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党建研究

  • 新时代中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的理论逻辑、现实检视与实践进路

    张冉;

    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在当代中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有其内在必然性,呈现出政治、社会及组织三大理论逻辑,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建设和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基层党建百余年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及党引领社会组织初步形成的发展新格局,将为实现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提供现实基础。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呈现出“结构—资源—行动”三重现实问题,即政策体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足、党业融合不深。着眼于未来,完善党建政策制度与管理体制、强化党建投入保障和队伍建设、创新党建教育交流与工作载体,将是实现中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的主要进路。

    2025年05期 v.45;No.462 5-16+2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共产党青年动员:重要意义、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

    李德平;张晓宇;

    青年跟谁走,未来就属于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动员工作在联系、组织、发动青年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青年动员关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团结动员广大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围绕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有效地发挥青年作用,持续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青年合力。总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动员的经验启示,即以党管青年原则把稳青年动员的政治方向,以党的中心任务锚定青年动员的行动目标,以青年为本理念提升青年动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全面加强共青团建设夯实青年动员的组织保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青年的磅礴力量。

    2025年05期 v.45;No.462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早期探索

    陈蕴茜;周利生;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纵观党百余年自我革命的实践历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历经萌芽、确立、发展及形成体系的演进过程。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党已经进行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探索,通过在组织、思想、纪律监督等领域制定体现自我革命因素的制度规范文本,有效地实现了党组织的自我革新、党员干部的自我提高、党员队伍的自我净化,在关键时期扭转了革命形势、强化了自身建设、整合了革命力量。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演进历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化、理论觉醒、纪律严明的自主性认知。历史经验表明,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人民立场、强化系统思维,体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

    2025年05期 v.45;No.462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低空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

  • 低空经济领域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证成与路径选择

    虞浔;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迫切需要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协同立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法律治理模式,区域协同立法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可顺应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由于自然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因而低空经济领域协同立法涉及区域内各地方主体的利益博弈,集中表现为各地方立法主体之间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为此,在对区域低空经济联动发展的内涵及其整体性、空间性、差异性的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树立跨区域空间一体化思维,综合考虑跨区域空域、地理、气候、产业等综合因素以及各地的客观情况和经济诉求,通过确立预防型立法理念,借助科学立法模式,达成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消弭彼此关切的重大利益分歧,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间营商环境和市场体系。

    2025年05期 v.45;No.462 37-4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和而不同:低空经济领域地方立法的理据与进路

    张延书;

    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地方立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规划、安全管理办法及产业发展措施三大类别。其在立法地域、时间、内容与主体层面既存在着若干显著差异,又呈现出一定共性特征。地方立法应坚持合宪基础上的法制统一、地方特色导向下的必要差异、通过区域协同立法实现内部协调。在具体举措方面,各地方立法主体应立足地方特色以实现立法先行、完善区域协同以促进有序竞争、确保公民有序参与以回应市场需求。在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通过制度创新消解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良性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实现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各地方立法之间差异基础上的统一。以地方先行立法为中央立法提供经验,最终构建“和而不同”的低空经济领域地方立法体系,从而达成该领域的良法善治。

    2025年05期 v.45;No.462 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空智联飞行器风险谱系解构与监管革新——基于“技术—规制”失衡的靶向纠偏

    胡俊;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低空智联飞行器为载体的新兴经济形态和新质生产力代表。中央与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低空智联飞行器的结合催生出低空空域利用冲突、国家公共安全受到威胁、人身财产权利被侵害、数据信息与个人隐私泄露、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受影响等多重风险。低空经济既要“飞起来”,也要“管起来”,加强低空智联飞行器法律监管迫在眉睫。然而,我国低空智联飞行器现行法律监管体系存在法律规范滞后、责任划分不清、监管机制羸弱的问题,已难以适应技术迭代与产业扩张需求。对此,我国应重塑低空智联飞行器法律监管范式,构建“立法先行—技术支撑—多元协同”的法律监管路径,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法治保障。

    2025年05期 v.45;No.462 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济研究

  • 技术与闲暇共舞:零工经济的就业质量研究

    魏翔;王鹏飞;苏敏;

