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保;
在理论发展史上,有时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会引起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突破。“社会资本”即是如此。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给理论和学术的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被引入到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而把发展经济学的演进,从“计划至关重要”到“市场至关重要”再到“制度至关重要”,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研究者普遍认为:降低信息搜集成本、交易成本和法律实施成本,产生溢出效应,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配置效率的提高,是社会资本理论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本期“学子语类”(笔谈)刊登的三篇文章,虽然是从不同的视域来分析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但都传达了“社会关系至关重要”、提高社会资本水平有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我们期望学界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2006年12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郭熙保;
在理论发展史上,有时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会引起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突破。“社会资本”即是如此。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给理论和学术的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被引入到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而把发展经济学的演进,从“计划至关重要”到“市场至关重要”再到“制度至关重要”,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研究者普遍认为:降低信息搜集成本、交易成本和法律实施成本,产生溢出效应,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配置效率的提高,是社会资本理论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本期“学子语类”(笔谈)刊登的三篇文章,虽然是从不同的视域来分析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但都传达了“社会关系至关重要”、提高社会资本水平有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我们期望学界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2006年12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克中;
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有利于弥补传统的政府和市场这两股势力管理公共池塘资源存在的缺陷。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区有效地结合是促进“公用地悲剧”转化为“公用地繁荣”的关键所在。
2006年12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克中;
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有利于弥补传统的政府和市场这两股势力管理公共池塘资源存在的缺陷。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区有效地结合是促进“公用地悲剧”转化为“公用地繁荣”的关键所在。
2006年12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徐淑芳;
诚信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诚信是信任的基础,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因此,有较高诚信度的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就较高。同样,人们之间加强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有助于促进诚信水平的提高。发展教育、支持公民协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法制建设,都有助于诚信水平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
2006年1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淑芳;
诚信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诚信是信任的基础,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因此,有较高诚信度的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就较高。同样,人们之间加强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有助于促进诚信水平的提高。发展教育、支持公民协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法制建设,都有助于诚信水平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
2006年1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谢思全;丁鲲华;
当前,我国行业组织正处于“新老交替、功能转换、资源整合、重新定位”的转型过程,一个有效的市场治理结构正在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从政府的纵向一体化管理体制转化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网络化和群体化的复杂体系。市场体系的组织培育和组织再造将是我国新一轮市场深化的重要内容。
2006年12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谢思全;丁鲲华;
当前,我国行业组织正处于“新老交替、功能转换、资源整合、重新定位”的转型过程,一个有效的市场治理结构正在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从政府的纵向一体化管理体制转化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网络化和群体化的复杂体系。市场体系的组织培育和组织再造将是我国新一轮市场深化的重要内容。
2006年12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罗润东;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热衷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我国当前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现象出发,以宁南山区彭阳县为例,对政府干预劳务市场的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案例研究表明,当市场发育孱弱导致交易成本高昂时,地方政府具有干预并且通过政府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动因。其干预方式是建立“官办”劳务中介,扩充劳务输出规模,同时扶植“能人带队”与劳务经纪人等市场化输出中介。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的短期效应是增加了外出劳工的即期收益,其长期效应则是提升了本地劳工的就业竞争优势,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2006年1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润东;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热衷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我国当前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现象出发,以宁南山区彭阳县为例,对政府干预劳务市场的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案例研究表明,当市场发育孱弱导致交易成本高昂时,地方政府具有干预并且通过政府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动因。其干预方式是建立“官办”劳务中介,扩充劳务输出规模,同时扶植“能人带队”与劳务经纪人等市场化输出中介。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的短期效应是增加了外出劳工的即期收益,其长期效应则是提升了本地劳工的就业竞争优势,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2006年1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珍;任一;
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创生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组织嵌入”实现行业有效治理的案例。对该案例的分析表明,在一个接近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众多分散且相互竞争的小企业难以形成一致性行动时,通过外部组织“嵌入”,以互补性制度供给参与行业治理,可以使企业间从非合作博弈转为合作博弈,有效遏制行业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加快推进行业秩序有序化。本文通过一个关联博弈模型证明,“嵌入型”行业协会在与原有制度的适应性、与公共秩序的互补性、与行业内企业激励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组织效率。因此,“嵌入型”行业协会可以为行业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2006年1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珍;任一;
