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杰忠;
《江泽民文选》是最深刻最全面最生动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清晰地记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从1989年6月———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从2000年2月———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提出的阶段;从2001年7月———2002年11月,是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阶段。“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2006年09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杰忠;
《江泽民文选》是最深刻最全面最生动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清晰地记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从1989年6月———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从2000年2月———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提出的阶段;从2001年7月———2002年11月,是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阶段。“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2006年09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品华;
《江泽民文选》闪耀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要认真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着的实践。
2006年09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品华;
《江泽民文选》闪耀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要认真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着的实践。
2006年09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友良;
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开拓前进,是贯穿《江泽民文选》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论,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思考党和国家发展理论、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的一个显著的思维和实践特点。本文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加深认识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建树和领导风范。
2006年09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友良;
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开拓前进,是贯穿《江泽民文选》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论,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思考党和国家发展理论、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的一个显著的思维和实践特点。本文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加深认识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建树和领导风范。
2006年09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苇;
本文从回顾西部大开发六年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目标、新任务及四大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对西部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证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陕西省情论述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三个战略要点:重点地带、重点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若干发展问题,进而论述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问题。
2006年09期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韦苇;
本文从回顾西部大开发六年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目标、新任务及四大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对西部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证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陕西省情论述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三个战略要点:重点地带、重点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若干发展问题,进而论述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问题。
2006年09期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慧琴;孙海华;
文章通过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1999—2004的统计数据对西部各省对外开放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对西部各省对外开放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对结果给出了简要分析。
2006年09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慧琴;孙海华;
文章通过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1999—2004的统计数据对西部各省对外开放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对西部各省对外开放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对结果给出了简要分析。
2006年09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炼成;褚志远;
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于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公民不断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与持续性。广告作为消费信息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消费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其数量、质量与效应是影响消费环境和谐性的重要因素。消费信息规范问题的治理途径包括广告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广告管理体制系统化、电视广告系统管理科学化等方面的内容。
2006年09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炼成;褚志远;
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于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公民不断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与持续性。广告作为消费信息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消费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其数量、质量与效应是影响消费环境和谐性的重要因素。消费信息规范问题的治理途径包括广告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广告管理体制系统化、电视广告系统管理科学化等方面的内容。
2006年09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晨虹;朱海林;
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是两个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目前学界许多人在许多情况下把二者等同起来使用,造成了实际上的用伦理信用取代信用伦理或者用信用伦理代替伦理信用的局面,给我国信用问题的研究和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在廓清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意义,进而提出当前我国信用建设的基本途径。
2006年09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葛晨虹;朱海林;
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是两个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目前学界许多人在许多情况下把二者等同起来使用,造成了实际上的用伦理信用取代信用伦理或者用信用伦理代替伦理信用的局面,给我国信用问题的研究和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在廓清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意义,进而提出当前我国信用建设的基本途径。
2006年09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姚木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解人这一问题上,始终把人理解为三个层次,即“类的人”、“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三者的关系有着历史性和逻辑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追求“天人之和”、“人我之和”、“身心之和”。
2006年09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木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解人这一问题上,始终把人理解为三个层次,即“类的人”、“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三者的关系有着历史性和逻辑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追求“天人之和”、“人我之和”、“身心之和”。
2006年09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青新;
《手稿》丰富的美学思想是被中国美学界阐释出来的,《手稿》崇高的美学地位是由文本“空白”和文本“阐释”共同奠定的。本文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的规律”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均是阐释出来的理论命题。《手稿》作为开放的文本,期待着阐释者的参与,但阐释和理解应尽可能达到与原文相差不远或准确一致,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回到文本的阅读。
