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 从第一批保护名录说开去

    刘茜;

    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本工程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员培训、试点运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但经费不足、立法滞后、家底不清、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方法缺乏规范、保护队伍与理论建设尚需加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工程的顺利发展,需要尽早解决。

    2006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论建设

    刘锡诚;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策的今天,现实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存在于传统文化身上的种种由于历史造成的缺陷,我们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而不应习惯于以简单的、政治化的二元对立观去评价传统文化事项。

    2006年0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名录》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苑利;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随着《名录》颁布,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但过分的关爱往往会转化成冲击,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冲击。冲击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二是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过分“关爱”;三是来自知识界的过分“热心”。这些冲击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文化遗产的变样、走形,问题相当严重。

    2006年03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从《保护名录》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顾军;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申报工作它具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名录》中首次出现了与传统俗信有关的文化事项,标志着中国政府对这部分文化遗产普泛价值的充分肯定;二是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从原来的静态保护开始向活态保护的方向发展;三是中国政府已经初步地注意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006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道与人——《老子》札记

    杨国荣;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文本,《老子》包含着多重哲学观念。本文从道与名、有与无、无为与为、本然之“在”、天与人、美与善等方面,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了考察,由此具体展示了《老子》关于道及人之“在”的沉思以及这种沉思的所见与所蔽。

    2006年03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

    陈勤建;尹笑非;

    本文建立在广泛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对梁祝传说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进行了新的探索与解读。“化装游学”、“同窗情生”、“合冢化蝶”的生死恋三部曲,正透视出了当地女性对理想婚姻爱情内涵的知识诉求,民间对婚姻自主追求的婚约模式和民众生生不息、无穷幻化的生命意识。

    2006年03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近代日本的“德国学”及其与右翼思想的连接

    盛邦和;

    通常说日本在亚洲最早进入“现代”,其实并非历史的真实。日本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举国所趋,实现的仅仅是经济上的成果,始终是“半现代化”国家。明治日本一面努力学习外国,同时又被国情所囿,出现弃英美学而崇尚德国学与国粹学的现象。其实,日本后来右翼思想泛滥,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和它当初崇尚德国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6年03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简介

    2006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子的玄珠与海德格尔的宝石

    那薇;

    海德格尔认为,在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中,人把世界和万千事物都视为与人相对而立的对象性事物,表达的语言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因而人们对语言的原本意韵充耳不闻,以至语言完全与人的生存脱离关联。海氏认为,人在语言最本真之处言谈着把自己敞开到事物之中,在指向着物、解蔽着物的时候,也实现着人之为人。庄子对不龟手、大瓠和玄珠的解释,是让人植根于与外物的原初关联中,是返回到语言的原初发生之所,即生存的世界中。人生来就被生存的世界裹挟着,挑动着。海氏和庄子的语言都不是表达,不是概念,而是当有着情感、意向的人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融契于万物时,心与物往返交流、声发响应的指令施加到人身上的力量。

    2006年03期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合”文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哲学诠释

    曾煜;刘志飞;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价值的核心。“和平崛起”则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本文试图用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从哲学的维度来对这一伟大理论进行诠释,为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崛起,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2006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载“性”论四题

    叶文英;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命题中:一是“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这可以理解为张载给“性”下的定义;二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是张载“性”论的主要特点;三是“性即天道”,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张载“性”论中的体现;四是“性率天地”,这是张载人性学说的理论依据。

    2006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公共意志到公共理性——对西方政治伦理发展的鸟瞰式论述

    张逸云;詹世友;

    对国家行动的原点的分析,许多思想家都会诉诸公共意志学说。但公共意志的形成方式和实现途径则要么落实到统治者个人身上,要么走向国家公共法律的保护性功能,要么走向一种纯粹的道德意志,或者以伦理实体的制度性发展来历史性体现公共意志,但是都不能摆脱公共意志的强力色彩,于是公共意志必须向公共理性过渡。公共理性学说的意旨就在于对公共意志进行消解,而使国家的公共行动的原点走向对平等公民的公共讨论而达成的合理性共识的诉诸。