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创生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组织嵌入”实现行业有效治理的案例。对该案例的分析表明,在一个接近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众多分散且相互竞争的小企业难以形成一致性行动时,通过外部组织“嵌入”,以互补性制度供给参与行业治理,可以使企业间从非合作博弈转为合作博弈,有效遏制行业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加快推进行业秩序有序化。本文通过一个关联博弈模型证明,“嵌入型”行业协会在与原有制度的适应性、与公共秩序的互补性、与行业内企业激励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组织效率。因此,“嵌入型”行业协会可以为行业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2006年1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毅;
公开、直接地提出“一分为三”命题,到现在已经24年了。最近十多年来的新进展表现在:理论论证更加深刻,真正地位得到明确,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具体运用更加广泛,论文、著作日益增多,作者队伍逐步扩大。其未来走向是:该命题在哲学原理上得到确立,帮助人们克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的习惯,并在各门学科中、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加以运用,从而提出新见解,建构新体系,取得好成果。
2006年1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坚毅;
公开、直接地提出“一分为三”命题,到现在已经24年了。最近十多年来的新进展表现在:理论论证更加深刻,真正地位得到明确,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具体运用更加广泛,论文、著作日益增多,作者队伍逐步扩大。其未来走向是:该命题在哲学原理上得到确立,帮助人们克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的习惯,并在各门学科中、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加以运用,从而提出新见解,建构新体系,取得好成果。
2006年1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雯;李娟;
战国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孟子与庄子虽然学术各有建树,并都好言善辩,但却两不相知。作为同时代背景下的哲人,许多思想都是互通相合的,特别是对于人的性情这样共通性极强的论题,更是具有很高的比较价值。本文就孟子的“善”与庄子的“自然”;孟子的“圣人”与庄子的“真人”;孟子的“养”与庄子的“静”以及两者对情的态度作了尝试性的分析比较。
2006年12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雯;李娟;
战国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孟子与庄子虽然学术各有建树,并都好言善辩,但却两不相知。作为同时代背景下的哲人,许多思想都是互通相合的,特别是对于人的性情这样共通性极强的论题,更是具有很高的比较价值。本文就孟子的“善”与庄子的“自然”;孟子的“圣人”与庄子的“真人”;孟子的“养”与庄子的“静”以及两者对情的态度作了尝试性的分析比较。
2006年12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钱振林;饶国宾;
透析整个儒学发展史,儒学的生命力除了与其意识形态地位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在于其中充满现实冲突与融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觏则是在秉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上,阐发了“礼统内外”、“礼顺人欲”、“学礼成圣”的思想,继续从理论上系统地深化了儒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2006年1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钱振林;饶国宾;
透析整个儒学发展史,儒学的生命力除了与其意识形态地位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在于其中充满现实冲突与融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觏则是在秉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上,阐发了“礼统内外”、“礼顺人欲”、“学礼成圣”的思想,继续从理论上系统地深化了儒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2006年1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新;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近来国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争论又趋于热烈。本文简要梳理了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认为这一论争显示出双方都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但也应该扩大理论视野,汲取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把新时期所取得理论成就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2006年1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新;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近来国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争论又趋于热烈。本文简要梳理了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认为这一论争显示出双方都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但也应该扩大理论视野,汲取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把新时期所取得理论成就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2006年1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宇;徐雪梅;
本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在审视俄国庄园贵族的精神生活中得到艺术的显现。他的早期创作用脉脉含情的笔调赞赏贵族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中期创作开始对庄园贵族的伦理道德关系进行严厉的拷问,人类的情感是他判断道德善恶观的标准;晚期创作则愤怒地撕下了贵族阶级伪善的道德面纱,呼唤人间正义与平等。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成果。他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道德倾向和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2006年12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宇;徐雪梅;
本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在审视俄国庄园贵族的精神生活中得到艺术的显现。他的早期创作用脉脉含情的笔调赞赏贵族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中期创作开始对庄园贵族的伦理道德关系进行严厉的拷问,人类的情感是他判断道德善恶观的标准;晚期创作则愤怒地撕下了贵族阶级伪善的道德面纱,呼唤人间正义与平等。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成果。他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道德倾向和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2006年12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谢华;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政治批评方法的核心范畴,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研究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以意识形态生产为核心的“文本科学”和“审美意识形态”范畴,恢复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力量。其重大理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生产原理本质与意义出发,阐释伊格尔顿建构了从文本的相对自治性到阅读和价值判断的连贯的逻辑,详细分析了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结构,意识形态生产决定了文本的相对自治性,从而揭示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超越了传统的反映说和再现说。
2006年12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谢华;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政治批评方法的核心范畴,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研究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以意识形态生产为核心的“文本科学”和“审美意识形态”范畴,恢复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力量。其重大理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生产原理本质与意义出发,阐释伊格尔顿建构了从文本的相对自治性到阅读和价值判断的连贯的逻辑,详细分析了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结构,意识形态生产决定了文本的相对自治性,从而揭示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超越了传统的反映说和再现说。
2006年12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平;陶小幸;
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普遍自觉带来了山水诗的勃兴,而在当时造型艺术以形传神和赋体文学铺采?文的影响下,初创时期的山水诗以对山水外在形貌的摹写为美学追求。与此同时,诗论家们以“模山范水”、“巧言切状”的“形似”、“巧似”作为山水诗创作的理论总结,而唐代王昌龄的“物境”论则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中的“形似”,并将“形似”提高到了“境”的美学高度。
2006年1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平;陶小幸;