2006年09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青新;
《手稿》丰富的美学思想是被中国美学界阐释出来的,《手稿》崇高的美学地位是由文本“空白”和文本“阐释”共同奠定的。本文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的规律”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均是阐释出来的理论命题。《手稿》作为开放的文本,期待着阐释者的参与,但阐释和理解应尽可能达到与原文相差不远或准确一致,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回到文本的阅读。
2006年09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筱青;文师华;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传述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怀疑天命鬼神,重视人事;主张以“仁”为中心确立各种典章制度;重视仁德、礼义,轻视生命和物质利益;提倡“中庸”之道与“和而不同”的方法原则;强调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孔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并由中国传播到世界,是推动社会走向理性、文明、和谐、有序的巨大动力。
2006年09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筱青;文师华;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传述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怀疑天命鬼神,重视人事;主张以“仁”为中心确立各种典章制度;重视仁德、礼义,轻视生命和物质利益;提倡“中庸”之道与“和而不同”的方法原则;强调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孔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并由中国传播到世界,是推动社会走向理性、文明、和谐、有序的巨大动力。
2006年09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进;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2006年09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进;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2006年09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阎嘉;
由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研究领域的走向,而身份与认同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语境里,需要对“身份”、“认同”和“同一性”几个词语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研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产生它们的不同语境,以及与各种不同语境相联系的具体复杂的问题。身份研究和认同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立场。
2006年09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6 ] |[阅读次数:1 ] - 阎嘉;
由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研究领域的走向,而身份与认同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语境里,需要对“身份”、“认同”和“同一性”几个词语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研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产生它们的不同语境,以及与各种不同语境相联系的具体复杂的问题。身份研究和认同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立场。
2006年09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6 ] |[阅读次数:0 ] - 何玲华;
鲁迅与现代女子教育结缘于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于此期间,作为小说史课业先生,鲁迅注重以科学民主意识引导学生逡巡古代文史之林;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先驱,对于觉醒的“女学生”们以及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鲁迅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给予鞭策和警醒;作为学生敬重和爱戴的导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由此所折射出的社会担当意识和抗暴精神不仅激励着时人,对现代女子教育发展也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之,从女高师到女师大,鲁迅秉持“知识分子”立场以其独具的人文学养和精神品格,为“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培养和中国现代女子教育事业竭尽心力贡献卓著。
2006年09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何玲华;
鲁迅与现代女子教育结缘于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于此期间,作为小说史课业先生,鲁迅注重以科学民主意识引导学生逡巡古代文史之林;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先驱,对于觉醒的“女学生”们以及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鲁迅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给予鞭策和警醒;作为学生敬重和爱戴的导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由此所折射出的社会担当意识和抗暴精神不仅激励着时人,对现代女子教育发展也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之,从女高师到女师大,鲁迅秉持“知识分子”立场以其独具的人文学养和精神品格,为“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培养和中国现代女子教育事业竭尽心力贡献卓著。
2006年09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柳笛;
中国古代由于歌词是通过文字与诗混为一体被保存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对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很少进行单独的研究。其实,中国最初的诗就是民歌、歌词,而最早的歌词则是被原始人神秘化运用的祷词和咒语。本文从中国原始歌词的产生到第一部歌词总集的诞生,对中国古代歌词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变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后来中国古代歌词的多元发展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分析。
2006年09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柳笛;
中国古代由于歌词是通过文字与诗混为一体被保存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对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很少进行单独的研究。其实,中国最初的诗就是民歌、歌词,而最早的歌词则是被原始人神秘化运用的祷词和咒语。本文从中国原始歌词的产生到第一部歌词总集的诞生,对中国古代歌词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变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后来中国古代歌词的多元发展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分析。
2006年09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罗玲娟;
由于作者/读者系统的瓦解,对于现代派小说的评价/解读必需考虑读者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派小说文本的复杂使读者不得不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现代派小说呼唤读者,特别是理想读者的参与。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解释学、读者反应理论及接受美学则以读者为中心去研究作品,强调读者的作用,读者是作品的“真正完成者”,从而消解作者的中心地位。本文从现代派小说文本的特征来论述读者在文学阅读中对小说意义的主体性建构的作用。
2006年09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玲娟;
由于作者/读者系统的瓦解,对于现代派小说的评价/解读必需考虑读者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派小说文本的复杂使读者不得不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现代派小说呼唤读者,特别是理想读者的参与。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解释学、读者反应理论及接受美学则以读者为中心去研究作品,强调读者的作用,读者是作品的“真正完成者”,从而消解作者的中心地位。本文从现代派小说文本的特征来论述读者在文学阅读中对小说意义的主体性建构的作用。
2006年09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梦纯;
近年来,字母词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然而,有关字母词应不应该进入汉语词汇,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规范的问题在学术界尚有很大争议,至今未有定论。本文拟通过对报纸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定量分析,为以上有关字母词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合理定位问题。
2006年09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梦纯;
近年来,字母词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然而,有关字母词应不应该进入汉语词汇,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规范的问题在学术界尚有很大争议,至今未有定论。本文拟通过对报纸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定量分析,为以上有关字母词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合理定位问题。
2006年09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龙绍赟;梅丽兰;
