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 执政目标、实现方式与政党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全面解读

    尹世洪;黎康;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列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方面的“五项能力”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地包含了“执政目标”、“实现方式”和“政党能力”三个层面的意蕴。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蕴含的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目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2006年07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执政目标、实现方式与政党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全面解读

    尹世洪;黎康;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列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方面的“五项能力”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地包含了“执政目标”、“实现方式”和“政党能力”三个层面的意蕴。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蕴含的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目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2006年07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鲜经验——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

    余品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作出相应全面部署的同时,又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新鲜经验。本文着重从“党的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两个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和检验,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又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和思想灵魂的统一关系,进行了论述。

    2006年07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鲜经验——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

    余品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作出相应全面部署的同时,又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新鲜经验。本文着重从“党的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两个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和检验,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又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和思想灵魂的统一关系,进行了论述。

    2006年07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确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张玲;

    共产国际、俄共(布)及其在华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组织准备,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其间他们也出现了许多失误。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006年07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正确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张玲;

    共产国际、俄共(布)及其在华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组织准备,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其间他们也出现了许多失误。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006年07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学术精神重铸

    毛智勇;王伟民;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某些偏差,反映在学术理论界,就是存在学术精神沉寂消散、渐趋失落的现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时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分清了荣辱界限。本文认为,学术理论界学习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关键是要落实到学术精神的重铸上。

    2006年07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学术精神重铸

    毛智勇;王伟民;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某些偏差,反映在学术理论界,就是存在学术精神沉寂消散、渐趋失落的现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时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分清了荣辱界限。本文认为,学术理论界学习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关键是要落实到学术精神的重铸上。

    2006年07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现代荣辱观评估构建刍议

    王小满;

    现代荣辱观的评估和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既需要治本也需要治标,既有近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既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也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但就其基础和根本要素而言,主要应解决其本身的优化和经济基础及教育等问题。

    2006年07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荣辱观评估构建刍议

    王小满;

    现代荣辱观的评估和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既需要治本也需要治标,既有近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既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也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但就其基础和根本要素而言,主要应解决其本身的优化和经济基础及教育等问题。

    2006年07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当代价值

    赖华先;

    中国传统荣辱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知耻,取义,求誉。在凯歌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继承并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宏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7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当代价值

    赖华先;

    中国传统荣辱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知耻,取义,求誉。在凯歌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继承并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宏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7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研究

    马费成;王晓光;

    本文以知识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知识转移的概念、经典模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两类模型框架:信息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模型,重点分析了社会网络模型框架下知识转移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实践特征。

    2006年07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1 ] |[阅读次数:0 ]
  • 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研究

    马费成;王晓光;

    本文以知识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知识转移的概念、经典模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两类模型框架:信息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模型,重点分析了社会网络模型框架下知识转移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实践特征。

    2006年07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1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查先进;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社会公众、公务员及各类社会团体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其标准化、信息安全与保障、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

    2006年07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查先进;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社会公众、公务员及各类社会团体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其标准化、信息安全与保障、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

    2006年07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

    李纲;赵杨;

    Wiki是随着web2.0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帮助组织机构实现内部的知识共享。本文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出发,结合Wiki的特点探讨了Wiki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

    2006年07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

    李纲;赵杨;

    Wiki是随着web2.0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帮助组织机构实现内部的知识共享。本文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出发,结合Wiki的特点探讨了Wiki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

    2006年07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简介

    2006年07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简介

    2006年07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逻辑与历史的演变中透视创新思维

    孙洪敏;

    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过程,在揭示创新思维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创新思维要素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在揭示创新思维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可以把握创新思维的演化规律和系统属性。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性中透视创新思维的本源;在逻辑与历史的相对性中把握创新思维的定位;在逻辑与历史的开放性中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

    2006年07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逻辑与历史的演变中透视创新思维

    孙洪敏;