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普遍自觉带来了山水诗的勃兴,而在当时造型艺术以形传神和赋体文学铺采?文的影响下,初创时期的山水诗以对山水外在形貌的摹写为美学追求。与此同时,诗论家们以“模山范水”、“巧言切状”的“形似”、“巧似”作为山水诗创作的理论总结,而唐代王昌龄的“物境”论则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中的“形似”,并将“形似”提高到了“境”的美学高度。
2006年1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昱;吕彩霞;
归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恒久的主题,但它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像在元代那样表现得如此强烈和普遍。较之前人,元人的归隐是不同的。他们不是消极避世,首鼠两端,而是对现实和历史深刻反思后所做的坚定而明智的选择,是肯定自我价值后找寻到的一种新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元散曲中就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意识。那种时不我遇之后的强烈的反叛精神在其中得到前所未有地绽放,表现出散曲作家蓬勃的活力;那种悠闲处世淡泊存身的人生态度,使他们享有潇洒自在又饱满充盈的生活;那种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表现了突现自我、放荡不羁的生命意识,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
2006年1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昱;吕彩霞;
归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恒久的主题,但它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像在元代那样表现得如此强烈和普遍。较之前人,元人的归隐是不同的。他们不是消极避世,首鼠两端,而是对现实和历史深刻反思后所做的坚定而明智的选择,是肯定自我价值后找寻到的一种新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元散曲中就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意识。那种时不我遇之后的强烈的反叛精神在其中得到前所未有地绽放,表现出散曲作家蓬勃的活力;那种悠闲处世淡泊存身的人生态度,使他们享有潇洒自在又饱满充盈的生活;那种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表现了突现自我、放荡不羁的生命意识,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
2006年1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付香平;余丽华;
梦这个在人们看来有点离奇荒诞的东西却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文学与梦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梦在文学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的价值。文学与梦还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梦和文学都是愿望的满足;梦和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现实;梦和文学都能引发对现实的反思。当然梦与文学也有着不同之处,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在现实价值上的差异。
2006年1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付香平;余丽华;
梦这个在人们看来有点离奇荒诞的东西却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文学与梦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梦在文学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的价值。文学与梦还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梦和文学都是愿望的满足;梦和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现实;梦和文学都能引发对现实的反思。当然梦与文学也有着不同之处,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在现实价值上的差异。
2006年1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谭杰;
鲁迅的作品《补天》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之再生》都是五四时期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阐释,寄托了两位大家对历史的思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现实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相异的价值判断。
2006年1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谭杰;
鲁迅的作品《补天》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之再生》都是五四时期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阐释,寄托了两位大家对历史的思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现实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相异的价值判断。
2006年1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欣;
对女性严肃深邃而又体贴入微的生命关怀是师陀女性书写的一个醒目特征。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使师陀密切关注现实,揭露女性日常的生存悲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批判内涵。而超越意识又使他越过对女性世俗苦难感的简单认同,突入女性的生命内部,从精神层面透视女性生命的真实处境。并将对女性生命的现实关怀与超越性关怀完美地结合,从现实至生命本体层面来体察女性的生存方式,表现对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哲理思索。
2006年1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欣;
对女性严肃深邃而又体贴入微的生命关怀是师陀女性书写的一个醒目特征。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使师陀密切关注现实,揭露女性日常的生存悲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批判内涵。而超越意识又使他越过对女性世俗苦难感的简单认同,突入女性的生命内部,从精神层面透视女性生命的真实处境。并将对女性生命的现实关怀与超越性关怀完美地结合,从现实至生命本体层面来体察女性的生存方式,表现对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哲理思索。
2006年1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礼强;
在厘定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两大基本理论范式。革命史范式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现代化范式深化了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两大范式为相互竞争但非否定或替代关系。认识复杂的历史图景需要对理论范式持有开放式心态和警醒意识,应破除对理论的过度崇拜和迷信。
2006年12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蔡礼强;
在厘定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两大基本理论范式。革命史范式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现代化范式深化了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两大范式为相互竞争但非否定或替代关系。认识复杂的历史图景需要对理论范式持有开放式心态和警醒意识,应破除对理论的过度崇拜和迷信。
2006年12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娟;付以琼;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成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该群体拥有身份的自明性;二是该群体必须获得话语的合法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由于对权力的依附性,其身份意识的成熟是伴随古代专制体制的成熟而成熟,其话语的合法权需要君权体系给予的话语空间。因此,古代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成熟有待于古代政治体制确立“与士共治”的管理理念和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官政治管理模式。
2006年1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娟;付以琼;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成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该群体拥有身份的自明性;二是该群体必须获得话语的合法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由于对权力的依附性,其身份意识的成熟是伴随古代专制体制的成熟而成熟,其话语的合法权需要君权体系给予的话语空间。因此,古代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成熟有待于古代政治体制确立“与士共治”的管理理念和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官政治管理模式。
2006年1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鹏;
自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中期抗战。在这一阶段的对日作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战斗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发展,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抗战中期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并对这一阶段国民党战场的得失进行了简要评价。