    2006年03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

    许惠芬;

    自我意识发展到理性阶段,行动的理性通过直向运动造就伦理世界和反向运动造就道德世界来说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在行动的理性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来说明个体如何获得德行和什么是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个体性而达到与普遍性的统一,道德正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是普遍性的现实性表征。

    2006年03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

    许惠芬;

    自我意识发展到理性阶段,行动的理性通过直向运动造就伦理世界和反向运动造就道德世界来说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在行动的理性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来说明个体如何获得德行和什么是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个体性而达到与普遍性的统一,道德正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是普遍性的现实性表征。

    2006年03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研究

    李剑凤;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以及由技术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提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而这种非压抑性文明要通过意识革命及人的感性解放来获得。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新感性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人类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艺术新感性去完成。他的理论不仅拓展了现代美学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

    2006年03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研究

    李剑凤;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以及由技术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提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而这种非压抑性文明要通过意识革命及人的感性解放来获得。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新感性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人类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艺术新感性去完成。他的理论不仅拓展了现代美学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

    2006年03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肖俭伟;邱美玲;

    本文意图用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旅游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为建立认识论的旅游美学做一些基础工作。旅游是个特殊的笼盖在强烈审美需要中的审美过程,旅游中的审美目的明确、行为自觉,甚至它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行为艺术。研究旅游审美经验在美学中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2006年03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肖俭伟;邱美玲;

    本文意图用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旅游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为建立认识论的旅游美学做一些基础工作。旅游是个特殊的笼盖在强烈审美需要中的审美过程,旅游中的审美目的明确、行为自觉,甚至它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行为艺术。研究旅游审美经验在美学中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2006年03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及其学科意义

    周平远;喻琴;

    本文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文本批评理论。这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理论,缘于它有机结合了社会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以及精神分析批评,打通和结合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将语言分析和文化分析以辩证综合,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于一体。它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理论,在解析语言向意识形态的推论关系过程中坚持经验与批判的有机融通。齐马本文社会学理论由于具有实践性、批判性、辩证性三大品性,恰好回应和阐明了当代语境下文艺学学科定位与建设问题,可为文艺学学科定位提供一种思路,并能为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一条道路。

    2006年03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及其学科意义

    周平远;喻琴;

    本文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文本批评理论。这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理论,缘于它有机结合了社会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以及精神分析批评,打通和结合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将语言分析和文化分析以辩证综合,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于一体。它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理论,在解析语言向意识形态的推论关系过程中坚持经验与批判的有机融通。齐马本文社会学理论由于具有实践性、批判性、辩证性三大品性,恰好回应和阐明了当代语境下文艺学学科定位与建设问题,可为文艺学学科定位提供一种思路,并能为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一条道路。

    2006年03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清初闽派宗宋诗风的衍生

    贺国强;魏中林;

    明代闽派诗风恪守盛唐,至清初逐渐出现宗宋取向,成为晚清同光体闽派的渊源之一。其原因由特定时空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其形成发展从时间看,盖经由明末至顺治中期、顺治后期至康熙中期两段;从空间看,则由汀州僻地至福州大邑两个段落。

    2006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清初闽派宗宋诗风的衍生

    贺国强;魏中林;

    明代闽派诗风恪守盛唐,至清初逐渐出现宗宋取向,成为晚清同光体闽派的渊源之一。其原因由特定时空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其形成发展从时间看,盖经由明末至顺治中期、顺治后期至康熙中期两段;从空间看,则由汀州僻地至福州大邑两个段落。

    2006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评宋人对陶渊明及陶诗平淡风格的重新解读

    王顺娣;周群;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宋人对陶渊明及陶诗平淡风格与前人看法的相异之处,并探求了其中的原因。