    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过程,在揭示创新思维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创新思维要素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在揭示创新思维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可以把握创新思维的演化规律和系统属性。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性中透视创新思维的本源;在逻辑与历史的相对性中把握创新思维的定位;在逻辑与历史的开放性中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

    2006年07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艺术与科学在创造活动中的同一性

    冉祥华;

    艺术创造活动中包含着认识、客观性、抽象思维、求真等重要的科学因素,科学创造活动中同样也包含着情感、个性化、形象思维、求美等重要的艺术因素。可能正是人类创造活动对情感与认识、个性化与客观性、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美与求真的兼容并蓄,搭起了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的桥梁,从而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2006年07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与科学在创造活动中的同一性

    冉祥华;

    艺术创造活动中包含着认识、客观性、抽象思维、求真等重要的科学因素,科学创造活动中同样也包含着情感、个性化、形象思维、求美等重要的艺术因素。可能正是人类创造活动对情感与认识、个性化与客观性、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美与求真的兼容并蓄,搭起了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的桥梁,从而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2006年07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主义的透视:经验世界与文本世界分离的历史

    倪志娟;

    在福柯看来,任何历史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起来的文本,这种建构与权利机制的运行直接相连。用福柯的模式去看待文本世界的建构,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结构中,性别的不平等形式使男性拥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者地位,使男性理所当然地成为话语和权力的拥有者,从而整个书写史成为男性的书写史。福柯的分析模式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灵活、更具透视感的分析方式,去分析作用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妇女的权力模式,并探讨妇女抵抗这种权力的可能性出路。

    2006年07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主义的透视:经验世界与文本世界分离的历史

    倪志娟;

    在福柯看来,任何历史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起来的文本,这种建构与权利机制的运行直接相连。用福柯的模式去看待文本世界的建构,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结构中,性别的不平等形式使男性拥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者地位,使男性理所当然地成为话语和权力的拥有者,从而整个书写史成为男性的书写史。福柯的分析模式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灵活、更具透视感的分析方式,去分析作用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妇女的权力模式,并探讨妇女抵抗这种权力的可能性出路。

    2006年07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子价值观探析

    张保同;

    追求永恒是老子价值观的核心。永恒是建立在自然哲学的道和社会伦理的德的基础之上。实现永恒的途径是无为和知常、知止、知足。永恒价值观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并具有普遍的意义,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无为与“三知”则具有权谋的特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

    2006年07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子价值观探析

    张保同;

    追求永恒是老子价值观的核心。永恒是建立在自然哲学的道和社会伦理的德的基础之上。实现永恒的途径是无为和知常、知止、知足。永恒价值观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并具有普遍的意义,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无为与“三知”则具有权谋的特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

    2006年07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适度

    毛韵;陈德强;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上坚持的是一种典型的中道伦理思想,反对人们行为的过度与不及,希望能理智的、审慎的决定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中道与德性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善。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观的阐述来探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道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06年07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适度

    毛韵;陈德强;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上坚持的是一种典型的中道伦理思想,反对人们行为的过度与不及,希望能理智的、审慎的决定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中道与德性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善。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观的阐述来探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道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06年07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梭经济政治异化思想浅析

    黎环;熊循庆;张敏;

    异化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而形成一股研究浪潮。而最早提出异化问题的是卢梭,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描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人类开始是处在平等的自然状态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分化,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并随之扩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经济和政治异化现象,并把人类带入苦难的深渊。这种异化现象发展到顶点后,就必然导致异化的消解,人类向其自然状态的复归,而这种自然状态乃是一种更高程度上的复归。

    2006年07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梭经济政治异化思想浅析

    黎环;熊循庆;张敏;

    异化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而形成一股研究浪潮。而最早提出异化问题的是卢梭,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描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人类开始是处在平等的自然状态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分化,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并随之扩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经济和政治异化现象,并把人类带入苦难的深渊。这种异化现象发展到顶点后,就必然导致异化的消解,人类向其自然状态的复归,而这种自然状态乃是一种更高程度上的复归。

    2006年07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适的文学自然进化论

    庄森;