    技术介入促使服务业在吸纳和运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此背景下,跨越“鲍莫尔悖论”的关键是要实现服务业结构升级,即利用新技术赋能传统服务业,使服务业同时具备“高生产率”和“高就业率”特征。在构建技术、闲暇与零工经济带来的服务业高质量就业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零工经济对我国服务业就业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零工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的就业质量:零工经济发展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当地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增加1.2个百分点,服务业年均工资水平增加62元。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缩小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生产率差异是零工经济作用于服务业就业质量提高的影响通道。

    2025年05期 v.45;No.462 75-9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母子公司地理距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徐高彦;陈琦;

    母子公司地理距离引发的治理难题显著制约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战略协同能力,促使企业寻求战略变革以应对地理距离带来的治理挑战。基于2015—2022年四大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母子公司地理分布样本数据,揭示母子公司地理距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母子公司地理距离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和代理成本的上升是该驱动效应的形成机制,并且母子公司地理距离对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在市场竞争环境较激烈、母子关联交易规模较大及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

    2025年05期 v.45;No.462 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所得税政策赋能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来自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证据

    伍红;程宇翀;

    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背景下,数智化转型成为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聚焦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2016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研究节点,实证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推动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减轻融资约束,为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产生的促进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位于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更高的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其数智化转型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因此,要实施阶梯式加计扣除比例机制;扩大政策受益覆盖面;完善政策配套,更好地赋能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

    2025年05期 v.45;No.462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近现代礼仪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与意义

    曹辛华;

    近现代礼仪文学及其文献这一课题是当前被学界严重冷落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古代一直有“五礼”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礼仪文学文献。至近现代以来,礼仪虽然与古代礼制有所不同,并有所变迁与改易,但究其性质、事实、风俗、民情与史料等仍可归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由此五类礼仪活动也产生一系列礼仪文学文献。当代与此相关的领域研究还是有一定的涉及,或为此“冷门”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学术方法、学术思路;或为其研究提供了史料、借鉴与学术环境。鉴往而知今,但凡研究古代礼仪文学及其文献所包含的内容或论题、采取的研究方式与思路等均当用于近现代礼仪文学及其文献。应当对现存的近现代礼仪文献排查与搜集,筛选其中的各种礼仪文学文献,形成总目,并予以叙录及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与研究。应将近现代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文学文献划分为“五大专题”从文献学与文学两大层面研究。与此同时,应当对近现代礼仪文学进行通史、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应当建设“近现代礼仪文学文献数据库”或智能化数据库。以长期处于“冷门状态”的近现代礼仪文学与文献作为突破口,不仅可填补礼仪文学史、礼仪文献史、礼仪文化等方面研究的空白,还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礼仪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对传统文学的演进与传统文体新变的研究以及近现代文学特别是旧体文学研究的深入等均有重要的突破与开拓意义。

    2025年05期 v.45;No.462 116-132+206-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选本批评的域外之眼——以现当代域外编选诗词选本为例

    张娅晓;

    诗词选本批评是诗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选本批评史的重要研究对象。当前学界对现当代域外编选的诗词选本重视不够。域外之眼看传统诗词的现当代接受与传播,也是中西文明互鉴的重要体现。现当代域外诗词选本无论在编选方式、主体,还是编选体例、选源等方面都具有“域外色彩”。这些选本通过文本选择与价值重构,成为现当代中国文化域外批评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诗词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这些选本承载的独特学术视角与方法,代表全球化语境下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创新成果;同时兼具域外汉诗创作的艺术母体功能,并为域外诗词教育提供教学配置与借鉴。

    2025年05期 v.45;No.462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历史研究

  • 中西互动视野下的晚明海防演进

    庞乃明;

    新航路开辟后,以佛郎机、发熕、鸟铳、红夷大炮为代表的欧式火器,以蜈蚣船、叭喇唬船、夹板船为代表的西方战船,逐渐被纳入明朝水师装备体系;东南沿海涌现部分借鉴欧洲棱堡技术,并大量装备欧式重炮的新型岸防工程。欧式火器与传统兵器的配合使用,发展出远距离炮击战、远近结合混合战及中近距离狙击战等水战新战法。明朝对东来欧洲势力实行局部开放与深度防范相结合的两手战略,并尽量以之对付沿海海寇和后金崛起。随着欧式火器成为水师主装兵备,戚继光开创的水军营哨制被复制推广,为防范西方殖民者而增设的海防新职也让东南海防体系进一步完善。这场由危机驱动的海防变革是中西互动的产物,也是早期全球化阶段中国明朝海上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

