江西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_“海德格尔”专题【二篇】

  • 海德格尔虚无主义批判思想的学理透视

    王平;龚玮;

    海德格尔是最早解析虚无主义产生根源的思想家之一。海德格尔非常犀利地指出,虚无主义是西方文明的内在法则,虚无主义要素隐含在作为西方文明基础的西方形而上学之中,随着西方文明的传播,虚无主义不断蔓延,人类终将陷入无根基状态,无家可归最终将成为世界的命运。为了抗拒西方文明所带来的虚无主义后果,海德格尔主张返魅化运动,这种返魅化运动通过物之返魅、人之返魅、世界之返魅等维度展开。海德格尔的思考是苦心孤诣的,体现了一个大思想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应该注意倾听海德格尔的声音。

    2024年03期 v.44;No.448 5-1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过去之探基与未来之启思——论海德格尔“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旨趣

    张柯;黄璐;

    存在之终极学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一种重要学说,但长期以来由于文本出版滞后的原因而罕被关注。存在之终极学在概念上命名着“终结即开端”的这种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广义上意指通过臻于极端而自行转向的存在之真理,在狭义上意指海德格尔思想本身。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旨趣在于:首先,存在之终极学标志着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基础揭示;其次,存在之终极学既是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同时又是海德格尔对本己思想的历史性定位;最后,存在之终极学是对同一者道路的争辩与沉思,对过去的探基与对未来的启思是统一的,我们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已经是在激活未来。

    2024年03期 v.44;No.448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四篇】

  • 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朱虹;宋丹丹;胡兵;

    基于目的地供需视角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流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红色文化资源禀赋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中部,如北京、上海、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旅游流水平高值区集中于东南部。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从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转变,但总体水平偏低,接近勉强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区域特征,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优势明显。科技、投资和旅游接待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驱动因子。

    2024年03期 v.44;No.448 24-3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5K]
    [下载次数:1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效应测度与分析——基于中国30个省份数据的实证检验

    时朋飞;李星明;

    剖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区域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探索新的产业支撑。在厘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借助线性加权法测度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水平,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检验了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效应,最后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较低,但两者增长态势显著,均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突出,且东部沿海省份形成共同富裕水平的HH集聚连绵区,西部省区出现LL集聚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其扩散、带动作用明显;对外开放、环境规制、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因素均会显著促进本地的共同富裕水平提高。

    2024年03期 v.44;No.448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场景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品质提升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陈波;张靖煜;

    提升民族村寨旅游品质不仅能转变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方式,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及民族认同。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基于场景理论与旅游品质生成模型,建构由“民族符号象征性”“民族文化体验性”“社会认可性”三大主维度及其子维度组成的民族村寨场景分析框架。结果显示,西江千户苗寨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而初具旅游品质,而文化互动性不足则阻碍了游客深入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客观本真与舞台化本真不协调导致民族村寨社会空间异化。民族村寨可从深挖民族文化价值观、更新舒适物设施组合、凝练吸引物文化符号等方面提升旅游品质。

    2024年03期 v.44;No.448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西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策略研究

    毛丽娟;夏杰长;谢伟伟;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提出与不断实践,区域旅游一体化也日益受到重视,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地方政府视角出发,提出了地区旅游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四步法”,即按照分析主体地区旅游发展阶段、分析主体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优势、识别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瓶颈和确定融合路径来制定地区旅游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以确保融入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江西旅游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通过对江西旅游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和融入瓶颈的分析,提出旅游相关规划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旅游招商引资一体化、旅游营销推介一体化、旅游交通一体化、文化和旅游治理一体化等政策建议。

    2024年03期 v.44;No.448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从能吏书写以考察《汉书》之成篇与成书

    汪春泓;

    在前汉循吏、酷吏之间尚存一类人物谓之能吏,而《汉书》关于三辅郡守代表人物之传记,可称之为能吏书写,此篇既融汇刘向、扬雄以至班固之史家叙事,又有各种观念在其中产生交集,其间史料之来源以及由观念而产生的对于传主的褒贬等,都可以从中辨析其缘由,直至该篇的张敞书写,真正确立了史学本体在史书传记中的地位,而就此篇可观透过史书复杂的成篇过程恰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2024年03期 v.44;No.448 68-80+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巫史、相礼与六艺:儒者身份探微

    王保国;张施令;