    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进化论。胡适认为文学像生物进化一样有自然演变进化的过程,因而不同的时代必定有不同的文学。文学的演变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一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自然趋势的逐渐实现便是文学的自然进化。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自然进化的结果。在文学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文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必定自然的演化,而内容的自然演进必定影响形式的自然进化,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文学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人力的督促才能加快文学的自然演进,人力的督促便是文学革命。

    2006年07期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胡适的文学自然进化论

    庄森;

    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进化论。胡适认为文学像生物进化一样有自然演变进化的过程,因而不同的时代必定有不同的文学。文学的演变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一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自然趋势的逐渐实现便是文学的自然进化。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自然进化的结果。在文学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文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必定自然的演化,而内容的自然演进必定影响形式的自然进化,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文学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人力的督促才能加快文学的自然演进,人力的督促便是文学革命。

    2006年07期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柏梁联句”与“柏梁体”诗歌的发展

    胡淑芳;

    中国古代七言诗的产生,相传源自汉武帝“柏梁联句”。对此,唐宋元明各代文人信而不疑。直到清代顾炎武才提出:汉武帝“柏梁台诗”中某些句子,可能出自后人拟作。而作为君臣联句独特形式存在的“柏梁体”诗歌,汉武之后,自南朝到清代,一直传承不辍。

    2006年07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柏梁联句”与“柏梁体”诗歌的发展

    胡淑芳;

    中国古代七言诗的产生,相传源自汉武帝“柏梁联句”。对此,唐宋元明各代文人信而不疑。直到清代顾炎武才提出:汉武帝“柏梁台诗”中某些句子,可能出自后人拟作。而作为君臣联句独特形式存在的“柏梁体”诗歌,汉武之后,自南朝到清代,一直传承不辍。

    2006年07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周易》与中国文学的形成

    沈志权;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2006年07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易》与中国文学的形成

    沈志权;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2006年07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艺法学初探

    郑周明;

    文学与法律,一个属形象思维,一个属抽象思维,然而二者都同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与法律交叉融合,便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文艺法学。文艺法学主要是从法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法律。文艺法学的建立,可以作为学科新的增长点,深化法律、文学的研究,同时凭借文学的形象手段而宣传法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2006年07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艺法学初探

    郑周明;

    文学与法律,一个属形象思维,一个属抽象思维,然而二者都同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与法律交叉融合,便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文艺法学。文艺法学主要是从法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法律。文艺法学的建立,可以作为学科新的增长点,深化法律、文学的研究,同时凭借文学的形象手段而宣传法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2006年07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学意象: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华

    赵萍;虞文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作家主观情感意志与事物具象的有机统一,中西方艺术家们都把它作为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以表达观念为主导,以寄寓象征为手段,以表明哲理为目的,与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从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审美理想的艺术精华。

    2006年07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文学意象: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华

    赵萍;虞文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作家主观情感意志与事物具象的有机统一,中西方艺术家们都把它作为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以表达观念为主导,以寄寓象征为手段,以表明哲理为目的,与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从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审美理想的艺术精华。

    2006年07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审美态度在当代大众艺术内容上的蜕变

    周效柱;

    在当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宽容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文化工业的影响,导致了审美态度在当代艺术中发生了蜕变,这在审美内容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当代艺术很少努力去塑造、描写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出现了抽象化、符号化的倾向。作家很少将审美内容对象化而是将内容形式化,追求形式的享受。小说中情节淡化,作家只想表现自己的心理化的形象,表现自我刹那间的精神状态,有些先锋派的作品就是追求一种让欣赏者不能理解的艺术效果。这种蜕变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及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2006年07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审美态度在当代大众艺术内容上的蜕变

    周效柱;

    在当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宽容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文化工业的影响,导致了审美态度在当代艺术中发生了蜕变,这在审美内容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当代艺术很少努力去塑造、描写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出现了抽象化、符号化的倾向。作家很少将审美内容对象化而是将内容形式化,追求形式的享受。小说中情节淡化,作家只想表现自己的心理化的形象,表现自我刹那间的精神状态,有些先锋派的作品就是追求一种让欣赏者不能理解的艺术效果。这种蜕变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及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2006年07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清闭关自守政策:理论与实际

