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 认真学习《决议》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展示了一幅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蓝图,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1986年05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真学习《决议》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展示了一幅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蓝图,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1986年05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省社科院召开学习《决议》座谈会综述

    夏训良,王永平

    <正> 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邀请省市部分专家,学者,学习、座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参加座谈会的有江西财经学院副院长宋醒民,江西大学历史系主任梁桂燊、哲学系副主任陈荣富、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王仁扬、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唐元棣和金恂、江西教育学院副院长秦国珠、省电台理论部主任余魁宝、省直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史冠郁。

    1986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省社科院召开学习《决议》座谈会综述

    夏训良,王永平

    <正> 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邀请省市部分专家,学者,学习、座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参加座谈会的有江西财经学院副院长宋醒民,江西大学历史系主任梁桂燊、哲学系副主任陈荣富、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王仁扬、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唐元棣和金恂、江西教育学院副院长秦国珠、省电台理论部主任余魁宝、省直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史冠郁。

    1986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艰苦卓绝的斗争 惨重深刻的教训——闽赣省革命斗争断忆

    方志纯

    <正>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一九三二、三三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好几年。这里广大的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时,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1986年05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艰苦卓绝的斗争 惨重深刻的教训——闽赣省革命斗争断忆

    方志纯

    <正>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一九三二、三三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好几年。这里广大的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时,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1986年05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的卓越贡献

    戴向青

    <正>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各路军队为冲破敌人“围剿”,自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先后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的索尔兹伯里在考察了红军长征史实之后,说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从红军一九

    1986年05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的卓越贡献

    戴向青

    <正>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各路军队为冲破敌人“围剿”,自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先后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的索尔兹伯里在考察了红军长征史实之后,说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从红军一九

    1986年05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计划问题

    陈荣华

    <正>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伟大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五十年前红军勇士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留给当代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党内斗争的策略原则、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等,无疑的是我们应当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的瑰宝。本文所要探讨的,仅是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问题。

    1986年05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计划问题

    陈荣华

    <正>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伟大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五十年前红军勇士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留给当代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党内斗争的策略原则、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等,无疑的是我们应当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的瑰宝。本文所要探讨的,仅是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问题。

    1986年05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长征的准备

    袁征

    <正> 中央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是,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出发前是否有准备的问题,至今还说法不一。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仓促决定”①、“行动上无计划”、“军事无准备”②、“仓促转移”、“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③等等。我认为,这些看法与史实并不相符,有必要对当时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1986年05期 26-3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长征的准备

    袁征

    <正> 中央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是,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出发前是否有准备的问题,至今还说法不一。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仓促决定”①、“行动上无计划”、“军事无准备”②、“仓促转移”、“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③等等。我认为,这些看法与史实并不相符,有必要对当时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1986年05期 26-3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江西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施凤堂 ,夏宏根

    <正> 江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上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地位更是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首先从江西开始的。红军长征的足迹踏遍了从赣东南到赣西南的山山水水,长征红军的血汗洒遍了大半个江西大地。

    1986年05期 31-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江西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施凤堂 ,夏宏根

    <正> 江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上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地位更是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首先从江西开始的。红军长征的足迹踏遍了从赣东南到赣西南的山山水水,长征红军的血汗洒遍了大半个江西大地。

    1986年05期 31-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第二次革命”

    周海乐

    <正>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仍需进行以全面改革为内容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以邓小平为正确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而在理论上作出的突出贡献,它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着眼,以经济改革为中心,触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广泛领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

    1986年05期 35-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第二次革命”

    周海乐

    <正>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仍需进行以全面改革为内容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以邓小平为正确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而在理论上作出的突出贡献,它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着眼,以经济改革为中心,触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广泛领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

    1986年05期 35-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体制改革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王一江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

    1986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体制改革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王一江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

    1986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人的认识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小平

    <正> 一 我们知道,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明是由代表这个阶段物质生产发展成果的物质文明和代表这个阶段精神生产发展成果的精神文明构成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将大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和条件,而且不断地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

    1986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人的认识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小平

    <正> 一 我们知道,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明是由代表这个阶段物质生产发展成果的物质文明和代表这个阶段精神生产发展成果的精神文明构成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将大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和条件,而且不断地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

    1986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住宅商品化原因的再探索

    汪海波

    <正> 实现住宅商品化,是作为“七五”时期基本任务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深入探讨住宅商品化的原因,对曾经和正在流行的某些观点提出讨论意见,以便排除思想阻力,并把住宅商品化放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是一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情。

    1986年05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住宅商品化原因的再探索

    汪海波

    <正> 实现住宅商品化,是作为“七五”时期基本任务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深入探讨住宅商品化的原因,对曾经和正在流行的某些观点提出讨论意见,以便排除思想阻力,并把住宅商品化放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是一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情。

    1986年05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规律体系与宏观控制

    吴流云

    <正> 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有三类经济规律,它们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互相制约,产生协调的合力作用。第一类是生产力运动规律,第二类是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第三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这三类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担负着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职能,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986年05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规律体系与宏观控制

    吴流云

    <正> 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有三类经济规律,它们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互相制约,产生协调的合力作用。第一类是生产力运动规律,第二类是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第三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这三类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担负着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职能,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986年05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质疑