2006年1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鹏;
自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中期抗战。在这一阶段的对日作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战斗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发展,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抗战中期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并对这一阶段国民党战场的得失进行了简要评价。
2006年1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佩芝;冯会明;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倡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主张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实现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立志、克己、内省、涵养、主敬、格物致知等。总结朱熹的德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当代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2006年1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佩芝;冯会明;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倡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主张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实现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立志、克己、内省、涵养、主敬、格物致知等。总结朱熹的德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当代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2006年1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张挚;
中央苏区教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最为成功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教育建设的先河,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它所创造的经验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意义。
2006年1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张挚;
中央苏区教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最为成功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教育建设的先河,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它所创造的经验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意义。
2006年1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章卫东;
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基本股票价格的影响,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市场绩效。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宣告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债券时,公司不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并且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债券时的市场绩效与公司发行可转债券前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发行可转债券时的市场绩效与股权分置变量没有显著的关系,建议鼓励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券。
2006年12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章卫东;
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基本股票价格的影响,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市场绩效。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宣告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债券时,公司不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并且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债券时的市场绩效与公司发行可转债券前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发行可转债券时的市场绩效与股权分置变量没有显著的关系,建议鼓励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券。
2006年12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冰;
本文分析了竞争情报的特点及其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系,指出运用竞争情报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有助于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降低经营风险和作出正确的自我评定;阐述了图书馆为什么要积极投入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以及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去适应这一需求。
2006年12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冰;
本文分析了竞争情报的特点及其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系,指出运用竞争情报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有助于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降低经营风险和作出正确的自我评定;阐述了图书馆为什么要积极投入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以及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去适应这一需求。
2006年12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小锋;
和谐精神是企业管理的精髓与基本精神,而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通过契约来进行,而其中心理契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成为能否实现和谐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根据心理契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
2006年1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小锋;
和谐精神是企业管理的精髓与基本精神,而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通过契约来进行,而其中心理契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成为能否实现和谐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根据心理契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
2006年1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海军;罗明;熊小欢;
本文从后发优势理论实现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出发,分析了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所具备的后发优势条件,剖析了其后发优势难以发挥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指出江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存量,积极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2006年12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海军;罗明;熊小欢;
本文从后发优势理论实现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出发,分析了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所具备的后发优势条件,剖析了其后发优势难以发挥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指出江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存量,积极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2006年12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曹小秋;幸泽林;
本文立足于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探讨,依据江西省企业调查队收集的2005年江西企业集团统计调查资料对江西的大企业竞争力测评做出实证分析,反映江西省主要的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力状况,并就如何提高江西企业集团的竞争力进行探讨。
2006年12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小秋;幸泽林;
本文立足于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探讨,依据江西省企业调查队收集的2005年江西企业集团统计调查资料对江西的大企业竞争力测评做出实证分析,反映江西省主要的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力状况,并就如何提高江西企业集团的竞争力进行探讨。