    2006年03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评宋人对陶渊明及陶诗平淡风格的重新解读

    王顺娣;周群;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宋人对陶渊明及陶诗平淡风格与前人看法的相异之处,并探求了其中的原因。

    2006年03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熹的理学四季观及四季诗创作

    马宾;

    理学家中的诗人不多,有成就者更少,而朱熹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朱熹的理学诗,有理趣而无理障。这种艺术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朱熹将他的理学思想渗透到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描述中。本文通过对朱熹四季诗的研究,试图揭示朱熹理学四季观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2006年03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熹的理学四季观及四季诗创作

    马宾;

    理学家中的诗人不多,有成就者更少,而朱熹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朱熹的理学诗,有理趣而无理障。这种艺术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朱熹将他的理学思想渗透到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描述中。本文通过对朱熹四季诗的研究,试图揭示朱熹理学四季观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2006年03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能吏”到“进士”——临川王氏一段家族史隐匿之因的社会学解读及其意义

    杨天保;

    宋人王安石有二位叔祖,即“能吏”王观之和“进士”王贯之。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后者进入研究视野,学界皆认定王安石仅有一位叔祖王贯之。“能吏”王观之在临川王氏家族史中失落,主因是左右宋代士人选材记事的社会观念已发生变更,即北宋进入“选举社会”之际,诸多观念皆历经一次从尊崇“能吏”向标榜“进士”出身的转变。受其影响,临川王氏家族在朝向“进士之家”迈进时,“能吏”王观之就在新兴精英士人的话语体系中淡出、消失。追寻此段隐匿的家族史,对于深析王安石的个人学术史、归纳北宋中前期地方士人家族的变动模式,以及勾勒中国儒学复兴的观念背景等,皆不无重要。

    2006年03期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能吏”到“进士”——临川王氏一段家族史隐匿之因的社会学解读及其意义

    杨天保;

    宋人王安石有二位叔祖,即“能吏”王观之和“进士”王贯之。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后者进入研究视野,学界皆认定王安石仅有一位叔祖王贯之。“能吏”王观之在临川王氏家族史中失落,主因是左右宋代士人选材记事的社会观念已发生变更,即北宋进入“选举社会”之际,诸多观念皆历经一次从尊崇“能吏”向标榜“进士”出身的转变。受其影响,临川王氏家族在朝向“进士之家”迈进时,“能吏”王观之就在新兴精英士人的话语体系中淡出、消失。追寻此段隐匿的家族史,对于深析王安石的个人学术史、归纳北宋中前期地方士人家族的变动模式,以及勾勒中国儒学复兴的观念背景等,皆不无重要。

    2006年03期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历史科学与历史文学——兼与何兆武、张丽艳二君商榷

    孙金玲;

    历史学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属性,它既有普遍规律可循,又是可以实证的。历史学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实证史学、思辨史学、叙事史学,它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两重性。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学。

    2006年03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历史科学与历史文学——兼与何兆武、张丽艳二君商榷

    孙金玲;

    历史学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属性,它既有普遍规律可循,又是可以实证的。历史学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实证史学、思辨史学、叙事史学,它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两重性。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学。

    2006年03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专利立法与专利保护初探

    郗万富;

    民国时期专利立法经历了一个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程序由简约到合理,保护手段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因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专利法只是徒具空文,其社会效应并不明显。本文概括了民国时期专利法在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分析了专利保护政策在不同时期引起的社会反应,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给后人留下的思考。

    2006年03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专利立法与专利保护初探

    郗万富;

    民国时期专利立法经历了一个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程序由简约到合理,保护手段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因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专利法只是徒具空文,其社会效应并不明显。本文概括了民国时期专利法在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分析了专利保护政策在不同时期引起的社会反应,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给后人留下的思考。

    2006年03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刘辉;吴蓓;陈松友;

    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2006年03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刘辉;吴蓓;陈松友;

    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2006年03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政治价值观的建构及其特征