    李伏明;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中国坐失良机,不能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只不过是预先认可了西方世界经验的普适性而已,并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极小,即使政府奉行积极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可能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况且,由于政府不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很大利益,它也没有动力采取措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认定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不能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是历史的观点。

    2006年07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明清闭关自守政策:理论与实际

    李伏明;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中国坐失良机,不能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只不过是预先认可了西方世界经验的普适性而已,并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极小,即使政府奉行积极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可能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况且,由于政府不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很大利益,它也没有动力采取措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认定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不能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是历史的观点。

    2006年07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程授受——“二程”南赣受学周子考论

    叶云明;周建华;

    “周程授受”是理学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学发展史必须明析的重要问题。程大中系河南洛阳人。宋宝元年间,调任赣州府兴国县令,后又调任南安府通判。其二子颢、颐跟随左右。在南安期间,适理学开创者周敦颐亦在南安任司理,二程子即拜周子为师;周子手授《太极图说》和《通书》,并授其理学精要。二程子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三程”在赣南的过化,影响久远。

    2006年07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程授受——“二程”南赣受学周子考论

    叶云明;周建华;

    “周程授受”是理学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学发展史必须明析的重要问题。程大中系河南洛阳人。宋宝元年间,调任赣州府兴国县令,后又调任南安府通判。其二子颢、颐跟随左右。在南安期间,适理学开创者周敦颐亦在南安任司理,二程子即拜周子为师;周子手授《太极图说》和《通书》,并授其理学精要。二程子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三程”在赣南的过化,影响久远。

    2006年07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西周时期的审计制度及其历史贡献

    张其镇;

    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的审计产生于西周。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司会和宰夫职责部门的出现,标志着当时内部审计和官厅审计的同时诞生。在同一个朝代里,在审计产生的初期,在国家机构体系中能够同时出现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即官司厅审计)机构,并且机构完备,职责明晰,分工细致,这在世界审计史上也实属罕见。本文试图对西周时期的审计制度及其历史贡献进行论述。

    2006年07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西周时期的审计制度及其历史贡献

    张其镇;

    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的审计产生于西周。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司会和宰夫职责部门的出现,标志着当时内部审计和官厅审计的同时诞生。在同一个朝代里,在审计产生的初期,在国家机构体系中能够同时出现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即官司厅审计)机构,并且机构完备,职责明晰,分工细致,这在世界审计史上也实属罕见。本文试图对西周时期的审计制度及其历史贡献进行论述。

    2006年07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汉代朱雀画像造型艺术微探

    唐建中;

    华夏民族早在汉朝之前就以民族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雕刻领域里设计出一个个生动飞扬的朱雀形象。本文以汉代画像为例探讨朱雀的艺术虚拟和成型的历程,就汉代朱雀画像的艺术是善于抓取生命的瞬间,倚石造象,线面结合,追求典型的艺术格调做深入的分析。

    2006年07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代朱雀画像造型艺术微探

    唐建中;

    华夏民族早在汉朝之前就以民族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雕刻领域里设计出一个个生动飞扬的朱雀形象。本文以汉代画像为例探讨朱雀的艺术虚拟和成型的历程,就汉代朱雀画像的艺术是善于抓取生命的瞬间,倚石造象,线面结合,追求典型的艺术格调做深入的分析。

    2006年07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传明;陈志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而只有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增强国家自主性及国家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2006年07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传明;陈志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而只有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增强国家自主性及国家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2006年07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

    周玉明;

    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2006年07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

    周玉明;

    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2006年07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与法律整合

    卢学英;