    从文献史料及学界的研究来看,儒家以孔子及其弟子组成学术思想团体为标志;儒学思想可追溯至周公时期探究儒学与西周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关于儒者的出现则更早,或可溯源至殷商之际巫史术士以及周代的相礼、六艺之士。“儒者”的身份认同与精神内核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进过程,对儒者身份的溯源,可以对儒家在三代以前的精神风貌有一个相对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在早期社会中的重要影响。

    2024年03期 v.44;No.448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_“中国早期南土治理”专题【二篇】

  • 西周南土的政治网络与王朝治理

    郑威;张璐赟;

    西周南土涵盖南襄盆地、随枣走廊、汝颍流域与淮水上游沿岸四个政治地理区,在周王朝与南方、东方内外势力的政治博弈中形成了动态发展的政治网络。西周早期,南土以汝颍流域和随枣走廊为区域中心,构建了较为稳定的治理网络,姬姓应、蔡、曾与异姓胡、陈、鄂等成为南土的核心邦国;西周中期,受到淮夷族群和鄂侯叛乱的冲击,这一政治网络面临解体;西周后期,经过宣王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以申与姬姓鄂国、唐与邓、息与番三组重要邦国和西周前期核心邦国相互补充的空间网络,保障了南土的稳定,有效促进了周人南土治理的深入。

    2024年03期 v.44;No.448 89-99+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楚郢都与中国古都的早期形态

    尹弘兵;

    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都之通名,得名于《楚居》中的疆郢。疆郢是楚武王称王建制的结果,建有宗庙,是承担祭祀事务的“圣都”。早期文明时代祭祀是最重要的国家政务,圣都即正都。随着楚国的强大,为适应战争需要,楚王长期居住在核心区外以指挥战事,在外围地区形成俗都,本质上是别都。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家逐步超越血缘团体向地缘国家转化,国家政务逐渐与宗教事务分离,于是在核心区形成专门处理政务的俗都。春秋中晚期时,行政事务超越祭祀成为主要的国家政务,楚核心区的为郢发展成为楚国的行政首都,超越了疆郢成为楚国正都。

    2024年03期 v.44;No.448 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_税法专题【二篇】

  • 论增值税非应税交易的界定、体系化分类与立法完善

    翁武耀;

    增值税应税交易或非应税交易决定了纳税义务的产生与否,是其他增值税法律制度的基础。由于我国现行增值税法对应税交易构成要件的规定还存在诸多不足,非应税交易的界定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部分非应税交易尚未得到准确界定、非应税交易和免税交易之间存在界定的错位、视同应税交易界定的范围过宽以及非应税交易界定缺少体系化分类。为提高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以及顺应降低间接税税负的税制改革方向,根据增值税对交易及其增值、经营活动征税等理论,考量征管效率以及参考域外有益立法经验,增值税法需要进一步界定应税交易,将非应税交易的界定融于其中,并进行体系化分类,包括非商品转让、非服务提供、无偿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及非经营活动四种类型。据此,准确界定部分非应税交易,纠正非应税交易和免税交易之间的界定错位,以及限缩视同应税交易的范围。

    2024年03期 v.44;No.448 113-123+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9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法治建设:逻辑内涵与实践路径

    陈吉雨;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税收法治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推进智慧治税是深化税制改革关注的焦点,也是以税收法治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现阶段,面对税收信任模式转变、涉税信息共享缺陷以及治理架构设计缺失引发的多重困境,中国有必要加快构建适应数字时代财税征管体制变革的税收法治框架,充分利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设长效化的税收法治机制,以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透明化以及共识性等特性,进一步增强央地信任、改善税收法治环境。

    2024年03期 v.44;No.448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0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_公司法专题【二篇】

  • 实际控制人规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兼评新《公司法》的进步与不足

    曾祥生;张闻喆;

    在本土化诚信义务约束之下的实际控制人制度,有利于约束不当追求企业自身控制权的消极行为,缓和股东内部利益冲突,填补公司治理漏洞。一是导入整体实际控制人的概念,为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实际控制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制体系奠定基础。二是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对实际控制人的义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建议采用引致条款与特别条款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对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制,避免法律规则的叠床架屋和重复紊乱。三是通过设置强制信息披露和公示登记制度的条款,强化对实际控制人的全面监督解决和受害人的举证难题。四是适度扩张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范围,为持续遭受实际控制人压制的受害股东提供终局性救济手段。