    刘华才;黄红发;黄颂;左建桥;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政治价值观也经历着重新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价值观的建构遵循着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以及借鉴与创新的发展机制。建构中的我国政治价值观呈现出过渡性、务实性、调和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2006年03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政治价值观的建构及其特征

    刘华才;黄红发;黄颂;左建桥;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政治价值观也经历着重新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价值观的建构遵循着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以及借鉴与创新的发展机制。建构中的我国政治价值观呈现出过渡性、务实性、调和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2006年03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人权保障的几个原理问题

    陈佑武;

    独立主权是国家存在形态下人权保障的必然诉求。没有独立主权,就不可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权。从人权保障与实现的现实基础而言,强调“无财产便无人权”极具现实意义,它表明保障人权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人权主要是公共权力下的话语,人权保障很大程度上是指如何对公共权力进行规范,使其配置合理与运行有序,避免对人权造成侵犯。就当下而言,进一步完善法治是人权保障的务实之道。

    2006年03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人权保障的几个原理问题

    陈佑武;

    独立主权是国家存在形态下人权保障的必然诉求。没有独立主权,就不可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权。从人权保障与实现的现实基础而言,强调“无财产便无人权”极具现实意义,它表明保障人权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人权主要是公共权力下的话语,人权保障很大程度上是指如何对公共权力进行规范,使其配置合理与运行有序,避免对人权造成侵犯。就当下而言,进一步完善法治是人权保障的务实之道。

    2006年03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新阶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雅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采取措施,正确认识新阶层,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6年03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新阶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雅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采取措施,正确认识新阶层,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6年03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增强媒体公信力的社会制度建设

    戴烽;王学发;

    本文在研究媒介公信力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媒介公信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用制度来捍卫媒介公信力,以获得稳定持久的受众,从而提高媒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6年03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增强媒体公信力的社会制度建设

    戴烽;王学发;

    本文在研究媒介公信力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媒介公信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用制度来捍卫媒介公信力,以获得稳定持久的受众,从而提高媒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6年03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

    石若坤;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2006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

    石若坤;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2006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世界潮流与中国的差距

    王明美;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了”,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反思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理论失误和决策失误,遵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确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制订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推动中国的城市化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2006年03期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世界潮流与中国的差距

    王明美;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了”,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反思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理论失误和决策失误,遵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确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制订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推动中国的城市化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2006年03期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价值理论观点述评

    黄新生;

    理论离不开假设前提,价值理论亦如此。劳动价值、多要素价值、需求价值反映商品价值及价值量概念各有差异,解释一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劳动时间价值、生产要素能力价值、商品效用价值具有可兼容性,是反映商品价值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补优势可以揭示商品等价交换规律。

    2006年03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价值理论观点述评

    黄新生;

    理论离不开假设前提,价值理论亦如此。劳动价值、多要素价值、需求价值反映商品价值及价值量概念各有差异,解释一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劳动时间价值、生产要素能力价值、商品效用价值具有可兼容性,是反映商品价值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补优势可以揭示商品等价交换规律。

    2006年03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分析

    郑小萍;袁春生;

    2003年以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三年来CPI分别上涨1.2%、3.9%和1.8%。对于本轮物价上涨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目前理论界观点不一。本文主要从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并提出适度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范围。

    2006年03期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分析

    郑小萍;袁春生;

    2003年以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三年来CPI分别上涨1.2%、3.9%和1.8%。对于本轮物价上涨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目前理论界观点不一。本文主要从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并提出适度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范围。

    2006年03期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探索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邢振东;胡应骁;

    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长期落后于东部,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有一定关系,但传统工业化技术与西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因素是造成西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克服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西部的比较优势,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新型工业化是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6年03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探索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邢振东;胡应骁;

    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长期落后于东部,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有一定关系,但传统工业化技术与西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因素是造成西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克服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西部的比较优势,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新型工业化是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6年03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在销售促进中的差异性分析

    徐志;柯正平;