    在当今我们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需要以法律整合把社会中多元化的不和谐因素转变为建设性的综合体,使多元化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价值主体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存、共进步和共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同时,和谐社会又能够使多元化因素及法律整合增显价值。因此,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法律整合对于和谐社会的效益性和持续性价值、以及和谐社会对于法律整合的增值性促进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和谐社会与法律整合之间的关系。

    2006年07期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与法律整合

    卢学英;

    在当今我们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需要以法律整合把社会中多元化的不和谐因素转变为建设性的综合体,使多元化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价值主体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存、共进步和共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同时,和谐社会又能够使多元化因素及法律整合增显价值。因此,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法律整合对于和谐社会的效益性和持续性价值、以及和谐社会对于法律整合的增值性促进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和谐社会与法律整合之间的关系。

    2006年07期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转型期中国的二元组织结构及其合理化路径探讨

    田北海;张晓霞;

    二元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同时具有双重的异质性的组织结构,它一方面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另一方面表现为组织中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二元组织结构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组织的结果。二元组织结构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阻滞了组织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应通过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简化组织职能、建立现代组织运行机制来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从而促进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006年07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转型期中国的二元组织结构及其合理化路径探讨

    田北海;张晓霞;

    二元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同时具有双重的异质性的组织结构,它一方面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另一方面表现为组织中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二元组织结构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组织的结果。二元组织结构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阻滞了组织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应通过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简化组织职能、建立现代组织运行机制来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从而促进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006年07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李军;宋俭;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不同的,但人民政协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2006年07期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李军;宋俭;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不同的,但人民政协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2006年07期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贡献——以政治社会学为研读新视角

    欧阳杰;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人类共同的思想文化成果。20世纪初,列宁立足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根据俄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阐发了这一原则。本文以政治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认为:在建党时期,列宁认同和阐释“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利益聚合的需要;在民主革命时期,全面阐发这一原则是政治动员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和完善“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合法性论证的需要。这些阐发形成了列宁的系统、完整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

    2006年07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贡献——以政治社会学为研读新视角

    欧阳杰;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人类共同的思想文化成果。20世纪初,列宁立足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根据俄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阐发了这一原则。本文以政治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认为:在建党时期,列宁认同和阐释“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利益聚合的需要;在民主革命时期,全面阐发这一原则是政治动员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和完善“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合法性论证的需要。这些阐发形成了列宁的系统、完整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

    2006年07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及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张晓霞;

    相对今天的中国现实来讲,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是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基本问题。环境资源危机成为我们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最大制约,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认为这是发展的正常存在。本文认为,资源环境危机在今天的出现不是某一发展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在人类历史中的积累和必然。所以,研究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化问题有必要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者说人类文明史)来考察,并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到解决农业和工业化的问题中。

    2006年07期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及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张晓霞;

    相对今天的中国现实来讲,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是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基本问题。环境资源危机成为我们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最大制约,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认为这是发展的正常存在。本文认为,资源环境危机在今天的出现不是某一发展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在人类历史中的积累和必然。所以,研究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化问题有必要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者说人类文明史)来考察,并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到解决农业和工业化的问题中。

    2006年07期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刍议要素产效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马炼;郑垂勇;

    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动可以影响资源从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向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应通过扩大需求来加速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这不仅仅要调节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有效需求,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2006年07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刍议要素产效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马炼;郑垂勇;

    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动可以影响资源从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向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应通过扩大需求来加速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这不仅仅要调节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增加有效需求,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2006年07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趋势分析

    曾晓燕;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要求各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可比性并逐步趋同,因而国际会计准则受到了各国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中国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作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和趋同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2006年07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趋势分析

    曾晓燕;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要求各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可比性并逐步趋同,因而国际会计准则受到了各国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中国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作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和趋同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2006年07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颜善文;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步,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适应。20世纪以来,文化选择的主题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而且还包括了许多更新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中国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模式的独特性的前提下超越“国家”发展的平台,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从全人类的良性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06年07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颜善文;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步,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适应。20世纪以来,文化选择的主题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而且还包括了许多更新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中国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模式的独特性的前提下超越“国家”发展的平台,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从全人类的良性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06年07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化产业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探析