小品词在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与扩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尝试由小品词UP切入,援用经验主义原型范畴模式、家族相似性、意象图式、Lakoff的隐喻理论等,并结合人类的生理、心智和社会经验以及动态动词的类型依据,具体探讨小品词语义扩延的认知理据,进而阐明小品词在构建短语动词时的原理,旨在为短语动词理解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2006年09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龙绍赟;梅丽兰;
小品词在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与扩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尝试由小品词UP切入,援用经验主义原型范畴模式、家族相似性、意象图式、Lakoff的隐喻理论等,并结合人类的生理、心智和社会经验以及动态动词的类型依据,具体探讨小品词语义扩延的认知理据,进而阐明小品词在构建短语动词时的原理,旨在为短语动词理解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2006年09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余伯流;
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取得“三军大会师”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主因是什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曾说,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力量“融成合力的结果”。本文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深层主因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融成合力的结果”,具体来说,是“毛张周”领导体制的构建及其卓绝领导所致。
2006年09期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余伯流;
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取得“三军大会师”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主因是什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曾说,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力量“融成合力的结果”。本文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深层主因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融成合力的结果”,具体来说,是“毛张周”领导体制的构建及其卓绝领导所致。
2006年09期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春;
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袁世凯政府大肆运用新闻策略,将日本要求内容及会议情形漏泄于外报驻京访事,以制造国际舆论,争取各国的同情与暗助。同时,纵容国内报纸自由地发抒爱国反日言论,以为政府对日交涉的凭藉。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和防止国民“干预”外交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又尽量控制过激舆论,使之不至妨碍交涉的和平解决。因而国内舆论未能达到既监督政府外交使之顺从民意,又引导国民爱国言行使之成为政府对日交涉后援的目的。
2006年09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春;
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袁世凯政府大肆运用新闻策略,将日本要求内容及会议情形漏泄于外报驻京访事,以制造国际舆论,争取各国的同情与暗助。同时,纵容国内报纸自由地发抒爱国反日言论,以为政府对日交涉的凭藉。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和防止国民“干预”外交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又尽量控制过激舆论,使之不至妨碍交涉的和平解决。因而国内舆论未能达到既监督政府外交使之顺从民意,又引导国民爱国言行使之成为政府对日交涉后援的目的。
2006年09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徐凌志;卓腮娇;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三:战争的破坏和经济的萧条;新的藏书观和新型藏书楼的产生;晚清和民国政府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研究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是中国藏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2006年09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凌志;卓腮娇;
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三:战争的破坏和经济的萧条;新的藏书观和新型藏书楼的产生;晚清和民国政府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研究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原因,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是中国藏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2006年09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冯会明;刘佩芝;
罗钦顺是“江右硕儒”、“宋学中坚”,也是明代第一个从气本论观点出发提出“经世实学”的学者,开创了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他提出了政失妖兴、虐政召灾的著名理论及建立善政的主张;提出了宽征裕民与平赋薄赋、为官修德之说;重视学校的教化功用,强调学术要关注百姓民生,经世致用。
2006年09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会明;刘佩芝;
罗钦顺是“江右硕儒”、“宋学中坚”,也是明代第一个从气本论观点出发提出“经世实学”的学者,开创了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他提出了政失妖兴、虐政召灾的著名理论及建立善政的主张;提出了宽征裕民与平赋薄赋、为官修德之说;重视学校的教化功用,强调学术要关注百姓民生,经世致用。
2006年09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丽雅;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他为了创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条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理论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无论是理论上的准备,还是实践中的探索,无论是内部条件的创造或是外部条件的争取,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中国现代化建设在50年代后期走上了曲折的道路。为什么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会发生“左”的失误,本文从其理论与实践的多个角度对此作出了分析。
2006年09期 1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曾丽雅;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他为了创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条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理论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无论是理论上的准备,还是实践中的探索,无论是内部条件的创造或是外部条件的争取,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中国现代化建设在50年代后期走上了曲折的道路。为什么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会发生“左”的失误,本文从其理论与实践的多个角度对此作出了分析。
2006年09期 1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员;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准确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苏区社会历史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2006年09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员;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准确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苏区社会历史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2006年09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孟静雅;
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良好的修养、务实的作风、求实的个性、无畏的气魄,构成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精神。毛泽东的人格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价值,对跨世纪新人成长具有示范价值,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榜样价值。
2006年09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静雅;
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良好的修养、务实的作风、求实的个性、无畏的气魄,构成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精神。毛泽东的人格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价值,对跨世纪新人成长具有示范价值,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榜样价值。
2006年09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梅龙;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首次提出“两个务必”。2002年12月,胡锦涛来到西柏坡,再次倡导“两个务必”。本文对这两次在不同世情、国情与党情条件下提出“两个务必”进行类比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而指出新时期继续弘扬“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
2006年09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梅龙;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首次提出“两个务必”。2002年12月,胡锦涛来到西柏坡,再次倡导“两个务必”。本文对这两次在不同世情、国情与党情条件下提出“两个务必”进行类比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而指出新时期继续弘扬“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