    销售促进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价值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短期性激励工具在市场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销售促进策略的运用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既表现在基本功能、针对对象这些基础层面,也表现在策略重点、种类和形式以及信息传播这些“表现”层面。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源来自于两个市场迥异的自身特性和目前中国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

    2006年03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在销售促进中的差异性分析

    徐志;柯正平;

    销售促进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价值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短期性激励工具在市场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销售促进策略的运用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既表现在基本功能、针对对象这些基础层面,也表现在策略重点、种类和形式以及信息传播这些“表现”层面。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源来自于两个市场迥异的自身特性和目前中国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

    2006年03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旅游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研究

    张福庆;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出发,并借鉴产业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生态旅游投资建设重点投资领域选择的涵义、原则和基准,建立了重点投资领域选择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为生态旅游投资建设重点投资领域选择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2006年03期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旅游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研究

    张福庆;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出发,并借鉴产业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生态旅游投资建设重点投资领域选择的涵义、原则和基准,建立了重点投资领域选择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为生态旅游投资建设重点投资领域选择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2006年03期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特性和塑造流程

    刘湖北;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价格、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较量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的阶段。但纵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品牌驱动型的房地产企业少之又少。即使有些房地产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品牌的塑造和建设过程中又存在着种种错误意识,从而严重影响了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塑造房地产企业品牌,必须明确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特性,掌握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的流程。

    2006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特性和塑造流程

    刘湖北;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价格、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较量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的阶段。但纵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品牌驱动型的房地产企业少之又少。即使有些房地产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品牌的塑造和建设过程中又存在着种种错误意识,从而严重影响了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塑造房地产企业品牌,必须明确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特性,掌握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的流程。

    2006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颜色语和文化

    叶小妹;陈贺;

    本文探讨了颜色语的言语意义和非言语意义。颜色语的言语意义可分为情感意义和象征意义。情感意义与颜色引起人的心理反应有关,而象征意义和非言语意义则与文化息息相关。

    2006年03期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颜色语和文化

    叶小妹;陈贺;

    本文探讨了颜色语的言语意义和非言语意义。颜色语的言语意义可分为情感意义和象征意义。情感意义与颜色引起人的心理反应有关,而象征意义和非言语意义则与文化息息相关。

    2006年03期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汪雪琴;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无疑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分析汉英句子结构的角度来探索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其对汉英语言句子结构的影响。

    2006年03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汪雪琴;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无疑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分析汉英句子结构的角度来探索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其对汉英语言句子结构的影响。

    2006年03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文化差异

    吴冬梅;

    任何词汇都有其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之处使之不同于其他词语。译者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词语的不对等现象。本文就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作了归纳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主要包括:词汇空缺、源语和目的语语义区分不同、语用涵义、源语词汇语义复杂、形式上的差异、词义冲突、语义联想等。

    2006年03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文化差异

    吴冬梅;

    任何词汇都有其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之处使之不同于其他词语。译者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词语的不对等现象。本文就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作了归纳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主要包括:词汇空缺、源语和目的语语义区分不同、语用涵义、源语词汇语义复杂、形式上的差异、词义冲突、语义联想等。

    2006年03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进步与当代汉语的规范性

    马莲;温昌斌;

    在规范性方面,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相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有以下进步:1.选词更规范;2.单位使用更规范;3.数字写法更规范;4.连接号(—)使用更规范。它的出版,有利于当代汉语的规范。

    2006年03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进步与当代汉语的规范性

    马莲;温昌斌;

    在规范性方面,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相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有以下进步:1.选词更规范;2.单位使用更规范;3.数字写法更规范;4.连接号(—)使用更规范。它的出版,有利于当代汉语的规范。

    2006年03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音乐与政治:由阿达利论《大武》乐

    熊申英;罗南石;

    贾克·阿达利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倍受欧美各地的知识界重视,其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音乐是宗教和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它意味着秩序,同时也预示了颠覆。《大武》乐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乐舞,学术界对《大武》的研究主要停留于其作者及其乐章的考证问题上,本文认为,《大武》乐与《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中的论点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而这又恰恰证明了中国古代乐的政治性特征。