    2025年05期 v.45;No.462 140-152+2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之于海”:明代东南海疆治理与战船建设

    刘正刚;张柯栋;

    战船是国家治理海疆的重要依托,直接影响国家对海洋的控制权。明初在沿海设置卫所,广造战船,积极出海备倭。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一度将治理重心转向内地,战船建设受挫,海防有所衰落。嘉靖时期倭乱爆发,东南各省积极吸纳民间船只进入海防,修造战船进入高潮,形成较完善的战船体系,明朝再次有效控制海洋。晚明以降,随着海洋平静,加之官员贪腐,战船建设弊窦丛生,海洋管控又陷入被动。明代战船修造与海防力量强弱的互动关系,与王朝治理海洋政策施行基本一致。

    2025年05期 v.45;No.462 15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老龄化研究

  • 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代际支持研究

    杨雪;李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生育率逐渐降低、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方面,代际支持的作用日益显著。结合社会学基础理论及研究成果,从社会适应能力角度,基于CHARLS和CLHLS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构建并验证人口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工具变量法和控制函数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越低、男性、已婚、在乡村居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更多;在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方面,已婚老年人比其他婚姻状况的老年人更可能给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的系数均不显著;在是否照看孙子女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越低、已婚、在城市居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参与孙子女的照料的可能性越大;在照看孙子女的时间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越低、已婚、在城市居住、受教育程度越高照看孙子女的时间越多;在和子女见面的频率上,女性、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与子女见面的频率更高;在与子女联系的频率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越高、女性、其他婚姻状态、在农村居住、受教育程度越低的老年人与子女联系的频率更高。

    2025年05期 v.45;No.462 163-17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研究

  •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内生机制

    魏鹏举;

    中国主要在文化意义上推进软实力发展,这反映了有别于他国的国家发展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价值本位。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本质上都是内生人文活力的溢出效应。相比欧美、日韩潮流,中式“国潮”更为内敛、更偏向日用,在信息化条件下,这种人民性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生活力之源,也是积极主动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在信息化全球化语境中,我国需要从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维度,统筹生产供给、交流传播、对外贸易等文化发展整体价值链环节,建构以我为主、以民为本的文化软实力内生增长机制。

    2025年05期 v.45;No.462 176-18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工业遗产活化路径研究

    黄志繁;邹旭;

    当前中国传统工业遗产的活化主要有文化创意产业园、主题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等模式。然而,传统工业遗产活化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发展困难,如活化模式缺乏独特性、公众认知及参与不充分、遗产价值开发不全面等。因此,中国传统工业遗产活化要在明确历史、科学、艺术、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和活化意义的基础之上,实施“文化解码—空间重构—价值再生”“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文化赋能+价值链全域渗透”的传统工业遗产活化新路径,推动传统工业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v.45;No.462 186-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学术新锐论坛

  • 论宋神宗朝的君臣关系

    钱申;

    宋神宗对王安石等变法派的支持和对反变法派的打压是神宗朝君臣关系的主要面相。宋神宗专信专任王安石,大力支持变法派,但亦有抑制相权,推动变法派分裂,对王韶、赵子几、程昉等年轻变法派官员缺乏足够信任等表现。为保障新政推行,宋神宗与王安石在政策制定、政令推行和舆论控制等层面皆排斥异论,有清除中书、台谏等机构中的异议势力,处置不奉行新法官员等举措。宋神宗并未运用具有绝对制衡意义的“异论相搅”之策,优待韩琦、司马光等元老重臣并向其访求直言,还任用少量反变法态度温和的元老大臣,主要与国家有大事必谋于元老,“用有才者必以重德参之”和明君须纳谏等政治文化有关。

    2025年05期 v.45;No.462 196-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4年度《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评审公告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同样,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今天,青春的涌动也是推动学术前行的重要力量。

    2025年05期 v.45;No.462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