2006年09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品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崭新的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互映照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认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构建现实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006年09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品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崭新的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互映照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认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构建现实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006年09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江建强;
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三大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发展经济就要破解“三缺”。然而,仅靠“看不见的手”很难解决,政府角色的导入非常重要,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这些领域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这就是:发展教育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创新技术以推进技术资本积累,改善投资环境以推进物质资本积累。
2006年09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建强;
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三大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发展经济就要破解“三缺”。然而,仅靠“看不见的手”很难解决,政府角色的导入非常重要,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这些领域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这就是:发展教育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创新技术以推进技术资本积累,改善投资环境以推进物质资本积累。
2006年09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夏珺;黄莉玲;
政府管制是政府运用其特有强制力的一种行政行为,每一项政府管制行为的背后都需要财政投入。本文从政府管制的成本角度分析管制行为的有效性。不计成本的管制是徒劳无效的,一旦出现“政府失灵”,那么政府管制本身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就不能凸显。与此同时,在对政府管制成本分析基础上,笔者试图探讨今后政府管制实施改革的发展方向。
2006年09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夏珺;黄莉玲;
政府管制是政府运用其特有强制力的一种行政行为,每一项政府管制行为的背后都需要财政投入。本文从政府管制的成本角度分析管制行为的有效性。不计成本的管制是徒劳无效的,一旦出现“政府失灵”,那么政府管制本身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就不能凸显。与此同时,在对政府管制成本分析基础上,笔者试图探讨今后政府管制实施改革的发展方向。
2006年09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奕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共权利(简称公权)资源的有效约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简述了公权的本质及运行特征,并提出了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有效约束公权的相关建议。
2006年09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奕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共权利(简称公权)资源的有效约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简述了公权的本质及运行特征,并提出了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有效约束公权的相关建议。
2006年09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成;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也由此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如何尽快地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2006年09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成;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也由此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如何尽快地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2006年09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红;卢晓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从宏观上分析其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应该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外债管理,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2006年09期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卢晓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从宏观上分析其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应该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外债管理,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2006年09期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许小青;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华投资方式渐趋“独资化”以来,外商投资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利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将企业利润转移出东道国,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财富转移效应,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本文分析了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实施转移定价的主要形式,进而阐述了转移定价不仅使合资、合作者的利润被侵吞,同时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而且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政府应该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予以修订、补充,并实施高效的监管措施,以减少转移定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006年09期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小青;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华投资方式渐趋“独资化”以来,外商投资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利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将企业利润转移出东道国,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财富转移效应,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本文分析了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实施转移定价的主要形式,进而阐述了转移定价不仅使合资、合作者的利润被侵吞,同时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而且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政府应该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予以修订、补充,并实施高效的监管措施,以减少转移定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006年09期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林红斌;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是近20年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工具,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价值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那么,资产证券化是如何提升企业价值的呢?本文主要从信息成本、监管成本与破产成本的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结构对于提升企业价值的机制及其决定因素。
2006年09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红斌;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是近20年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工具,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价值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那么,资产证券化是如何提升企业价值的呢?本文主要从信息成本、监管成本与破产成本的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结构对于提升企业价值的机制及其决定因素。
2006年09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钱建豪;
选定经济数量方法、构建评价体系是现代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评述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并着重对用DEA方法构造的监管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6年09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建豪;