2006年12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继红;顾桥;
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和政府行为失效问题,本文首先对模糊产权形成作了理论说明,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的实质是一种模糊产权;然后分析了在农村土地模糊产权下地方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成为可能,以及在土地征用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因利益相关而投机结成联盟,导致农民在利益博弈中严重失衡;最后提出了两点结论和思考。
2006年12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叶继红;顾桥;
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和政府行为失效问题,本文首先对模糊产权形成作了理论说明,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的实质是一种模糊产权;然后分析了在农村土地模糊产权下地方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成为可能,以及在土地征用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因利益相关而投机结成联盟,导致农民在利益博弈中严重失衡;最后提出了两点结论和思考。
2006年12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季俊峰;杜吉刚;
跨文明研究,是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第一、二阶段之后的一个新阶段,即以跨东西方异质文明研究为特征的第三阶段。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兴起以及对建构跨文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倡导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它既是比较文学学科性质自然展开的结果,又是中国学术语境以及世界文化语境的必然产物。
2006年12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季俊峰;杜吉刚;
跨文明研究,是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第一、二阶段之后的一个新阶段,即以跨东西方异质文明研究为特征的第三阶段。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兴起以及对建构跨文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倡导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它既是比较文学学科性质自然展开的结果,又是中国学术语境以及世界文化语境的必然产物。
2006年12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只注重“苏联文学”,而忽视“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这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缺乏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昔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开始再现,所以有必要全面认识、梳理、归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2006年12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只注重“苏联文学”,而忽视“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这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缺乏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昔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开始再现,所以有必要全面认识、梳理、归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2006年12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正和;罗晓梅;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成名作《逐爱的女人》,表现了她对男权意识和父权制度下女性生存状况和女性命运的关心和思考。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女性的爱情和命运,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父权制度对女性爱情的破灭以及蟠蛇章法蕴寓的女性封闭命运。
2006年12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正和;罗晓梅;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成名作《逐爱的女人》,表现了她对男权意识和父权制度下女性生存状况和女性命运的关心和思考。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女性的爱情和命运,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父权制度对女性爱情的破灭以及蟠蛇章法蕴寓的女性封闭命运。
2006年12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琼;
二十世纪最伟大和最具探索精神的作家之——D·H·劳伦斯,自开始写作就抱有用写作改造人们的生活、心灵和社会痼疾的志向,特别是想要通过写作改善人与宇宙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男人与男人的关系。在短暂的45年的生命中,他以孱弱的身躯写出了10部长篇小说、40余部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歌、数种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文学批评论文,在人的精神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甚至不惮于把自己作为祭坛上的牺牲品奉献出去,开出了一个又一个救世处方。但是,与无数富有独创性的大师一样,他所描绘的美丽的画面、壮丽的彩虹,虽绚丽夺目,却又显得那么遥远和虚幻。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他奉献给他所深爱着的人们的最后一席精神盛宴,但是,其中渗透着的无奈和绝望,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6年12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琼;
二十世纪最伟大和最具探索精神的作家之——D·H·劳伦斯,自开始写作就抱有用写作改造人们的生活、心灵和社会痼疾的志向,特别是想要通过写作改善人与宇宙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男人与男人的关系。在短暂的45年的生命中,他以孱弱的身躯写出了10部长篇小说、40余部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歌、数种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文学批评论文,在人的精神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甚至不惮于把自己作为祭坛上的牺牲品奉献出去,开出了一个又一个救世处方。但是,与无数富有独创性的大师一样,他所描绘的美丽的画面、壮丽的彩虹,虽绚丽夺目,却又显得那么遥远和虚幻。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他奉献给他所深爱着的人们的最后一席精神盛宴,但是,其中渗透着的无奈和绝望,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6年12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莉;
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都应该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与其他译者相比,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从翻译的意图、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
2006年12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莉;
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都应该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与其他译者相比,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从翻译的意图、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
2006年12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玲;卢振飞;
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等值已逐渐成为一个基本的因素。但是对于这一概念如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翻译中的等值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一个简单的定义都无法说明其内涵。符号语言学侧重对符号和标记实践的研究。本文运用符号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翻译理论中的等值问题。
2006年12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玲;卢振飞;
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等值已逐渐成为一个基本的因素。但是对于这一概念如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翻译中的等值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一个简单的定义都无法说明其内涵。符号语言学侧重对符号和标记实践的研究。本文运用符号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翻译理论中的等值问题。