    2006年03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音乐与政治:由阿达利论《大武》乐

    熊申英;罗南石;

    贾克·阿达利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倍受欧美各地的知识界重视,其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音乐是宗教和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它意味着秩序,同时也预示了颠覆。《大武》乐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乐舞,学术界对《大武》的研究主要停留于其作者及其乐章的考证问题上,本文认为,《大武》乐与《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中的论点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而这又恰恰证明了中国古代乐的政治性特征。

    2006年03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产出的实证分析

    周绍森;刘健;

    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育投入产出过程的产出环节着手,通过对教育产出主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江西教育产出的量变过程,并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预测。

    2006年03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产出的实证分析

    周绍森;刘健;

    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育投入产出过程的产出环节着手,通过对教育产出主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江西教育产出的量变过程,并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预测。

    2006年03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授受”到“内化”的转变——论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教学

    周天梅;

    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克服应试教育中知识教学的缺陷,这是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知识教学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工具,二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决定教学方式,三是知识教学从“授受”到“内化”的转变。

    2006年03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授受”到“内化”的转变——论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教学

    周天梅;

    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克服应试教育中知识教学的缺陷,这是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知识教学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工具,二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决定教学方式,三是知识教学从“授受”到“内化”的转变。

    2006年03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技术视野下的教育优化

    刘赣洪;陈群;刘朝霞;

    本文提出了技术促进教育优化的三个方面:技术促进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技术促进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技术促进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探讨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实现的教育优化。在新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同时,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考虑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益等问题,使得技术更好地促进教育优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6年03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技术视野下的教育优化

    刘赣洪;陈群;刘朝霞;

    本文提出了技术促进教育优化的三个方面:技术促进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技术促进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技术促进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探讨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实现的教育优化。在新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同时,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考虑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益等问题,使得技术更好地促进教育优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6年03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杨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社会要稳步发展,就必须高效地、公正地解决社会纠纷。在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下,审视当前社会纠纷的新特征及民众对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对于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3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杨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社会要稳步发展,就必须高效地、公正地解决社会纠纷。在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下,审视当前社会纠纷的新特征及民众对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对于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3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进程的主体性标准

    郭洪;

    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各国法律文化。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标准,构建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确立的首要问题。

    2006年03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进程的主体性标准

    郭洪;

    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各国法律文化。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标准,构建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确立的首要问题。

    2006年03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考量

    胡淑珠;

    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诉讼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也是确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关键所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然而,面对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已突现其局限性,依过错责任原则认定行为人过错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在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这一归责原则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方案,力求构建一种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一般、以过错责任为例外的二元归责原则。

    2006年03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考量

    胡淑珠;

    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诉讼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也是确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关键所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然而,面对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已突现其局限性,依过错责任原则认定行为人过错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在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这一归责原则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方案,力求构建一种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一般、以过错责任为例外的二元归责原则。

    2006年03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模糊语言的存在理据

    陈红桔;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存在于法律语体中。法律模糊语言成因复杂,既是立法原则概括性的要求,也受法律语言本身特点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模糊语言对法律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6年03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模糊语言的存在理据

    陈红桔;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存在于法律语体中。法律模糊语言成因复杂,既是立法原则概括性的要求,也受法律语言本身特点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模糊语言对法律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6年03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视野中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制度解析

    刘东;张杰;

    产业集群体系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信任社会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的融合。然而,这种体现在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在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冲击环境下可能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本文尝试从在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中的不同企业网络特性差异入手,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及其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以此为途径探寻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解决之道。

    2006年03期 21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视野中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制度解析

    刘东;张杰;

    产业集群体系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信任社会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的融合。然而,这种体现在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在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冲击环境下可能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本文尝试从在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中的不同企业网络特性差异入手,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及其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以此为途径探寻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解决之道。