选定经济数量方法、构建评价体系是现代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评述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并着重对用DEA方法构造的监管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6年09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园;张寒英;
本文从当前部分省区实施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移的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出现就地转移的新趋势出发,将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农村地区基于地域资源优势开发的四种经济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对策和建议:出台并切实贯彻执行改变城乡分割,扶持农村回乡人员创业的系列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打造地域经济的样板,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等。
2006年09期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园;张寒英;
本文从当前部分省区实施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移的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出现就地转移的新趋势出发,将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农村地区基于地域资源优势开发的四种经济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对策和建议:出台并切实贯彻执行改变城乡分割,扶持农村回乡人员创业的系列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打造地域经济的样板,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等。
2006年09期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公喜;
朱熹法律思想是一种以儒法思想为基础的融合了诸子百家精华模式的思想。在融合过程中,只求发明传统经典本义与真相,会通求于一是。朱熹法律思想创新具有采撷精华、不惟圣贤,只见其因袭、不见其创造,力图使其成为尽善之境的致治准绳的特色,体现了最能守传统与最能创新义的完美结合。
2006年09期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公喜;
朱熹法律思想是一种以儒法思想为基础的融合了诸子百家精华模式的思想。在融合过程中,只求发明传统经典本义与真相,会通求于一是。朱熹法律思想创新具有采撷精华、不惟圣贤,只见其因袭、不见其创造,力图使其成为尽善之境的致治准绳的特色,体现了最能守传统与最能创新义的完美结合。
2006年09期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绪仁;夏昌武;
朱熹博大的思想体系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科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者的影响,使朱熹认识到“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法律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的法律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内容,大致分四个层次:君主的正心修身、臣的法律运用、民的道德教化和子弟伦理教育。同时朱熹提出了通过政府以法晓谕、社会法律教育、学校法律教育、家庭法律教育、刑罚法律示范等法律教育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2006年09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绪仁;夏昌武;
朱熹博大的思想体系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科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者的影响,使朱熹认识到“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法律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的法律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内容,大致分四个层次:君主的正心修身、臣的法律运用、民的道德教化和子弟伦理教育。同时朱熹提出了通过政府以法晓谕、社会法律教育、学校法律教育、家庭法律教育、刑罚法律示范等法律教育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2006年09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龙生;
为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从辨证的义利观出发,提出了以“合乎道义”的财富论、“足食为先”的本末论、“奢俭适中”的消费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伦理,有利于南宋政权的巩固,也为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伦理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2006年09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龙生;
为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从辨证的义利观出发,提出了以“合乎道义”的财富论、“足食为先”的本末论、“奢俭适中”的消费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伦理,有利于南宋政权的巩固,也为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伦理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2006年09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汲军;朱小阳;
朱熹的女性观也是其理学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朱熹对理学女性观的推行与传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利用国家刑法——快速强硬的手段,从制度上强制性地保证女性观的实行;二是利用家庭文化教育——稳固持久的手段,从思想上开启性地进行女性观的灌输;三是利用宗族民俗——潜移默化的手段,从形式上渗透性地进行女性观的落实。
2006年09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汲军;朱小阳;
朱熹的女性观也是其理学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朱熹对理学女性观的推行与传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利用国家刑法——快速强硬的手段,从制度上强制性地保证女性观的实行;二是利用家庭文化教育——稳固持久的手段,从思想上开启性地进行女性观的灌输;三是利用宗族民俗——潜移默化的手段,从形式上渗透性地进行女性观的落实。
2006年09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瑞堂;杨振林;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80多年文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赋予“文化自觉”以认识论的意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在文化沿着先进方向演进中具有“活的灵魂”作用。
2006年09期 198-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瑞堂;杨振林;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80多年文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赋予“文化自觉”以认识论的意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在文化沿着先进方向演进中具有“活的灵魂”作用。
2006年09期 198-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旭英;
随着出版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出版行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数字出版已成必然趋势。尽管数字出版前景很好,然而目前却存在产业链很不完善、版权体制不健全以及技术上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对中国数字出版的概念确认、现状分析出发,谈了对数字化出版存在问题的思考。
2006年09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郑旭英;
随着出版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出版行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数字出版已成必然趋势。尽管数字出版前景很好,然而目前却存在产业链很不完善、版权体制不健全以及技术上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对中国数字出版的概念确认、现状分析出发,谈了对数字化出版存在问题的思考。
2006年09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娄玉娟;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特征上。因此,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容易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翻译工作者必须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依据功能对等的原则减少译文信息的丢失。
2006年09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娄玉娟;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特征上。因此,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容易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翻译工作者必须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依据功能对等的原则减少译文信息的丢失。
2006年09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力;曾青云;
站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叉路口上,直面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时代大潮,江西高等教育需要在“江西崛起”架构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自我反思促进自我超越,通过传承与创新、统筹与协调、交流与合作,成为“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创新富民”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发展极”。
2006年09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力;曾青云;
站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叉路口上,直面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时代大潮,江西高等教育需要在“江西崛起”架构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自我反思促进自我超越,通过传承与创新、统筹与协调、交流与合作,成为“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创新富民”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发展极”。