2006年12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饶纪红;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但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入手对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交际中的话语风格方面,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使用与性别差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话语风格角度探讨男女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指出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男女话语风格差异的根本因素。
2006年12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饶纪红;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但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入手对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交际中的话语风格方面,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使用与性别差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话语风格角度探讨男女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指出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男女话语风格差异的根本因素。
2006年12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谢祥为;叶雨;
国家追偿标准在国家追偿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追偿制度能否顺利运行。由于我国《国家赔偿法》并没有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标准,国务院也没有将追偿标准进行细化,而是授权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规定。因而我国的追偿标准实行的是“地方”标准而非国家标准。但是,有些地方标准缺乏可行性,地方标准之间同样缺乏可比性,这就使得法定的追偿标准在实践中无法产生实际效果。因此,要发挥国家追偿制度的功能,就应当以追偿的国家标准取代目前的地方标准,并逐步加以完善。
2006年12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谢祥为;叶雨;
国家追偿标准在国家追偿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追偿制度能否顺利运行。由于我国《国家赔偿法》并没有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标准,国务院也没有将追偿标准进行细化,而是授权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规定。因而我国的追偿标准实行的是“地方”标准而非国家标准。但是,有些地方标准缺乏可行性,地方标准之间同样缺乏可比性,这就使得法定的追偿标准在实践中无法产生实际效果。因此,要发挥国家追偿制度的功能,就应当以追偿的国家标准取代目前的地方标准,并逐步加以完善。
2006年12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舒小庆;
行政补偿救济是行政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理论研究目前还很不充分。本文从行政补偿概念的界定、立法现状、完善立法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行政补偿救济的立法规制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2006年1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舒小庆;
行政补偿救济是行政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理论研究目前还很不充分。本文从行政补偿概念的界定、立法现状、完善立法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行政补偿救济的立法规制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2006年1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晓玲;胡日亮;
随着诉讼文明的进步和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在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其必要。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及不易操作性,使得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从防止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人权,从维护法律尊严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达到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二者的平衡,真正体现刑事诉讼的价值。
2006年12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晓玲;胡日亮;
随着诉讼文明的进步和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在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其必要。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及不易操作性,使得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从防止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人权,从维护法律尊严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达到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二者的平衡,真正体现刑事诉讼的价值。
2006年12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鄢涛;吴白云;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由于诸多原因,景德镇陶瓷的知识产权屡遭侵犯。为防止“景德镇”这个弥足珍贵的知识产权继续遭到不法侵害,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研究侵犯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保护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的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6年12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鄢涛;吴白云;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由于诸多原因,景德镇陶瓷的知识产权屡遭侵犯。为防止“景德镇”这个弥足珍贵的知识产权继续遭到不法侵害,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研究侵犯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保护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的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6年12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熊美保;项金发;
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不服治安裁决起诉、民事纠纷裁决、处罚程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人权保障原则的确立、实体和程序保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权利等方面有发展,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没有作为无违法行为人对待、限制人身自由治安处罚权尚未司法化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违反治安管理造成损害是否处罚等尚存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2006年12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熊美保;项金发;
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不服治安裁决起诉、民事纠纷裁决、处罚程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人权保障原则的确立、实体和程序保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权利等方面有发展,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没有作为无违法行为人对待、限制人身自由治安处罚权尚未司法化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违反治安管理造成损害是否处罚等尚存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2006年12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高岚;
随着新修订《公司法》的颁布实施,综观其全部内容可以发现此次修订十分注重职工参与权的保护,多角度健全职工参与权制度,多方面建立职工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在切实保护职工利益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法律中规定一般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职工代表,这一规定极大地拓展了职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领域。本文将从职工董事制度的基本阐述出发,解读新修订《公司法》的具体规定,以此论述职工董事制度的完善。
2006年12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高岚;
随着新修订《公司法》的颁布实施,综观其全部内容可以发现此次修订十分注重职工参与权的保护,多角度健全职工参与权制度,多方面建立职工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在切实保护职工利益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法律中规定一般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职工代表,这一规定极大地拓展了职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领域。本文将从职工董事制度的基本阐述出发,解读新修订《公司法》的具体规定,以此论述职工董事制度的完善。