    2024年03期 v.44;No.448 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5K]
    [下载次数:2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司决议不成立的规范定位与规则完善

    周烁;

    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决议不成立规则,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对公司决议纠纷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同决议可撤销、决议无效规则相比,其最能彰显公司法的程序主义价值导向,且最能体现公司法对商主体决议治理的“示范功能”。因此,决议不成立规则有其独立价值而不是为缓解决议无效事由过窄增设的替代性制度。2023年《公司法》修订,决议不成立规则是公司决议瑕疵规则修订的重中之重。决议不成立的法定事由设定应在延续反面列举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事由形成一套“半封闭式”体系;决议不成立的对外效力与可撤销、无效应保持体系一致性;决议不成立之诉应当适用1年期的除斥期间规则,从而避免其在法律适用环节沦为决议无效的“扩展版”。

    2024年03期 v.44;No.448 14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5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革命老区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与实施路径

    张艺馨;胡海胜;

    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强调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革命老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新时代均是迈向共同富裕征程上的重要区域,要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革命老区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体现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城乡关系、聚焦富民增收、围绕生态富民、弘扬革命精神等五个方面先行示范,在实施路径上要注重坚持党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推动融合发展和坚持改革创新。

    2024年03期 v.44;No.448 15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6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的转向研究——以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例

    罗帅呈;郑国华;苏华;

    新时代,中国进入发展转型关键期、改革深化阶段,对当前我国宏观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也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公共事务服务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探索。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公共事务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维护公共利益,规范政府行为,实现依法、依规行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必须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注重公平正义,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落到深处,继续推进开放多元的现代治理逻辑建构,确保国家治理与人民幸福的相向而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高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4年03期 v.44;No.448 164-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8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化研究_“红色文化”专题【三篇】

  • 延安文艺的“世界面相”——兼论“域外延安学”研究的必要性

    周维东;

    在不同的空间格局中,学者对“延安文艺”内在特征和规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研究问题和范式。延安文艺是抗日战争(全面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内的文艺,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战时中国的文艺,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及战后“冷战”格局下具有“世界面相”的文艺。延安文艺的“世界面相”,主要体现为国际传播格局的形成。与此前的左翼文艺相比,延安文艺不仅有对于世界进步文艺的“输入”,更形成了向外“输出”的意识和渠道。国际传播意识和格局,推动了革命文艺写作范式的转变,《红军长征记》出现的创作转变便是典型案例;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新特征形成的潜在背景,通过多个版本的鲁艺木刻选集比较,可以看到《讲话》之后“新艺术”背后的世界因素;还影响到延安文艺进入当代之后的自我形塑,斯大林文艺奖对解放区作家的选择,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战略对文艺发展的影响。延安文艺的“世界面相”,催生了“域外延安文学”相关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2024年03期 v.44;No.448 172-18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延安时期报刊的个体阅读研究

    蒋建国;

    延安时期各级党组织注重报刊的发行、传播与阅读,尤其是各类读报组、夜校、识字班注重开展集体读报活动。从个体阅读的角度看,通过中共报刊的发行和传播网络,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广大干部、部队官兵和知识分子在艰苦环境中设法阅读各类报刊。他们关注时局,渴望了解时政要闻,通过各种途径接触报刊,特别珍惜难得的阅读机会,注重对新闻的理解和阐释,通过陈述新闻拉近与报刊的“距离”,并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分析时局,观察形势,学习政治。“报刊政治”与读者的“阅读政治”存在着相互呼应,从阅读主体和阅读效果的角度探讨中共党报党刊的传播,是一个值得深入开掘的重要议题。

    2024年03期 v.44;No.448 183-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央苏区报刊的“红色”媒介批评

    胡丹;

    20世纪30年代,为配合革命、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建了数量丰富的红色报刊,通过报刊进行新闻业务、传播效果的“自我批评”,同时展开政治性的“对敌批评”以及接受层面的“读者批评”。这些带有强烈革命色彩的媒介批评实践,与中央苏区轰轰烈烈的阅报运动相得益彰,大大促进了苏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央苏区报刊的“红色”媒介批评,是我国报刊媒介批评早期实践的优秀成果,是蕴含苏区革命精神的宝贵红色资源,也是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03期 v.44;No.448 197-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江西社会科学》是创刊于1980年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目前所设主要栏目有:学子语类、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海外传真等,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就以上栏目赐稿。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请作者来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2024年03期 v.44;No.448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