    王伟年;刘志勇;

    注意力经济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公众注意力的争夺,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注重城市形象的经营,因而城市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重要、也更加实际的意义。城市文化构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内涵,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文化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在城市形象中注入城市文化的内涵。文化产业主要是通过文化产业活动的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设施的建设三方面来影响城市形象。

    2006年07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文化产业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探析

    王伟年;刘志勇;

    注意力经济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公众注意力的争夺,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注重城市形象的经营,因而城市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重要、也更加实际的意义。城市文化构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内涵,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文化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在城市形象中注入城市文化的内涵。文化产业主要是通过文化产业活动的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设施的建设三方面来影响城市形象。

    2006年07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近代戏剧个性

    田根胜;

    近代戏剧以会通化成为核心,消纳传统,开拓特色。其贴近现实、争趋时尚、打破成规、熔古今中西为一体的戏剧个性的产生,离不开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对各文化因子融汇的文化背景。

    2006年07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近代戏剧个性

    田根胜;

    近代戏剧以会通化成为核心,消纳传统,开拓特色。其贴近现实、争趋时尚、打破成规、熔古今中西为一体的戏剧个性的产生,离不开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对各文化因子融汇的文化背景。

    2006年07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难选择:赣南客家山歌保护还是创新

    张红;

    赣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与创新是一个两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放在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质的正确认识上。创新的策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结合赣南客家山歌原有的创作、演唱等特色,借鉴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的音乐元素,结合时代音乐发展的特点,使赣南客家山歌通俗化、合唱化、器乐化以及演唱语言多样化,才能使赣南客家山歌唤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2006年07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两难选择:赣南客家山歌保护还是创新

    张红;

    赣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与创新是一个两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放在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质的正确认识上。创新的策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结合赣南客家山歌原有的创作、演唱等特色,借鉴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的音乐元素,结合时代音乐发展的特点,使赣南客家山歌通俗化、合唱化、器乐化以及演唱语言多样化,才能使赣南客家山歌唤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2006年07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教育理论的审美性——兼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审美精神的表现

    陈理宣;

    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具有审美特性,这是由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所决定的。科学既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也是审美反映,科学理论本身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一种理论真的直观标准。美是推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审美精神的具体表现。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理论之一,也是对教育活动的审美反映。审美精神推动教育理论反映教育实践活动的美和建构系统、完美的教育理论。

    2006年07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教育理论的审美性——兼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审美精神的表现

    陈理宣;

    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具有审美特性,这是由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所决定的。科学既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也是审美反映,科学理论本身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一种理论真的直观标准。美是推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审美精神的具体表现。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理论之一,也是对教育活动的审美反映。审美精神推动教育理论反映教育实践活动的美和建构系统、完美的教育理论。

    2006年07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管理思维能力为导向的管理教育探析

    唐勇;温容祯;

    本文认为管理思维是管理人才的首要能力,管理教育应贯彻管理思维能力导向。培养学生现代管理思维,要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积极的职业态度为前提,在教学中应用“双主”教育思想,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并在管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管理思维的提升。

    2006年07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以管理思维能力为导向的管理教育探析

    唐勇;温容祯;

    本文认为管理思维是管理人才的首要能力,管理教育应贯彻管理思维能力导向。培养学生现代管理思维,要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积极的职业态度为前提,在教学中应用“双主”教育思想,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并在管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管理思维的提升。

    2006年07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城乡贫困群体问题的解决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

    程样国;王鹏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城乡贫困群体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而接受平等的高等教育是解决城乡贫困群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解决城乡贫困群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如何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平等的高等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2006年07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乡贫困群体问题的解决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

    程样国;王鹏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城乡贫困群体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而接受平等的高等教育是解决城乡贫困群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解决城乡贫困群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如何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平等的高等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2006年07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法律的多元及和谐

    李文胜;