    2006年03期 21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不平等的困境

    弗朗西斯科H·G·佛雷拉;迈克尔·沃尔顿;尹小健;

    机会不平等会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机制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导致我们称之为的不平等的困境。它会降低效率,阻碍全面发展。巨大的机会不平等本质上是应当反对的,每一种文化、宗教和哲学传统都提出了观点,认为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应当注重平等,并且,大量的证据表明,总体而言,平等也是有助于追求社会长期繁荣的。本文并不关注结果的不平等(如收入),而是关注按照机会平等原则所表达的平等的观念。对于政策制订者而言,要提供更高程度的平等,在国内,他们应当投资人力资本,拓展获得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的机会,促进市场公平;在国际,他们应当关注全球市场的功能和管理市场的规则。

    2006年03期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平等的困境

    弗朗西斯科H·G·佛雷拉;迈克尔·沃尔顿;尹小健;

    机会不平等会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机制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导致我们称之为的不平等的困境。它会降低效率,阻碍全面发展。巨大的机会不平等本质上是应当反对的,每一种文化、宗教和哲学传统都提出了观点,认为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应当注重平等,并且,大量的证据表明,总体而言,平等也是有助于追求社会长期繁荣的。本文并不关注结果的不平等(如收入),而是关注按照机会平等原则所表达的平等的观念。对于政策制订者而言,要提供更高程度的平等,在国内,他们应当投资人力资本,拓展获得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的机会,促进市场公平;在国际,他们应当关注全球市场的功能和管理市场的规则。

    2006年03期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5江西100强企业分析及发展建议

    尹继东;高妮妮;钟燕;孙建华;

    本文对2005江西100强企业的整体状况、效益与效率的相关指标进行初步研究,结合2005中国500强企业作比较分析,并对江西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2006年03期 22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5江西100强企业分析及发展建议

    尹继东;高妮妮;钟燕;孙建华;

    本文对2005江西100强企业的整体状况、效益与效率的相关指标进行初步研究,结合2005中国500强企业作比较分析,并对江西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2006年03期 22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麻智辉;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快江西在中部崛起,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品、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

    2006年03期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麻智辉;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快江西在中部崛起,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品、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

    2006年03期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

    李春根;

    我国不可能在目前建立农村地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由现实国情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既定路径所决定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

    2006年03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

    李春根;

    我国不可能在目前建立农村地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由现实国情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既定路径所决定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

    2006年03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申作青;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内在制约因素包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心理定位、价值取向、竞争力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学生就业自身障碍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利于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就业。

    2006年03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申作青;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内在制约因素包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心理定位、价值取向、竞争力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学生就业自身障碍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利于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就业。

    2006年03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长三角”高校科学联合与产业发展互动

    陈景春;尤玉军;

    当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对科技、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长三角”地区高校能够适应这一新的趋势和变化。“长三角”地区高校进行深层次的办学协作与联合,不仅符合客观经济形势,也是高校转变办学观念的全新尝试。本文探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与联合的主要途径,认为应当打破地域限制,合理设置分工,优化组合、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科技转化,主动充当“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的助推器,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

    2006年03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长三角”高校科学联合与产业发展互动

    陈景春;尤玉军;

    当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对科技、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长三角”地区高校能够适应这一新的趋势和变化。“长三角”地区高校进行深层次的办学协作与联合,不仅符合客观经济形势,也是高校转变办学观念的全新尝试。本文探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与联合的主要途径,认为应当打破地域限制,合理设置分工,优化组合、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科技转化,主动充当“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的助推器,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

    2006年03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仰观俯察 应目会心——读叶青《应物传神:中国画写实传统研究》

    林木;

    2006年03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仰观俯察 应目会心——读叶青《应物传神:中国画写实传统研究》

    林木;

    2006年03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倾听读者心声 欢迎发表意见

    2006年03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倾听读者心声 欢迎发表意见

    2006年03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

    2006年03期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

    2006年03期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正>~~

    2006年03期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正>~~

    2006年03期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