2006年09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熊伟;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反映了刑事诉讼中的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之间的冲突,本文对其价值基础进行剖析,讨论价值冲突的根源,为我国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2006年09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熊伟;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反映了刑事诉讼中的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之间的冲突,本文对其价值基础进行剖析,讨论价值冲突的根源,为我国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2006年09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快华;乐文红;俞奇;
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负赔偿责任,如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经营者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为:主观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2006年09期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徐快华;乐文红;俞奇;
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负赔偿责任,如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经营者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为:主观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2006年09期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彭贤鸿;詹明;
为了应对打击犯罪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刑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刑法解释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刑法解释在解释主体、解释权限以及审查、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推动我国刑事法治体系的完善。
2006年09期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贤鸿;詹明;
为了应对打击犯罪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刑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刑法解释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刑法解释在解释主体、解释权限以及审查、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推动我国刑事法治体系的完善。
2006年09期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良盛;
社会民主主义自产生和形成以来,先后发生了变异与转型,其总体特点为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多元主义,表现上的功利主义,路线上的改良主义和目标上的民主主义。就其理论、主张和政策来看,它虽然有着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似乎成了自由主义,但仍然奉行一些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追求,仍然有着某些非自由主义特性的身份标志。
2006年09期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良盛;
社会民主主义自产生和形成以来,先后发生了变异与转型,其总体特点为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多元主义,表现上的功利主义,路线上的改良主义和目标上的民主主义。就其理论、主张和政策来看,它虽然有着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似乎成了自由主义,但仍然奉行一些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追求,仍然有着某些非自由主义特性的身份标志。
2006年09期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宇冈;
外国直接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重要的外资吸收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以2004年为例,中国沿海地区吸收了85%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7个沿海省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是24个内陆省市区的6倍。这种经济发展态势会加大地区经济分化还是缩小经济分化呢?本文试用“场景分析法”,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状态进行系列的描述,分析到2011年(加入WTO10年)为止,公共服务、政策、科研水平等要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中国地区经济分化的远景图。
2006年09期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宇冈;
外国直接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重要的外资吸收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以2004年为例,中国沿海地区吸收了85%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7个沿海省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是24个内陆省市区的6倍。这种经济发展态势会加大地区经济分化还是缩小经济分化呢?本文试用“场景分析法”,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状态进行系列的描述,分析到2011年(加入WTO10年)为止,公共服务、政策、科研水平等要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中国地区经济分化的远景图。
2006年09期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建;
江西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十五”期间率先在全国推出红色旅游。但要做大、做强、做长江西的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长期的、独有的、难以掌握的盈利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西红色旅游现状和竞争结构的分析,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从红色旅游理念、资源整合、品牌形象、市场拓展、区域互动、整体创新六个方面所形成的盈利模式探讨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打造江西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想。
2006年09期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陈建;
江西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十五”期间率先在全国推出红色旅游。但要做大、做强、做长江西的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长期的、独有的、难以掌握的盈利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西红色旅游现状和竞争结构的分析,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从红色旅游理念、资源整合、品牌形象、市场拓展、区域互动、整体创新六个方面所形成的盈利模式探讨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打造江西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想。
2006年09期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赵洪奎;
陶渊明的性格是矛盾的。仕与隐的彷徨,双重人格的碰撞,使他身处事理冲突的怪圈,难以和谐。他的卓越在于,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他的矛盾性格最终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2006年09期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洪奎;
陶渊明的性格是矛盾的。仕与隐的彷徨,双重人格的碰撞,使他身处事理冲突的怪圈,难以和谐。他的卓越在于,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他的矛盾性格最终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2006年09期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灵机;王少东;李钊;
本文分析了江西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GDP和就业情况,借用三大产业间的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考察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比例结构。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差异指数V,用以测度各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偏离1的变动趋势。
2006年09期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肖灵机;王少东;李钊;
本文分析了江西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GDP和就业情况,借用三大产业间的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考察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比例结构。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差异指数V,用以测度各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偏离1的变动趋势。
2006年09期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华;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
2006年09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华;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
2006年09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