    法律是多元的。我国亦客观存在着法律多元现象,且国家法与民间法两类规则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当事人在现实冲突中进行法律选择的理性考虑时,不仅仅基于国家法强制性的程度,而且基于其利益价值的衡量。国家法应该积极寻求通往民间法的渠道,以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而实现法律多元下的和谐境界。

    2006年07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法律的多元及和谐

    李文胜;

    法律是多元的。我国亦客观存在着法律多元现象,且国家法与民间法两类规则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当事人在现实冲突中进行法律选择的理性考虑时,不仅仅基于国家法强制性的程度,而且基于其利益价值的衡量。国家法应该积极寻求通往民间法的渠道,以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而实现法律多元下的和谐境界。

    2006年07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潘世钦;龚翼;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作用尤为突出。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交互作用规律,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寻找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之路,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2006年07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潘世钦;龚翼;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作用尤为突出。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交互作用规律,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寻找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之路,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2006年07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正的渴求与资源的稀缺——略论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价值

    杨杰辉;

    经济效益是刑事诉讼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我国的刑事程序改革必须在强化程序公正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一并重视。

    2006年07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公正的渴求与资源的稀缺——略论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价值

    杨杰辉;

    经济效益是刑事诉讼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我国的刑事程序改革必须在强化程序公正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一并重视。

    2006年07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破产财产的性质

    丁嘉慧;

    无论在大陆法系中还是在英美法系中,“财产”作为法律概念通常是指权利的内容或权利的客体。在破产法中,破产财产的集合体构成破产财团,破产财团在性质上则带有一定人格化倾向,即破产财团并非单纯作为客体,而可以作为破产关系的主体。

    2006年07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破产财产的性质

    丁嘉慧;

    无论在大陆法系中还是在英美法系中,“财产”作为法律概念通常是指权利的内容或权利的客体。在破产法中,破产财产的集合体构成破产财团,破产财团在性质上则带有一定人格化倾向,即破产财团并非单纯作为客体,而可以作为破产关系的主体。

    2006年07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妇女平等权及其立法保障

    李晓静;

    妇女既是公民,又是特定权利主体,因此,妇女平等权有双重属性和双重特点。妇女平等权是平等权的一种,其最根本的内容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妇女平等权所要求的禁止差别对待应从妇女作为公民和妇女作为特定主体两个层面去分析。妇女平等权的各种保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立法保障。我们可以从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两个方面考察我国妇女平等权的立法保障: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部门法相配套,为妇女平等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国内立法保障;联合国通过的一系列关于妇女权利的法律文件,为妇女平等权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立法保障。

    2006年07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妇女平等权及其立法保障

    李晓静;

    妇女既是公民,又是特定权利主体,因此,妇女平等权有双重属性和双重特点。妇女平等权是平等权的一种,其最根本的内容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妇女平等权所要求的禁止差别对待应从妇女作为公民和妇女作为特定主体两个层面去分析。妇女平等权的各种保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立法保障。我们可以从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两个方面考察我国妇女平等权的立法保障: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部门法相配套,为妇女平等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国内立法保障;联合国通过的一系列关于妇女权利的法律文件,为妇女平等权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立法保障。

    2006年07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思考

    赵相国;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内部实行的一种对死刑案件的特别监督程序,其核心内容是死刑核准权的行使。本文通过对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价值基础、立法发展以及对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了改革完善该程序的一些思路。

    2006年07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思考

    赵相国;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内部实行的一种对死刑案件的特别监督程序,其核心内容是死刑核准权的行使。本文通过对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价值基础、立法发展以及对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了改革完善该程序的一些思路。

    2006年07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TRIPs协议下地理标识的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

    张海燕;

    建立地理标识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是WTO多哈回合谈判中争论激烈的议题。由于各国对地理标识的保护体制不统一,为了防止地理标识的淡化和通用以及打击假冒地理标识的侵权行为,建立地理标识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应在兼顾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多边通告和注册体系。各成员加入多边通告和注册体系应是自愿的,应确认注册的有效性,同时建立起公平有效的异议程序。