2006年12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聂平平;王章华;
公共治理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20世纪末,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并进而论证了在西方社会语境下产生的治理理论在观照中国现实或本土化过程中的理论边界或有限性。
2006年12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聂平平;王章华;
公共治理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20世纪末,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并进而论证了在西方社会语境下产生的治理理论在观照中国现实或本土化过程中的理论边界或有限性。
2006年12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许静;张吉雄;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强大武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新的思考和部署,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06年12期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静;张吉雄;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强大武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新的思考和部署,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06年12期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武贤;林楠;许喜文;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必定是利弊共存的。在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制度下,其社会负面效应已日益显露。在农村,主要表现为农业主产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管缺位、家庭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在城市,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会治安、城乡结合部治理、城市社会整合等问题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了对相关社会政策的思考和呼吁。
2006年12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武贤;林楠;许喜文;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必定是利弊共存的。在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制度下,其社会负面效应已日益显露。在农村,主要表现为农业主产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管缺位、家庭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在城市,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会治安、城乡结合部治理、城市社会整合等问题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了对相关社会政策的思考和呼吁。
2006年12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艳;邱玲;
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有着自身的特征及发布形式。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双重性使得对网络舆论进行规制成为必要,具体可通过道德重塑、技术保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以及法律规范等方式来加以规制。
2006年12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艳;邱玲;
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有着自身的特征及发布形式。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双重性使得对网络舆论进行规制成为必要,具体可通过道德重塑、技术保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以及法律规范等方式来加以规制。
2006年12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红;
20世纪初,表现主义音乐的出现与整个现代派文艺思潮一样,是由于战争和资本主义大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感颠覆了传统经典与规则的神圣地位。其代表人物勋伯格打破传统调性系统的语法而采用无调性的表现手法,继而创造出“十二音作曲法”。这是对“不协和音”的解放,是对传统音乐观念与规则体系的超越,体现了创新是音乐不竭的生命之源。
2006年1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红;
20世纪初,表现主义音乐的出现与整个现代派文艺思潮一样,是由于战争和资本主义大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感颠覆了传统经典与规则的神圣地位。其代表人物勋伯格打破传统调性系统的语法而采用无调性的表现手法,继而创造出“十二音作曲法”。这是对“不协和音”的解放,是对传统音乐观念与规则体系的超越,体现了创新是音乐不竭的生命之源。
2006年1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小敏;
文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对中国画风格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深厚的学养与性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起因,文人的处世哲学不同程度的作用于文人的绘画理论与实践;文人的归隐行为成为其绘画平淡阴柔风格产生的客观条件;文人绘画作品阴柔之美与传统“道”的理论中虚实、阴阳互动的客观原理在思想上有直接的联系,虚实互动的阴阳观直接影响了文人绘画的审美取向。
2006年12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小敏;
文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对中国画风格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深厚的学养与性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起因,文人的处世哲学不同程度的作用于文人的绘画理论与实践;文人的归隐行为成为其绘画平淡阴柔风格产生的客观条件;文人绘画作品阴柔之美与传统“道”的理论中虚实、阴阳互动的客观原理在思想上有直接的联系,虚实互动的阴阳观直接影响了文人绘画的审美取向。
2006年12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熊茵;
回顾我国20多年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历程,不难看出,由于切实贯彻了“对话”式传播理念,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广播电视新闻的表述方式更是经历了从“独白”到“对话”的漫长旅程。通过对新闻表述方式转变的回溯和梳理,本文认为,进一步贯彻“对话”传播理念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改进乃至传媒改革的必由之路。
2006年12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熊茵;
回顾我国20多年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历程,不难看出,由于切实贯彻了“对话”式传播理念,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广播电视新闻的表述方式更是经历了从“独白”到“对话”的漫长旅程。通过对新闻表述方式转变的回溯和梳理,本文认为,进一步贯彻“对话”传播理念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改进乃至传媒改革的必由之路。
2006年12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艳玲;萧菲;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的历史追溯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分析,从图书馆文化建设、电子信息服务中的“和合”精神以及传统信息服务的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就如何塑造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人文精神作了探讨。
2006年12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艳玲;萧菲;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的历史追溯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分析,从图书馆文化建设、电子信息服务中的“和合”精神以及传统信息服务的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就如何塑造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人文精神作了探讨。
2006年12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亚希;陈千;范旭;
我国古代色彩文化意韵独特,影响深远。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事为用。中国人的色彩观作为一种文化符码,体现了诸多对人事的关怀,并不像西方倾向于以客观外物为尺度研究色彩,而是具备主观印证和日常为用的性质。
2006年12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亚希;陈千;范旭;
我国古代色彩文化意韵独特,影响深远。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事为用。中国人的色彩观作为一种文化符码,体现了诸多对人事的关怀,并不像西方倾向于以客观外物为尺度研究色彩,而是具备主观印证和日常为用的性质。
2006年12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斌;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在内外两个层次上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理性基础。处理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行政权力需要与以往精英教育时代不同的思路和视角。
