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杰长;刘帅;
促进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数实融合发展,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集群三方面。金融三大业态和“五篇大文章”与数实融合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发展数实融合,需要金融支持,而金融也具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在数实融合自身发展不足的基础上,金融支持数实融合的政策也存在支持数实融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耐心资本严重不足等问题。金融支持数实融合的关键着力点应放在数字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链金融等方面。因此,应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打通金融堵点,建立全周期金融服务。
2025年10期 v.45;No.467 33-43+206-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奕;杨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由于服务业的生产特性,传统基于制造业的生产率核算体系存在明显的适用性局限,无论是在产出的量化和调整质量的价格指数方面,还是在精准捕捉无形资本和异质劳动力投入方面均存在遗漏,从而导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产生偏误。已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在产出测量方面,构建更能捕捉服务产出真实值的替代指标,引入“模型定价法”捕捉价格中质量调整的成分等;在投入衡量方面,将数据收集处理和智能系统的投资以及生产要素利用率纳入生产函数,以提高对服务业实际资本存量和劳动力闲置的识别度。此外,数据可得性及非参数估计方法的持续创新,也为降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偏误提供契机。未来应从完善统计体系和提高数据精度、建立标准化产出测度框架、深化无形资本计量方法、将消费者行为纳入生产函数等方式入手,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和测度体系的建构与优化。
2025年10期 v.45;No.467 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彩平;
绿色金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可利用市场机制补足农业绿色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新动能。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绿色金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经作用机制分析可知,绿色金融有助于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继而助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经异质性分析可知,与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粮食主产区、内陆地区相比,绿色金融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非粮食主产区、沿海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门槛检验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据此,应持续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着力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以期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025年10期 v.45;No.467 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江涛;袁红林;
数字经济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推动粮食领域变革升级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我国31个省份2010—202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个体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数字经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最显著的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不显著。因此,需要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战略、深化数字经济与粮食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45;No.467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