    2006年07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TRIPs协议下地理标识的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

    张海燕;

    建立地理标识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是WTO多哈回合谈判中争论激烈的议题。由于各国对地理标识的保护体制不统一,为了防止地理标识的淡化和通用以及打击假冒地理标识的侵权行为,建立地理标识多边通告和注册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应在兼顾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多边通告和注册体系。各成员加入多边通告和注册体系应是自愿的,应确认注册的有效性,同时建立起公平有效的异议程序。

    2006年07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双重效应与适度规模分析

    卢晓勇;李红;许晓青;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之路。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多越好,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产生了多种负面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危及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出发,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引用相关数量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适度规模和趋势规模并加以比较验证,指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之一:适度规模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006年07期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双重效应与适度规模分析

    卢晓勇;李红;许晓青;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之路。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多越好,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产生了多种负面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危及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出发,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引用相关数量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适度规模和趋势规模并加以比较验证,指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之一:适度规模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006年07期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机会与风险:生物燃料的开发与交通运输

    克里斯托佛·费雷汶;尹小健;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国际关系。发现新能源,开拓新能源,也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本文是世界观察研究所2006年6月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能够大大减轻全球对石油的依赖。虽然石油仍然占到交通运输燃料使用的96%以上,但生物燃料的生产自2001年以来翻了一番。扩大生物燃料市场协调一致的行动和先进的新技术会减轻石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能增强农业经济,以及减少那些会导致气候变化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本文全面评估全球大规模开发生物燃料的机会和风险。

    2006年07期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机会与风险:生物燃料的开发与交通运输

    克里斯托佛·费雷汶;尹小健;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国际关系。发现新能源,开拓新能源,也是研究者极为关注的。本文是世界观察研究所2006年6月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能够大大减轻全球对石油的依赖。虽然石油仍然占到交通运输燃料使用的96%以上,但生物燃料的生产自2001年以来翻了一番。扩大生物燃料市场协调一致的行动和先进的新技术会减轻石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能增强农业经济,以及减少那些会导致气候变化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本文全面评估全球大规模开发生物燃料的机会和风险。

    2006年07期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豪气少年事 风骨晚年功——论北宋中期诗风转型中欧阳修的创作思想

    陈冬根;

    北宋诗风明显转型,当是在嘉二年(1057)欧阳修知礼部贡举之时;北宋中期诗风基本完成转型,应该断在嘉五年(1060)梅尧臣去世之时。欧阳修直接领导北宋中期诗歌革新,当他和王安石、曾巩、苏轼等成为北宋诗坛主流时,北宋中期诗风就从粗砺的纵横自由的李白式诗风,通过儒家学术思想代表韩愈为媒介,向理性的宋诗转型。

    2006年07期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豪气少年事 风骨晚年功——论北宋中期诗风转型中欧阳修的创作思想

    陈冬根;

    北宋诗风明显转型,当是在嘉二年(1057)欧阳修知礼部贡举之时;北宋中期诗风基本完成转型,应该断在嘉五年(1060)梅尧臣去世之时。欧阳修直接领导北宋中期诗歌革新,当他和王安石、曾巩、苏轼等成为北宋诗坛主流时,北宋中期诗风就从粗砺的纵横自由的李白式诗风,通过儒家学术思想代表韩愈为媒介,向理性的宋诗转型。

    2006年07期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后配额时代江西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徐正华;邹晓明;

    后配额时代江西省纺织品出口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纺织品出口关税的取消、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江西省纺织品出口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迎接挑战,江西纺织行业出口应采取以下对策:充分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反击各国的歧视待遇;加快江西省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贯彻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新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同跨国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全面合作等。

    2006年07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后配额时代江西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徐正华;邹晓明;

    后配额时代江西省纺织品出口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纺织品出口关税的取消、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江西省纺织品出口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迎接挑战,江西纺织行业出口应采取以下对策:充分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反击各国的歧视待遇;加快江西省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贯彻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新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同跨国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全面合作等。

    2006年07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