2006年12期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斌;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在内外两个层次上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理性基础。处理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行政权力需要与以往精英教育时代不同的思路和视角。
2006年12期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波;蒲玉忠;
江泽民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他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任务和目标,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对我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12期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波;蒲玉忠;
江泽民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他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任务和目标,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对我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12期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永祥;
培养具有建设和谐社会的素质的人,是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建设和谐校园,不仅对高校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对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2006年12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永祥;
培养具有建设和谐社会的素质的人,是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建设和谐校园,不仅对高校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对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2006年12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张绍红;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共同的研究性课题。本文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方面,对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了一些探索。
2006年12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张绍红;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共同的研究性课题。本文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方面,对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了一些探索。
2006年12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杜俊华;刘玉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妇女解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方面。苏区的社会建设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推动中央苏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12期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杜俊华;刘玉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妇女解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方面。苏区的社会建设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推动中央苏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12期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易晓明;金惠敏;
2006年6月由费瑟斯通领导推出的“新百科全书计划·导论卷”将被证明是全球知识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应费瑟斯通之请,笔者评论了该书的哲学创意,着重引申和发挥了如下思想:第一,全球化不是“球域化”,而是“互域化”;第二,现代性全球化之根本错误是将时间性凌驾于空间性之上;第三,“物自体”应当改写为“物彼此”;第四,真正的“全球知识”应该是一个各知识间无限协商的过程。
2006年12期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易晓明;金惠敏;
2006年6月由费瑟斯通领导推出的“新百科全书计划·导论卷”将被证明是全球知识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应费瑟斯通之请,笔者评论了该书的哲学创意,着重引申和发挥了如下思想:第一,全球化不是“球域化”,而是“互域化”;第二,现代性全球化之根本错误是将时间性凌驾于空间性之上;第三,“物自体”应当改写为“物彼此”;第四,真正的“全球知识”应该是一个各知识间无限协商的过程。
2006年12期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精耕;傅志勇;
宋末元初,江西成为两大遗民词人群体聚居地之一。本文勾勒了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的基本状况,从江西区域经济、文化角度以及遗民群体心理视角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江西遗民词人的特质作了初步分析。
2006年12期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精耕;傅志勇;
宋末元初,江西成为两大遗民词人群体聚居地之一。本文勾勒了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的基本状况,从江西区域经济、文化角度以及遗民群体心理视角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江西遗民词人的特质作了初步分析。
2006年12期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世伟;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控制力的缺失,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利润份额,而中国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这使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战略实施。因此,中国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变得势在必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年12期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世伟;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控制力的缺失,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利润份额,而中国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这使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战略实施。因此,中国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变得势在必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年12期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熊国保;郑玉洁;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如何真正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宣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发展力及市场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江西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其市场环境,分析存在问题、面临机遇及挑战,从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的竞争战略、旅游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2006年12期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熊国保;郑玉洁;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如何真正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宣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发展力及市场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江西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其市场环境,分析存在问题、面临机遇及挑战,从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的竞争战略、旅游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2006年12期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正>~~
2006年12期 25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2006年12期 25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2期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2期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