    李建德

    <正> 问题的提出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劳动者。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和农民则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之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纯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改造自然。

    1986年05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质疑

    李建德

    <正> 问题的提出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劳动者。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和农民则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之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纯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改造自然。

    1986年05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行为的选择与宏观调节机制转换

    戴光华 ,张龙清

    <正> 一、企业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与企业运行机制 社会经济肌体不仅是诸要素借助于一定的联结方式和基本内在构造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系联、相互制约,发挥各自的功能并自动耦合循坏、形成经济机制),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社会经济过程是由人发动,控制、调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从而经济机制

    1986年05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行为的选择与宏观调节机制转换

    戴光华 ,张龙清

    <正> 一、企业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与企业运行机制 社会经济肌体不仅是诸要素借助于一定的联结方式和基本内在构造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系联、相互制约,发挥各自的功能并自动耦合循坏、形成经济机制),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社会经济过程是由人发动,控制、调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从而经济机制

    1986年05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村现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李传章

    <正> 科技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科技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反映了科技在农村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对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二是科技对农村社会形态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之一是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技将发挥什么作用?这是应该加以回答的。

    1986年05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村现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

    李传章

    <正> 科技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科技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反映了科技在农村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对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二是科技对农村社会形态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之一是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技将发挥什么作用?这是应该加以回答的。

    1986年05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析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

    郭欣

    <正> 五十年前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对这一历史事件,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片面地全盘予以否定或肯定。

    1986年05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析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

    郭欣

    <正> 五十年前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对这一历史事件,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片面地全盘予以否定或肯定。

    1986年05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经济改革中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的统一

    余品华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使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各国改革中的共同问题。它关系改革目标模式的建立,关系改革的臧否得失。

    1986年05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经济改革中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的统一

    余品华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使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各国改革中的共同问题。它关系改革目标模式的建立,关系改革的臧否得失。

    1986年05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方式的若干问题

    刘宝三

    <正> 一、物质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 物质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物质生活消费品和劳动消费品的活动方式。 衣、食、住、行,用是人们基本的消费活动。要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必须一定的物质资料。物质消费品是人们物质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

    1986年05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方式的若干问题

    刘宝三

    <正> 一、物质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 物质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物质生活消费品和劳动消费品的活动方式。 衣、食、住、行,用是人们基本的消费活动。要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必须一定的物质资料。物质消费品是人们物质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

    1986年05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生产关系的两重规定性

    叶绍梁 ,俞景玮

    <正>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1986年05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生产关系的两重规定性

    叶绍梁 ,俞景玮

    <正>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1986年05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郭文玉 ,龚绍林

    <正>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用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革命自觉性,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

    1986年05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郭文玉 ,龚绍林

    <正>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用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革命自觉性,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

    1986年05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任兴 ,黄英

    <正> 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受着这些重要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祖国富强,拥护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具有强

    1986年05期 106-10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任兴 ,黄英

    <正> 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受着这些重要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祖国富强,拥护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具有强

    1986年05期 106-10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和干部的思想解放

    史冠郁

    <正>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论及党的思想路线和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时,尖锐地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八年来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四个现代化才有了如此长足地进展;同时,

    1986年05期 110-11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和干部的思想解放

    史冠郁

    <正>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论及党的思想路线和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时,尖锐地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八年来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四个现代化才有了如此长足地进展;同时,

    1986年05期 110-11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特点及其原因初析

    刘上洋 ,刘卫平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就是首先必须端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经过几年来的工作,特别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整党,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86年05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特点及其原因初析

    刘上洋 ,刘卫平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就是首先必须端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经过几年来的工作,特别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整党,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86年05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

    欧阳霄泉

    <正> 经过近几年来的机构改革,调整和培训,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来,知识面不宽、专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在“干部四化”原则的指导下,不断调整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建设的需要。

    1986年05期 119-12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谈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

    欧阳霄泉

    <正> 经过近几年来的机构改革,调整和培训,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来,知识面不宽、专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在“干部四化”原则的指导下,不断调整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建设的需要。

    1986年05期 119-12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法人应否成为犯罪主体的探索

    胡正谒

    <正> 一 近几年来,在我国刑法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法人应否成为犯罪主体的讨论,这场讨论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着。笔者是赞成法人应该成为犯罪主体的。 大家知道,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某项法律的制定,归根结蒂,是由这项法律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所

    1986年05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法人应否成为犯罪主体的探索

    胡正谒

    <正> 一 近几年来,在我国刑法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法人应否成为犯罪主体的讨论,这场讨论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着。笔者是赞成法人应该成为犯罪主体的。 大家知道,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某项法律的制定,归根结蒂,是由这项法律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所

    1986年05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利益原则在外资银行法律管制中的运用

    陈小敏

    <正> 随着国际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国对外资银行法律管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越来越重视。本文涉及的公共利益原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公共利益原则是东道国在外资银行法律管制中运用最广泛、弹性最大的原则之一,它几乎涉及有关外资银行的一切方面。东道国可以利用此原则给予外资银行以最严厉的限制,也可利用此原则对外资银行采取放任

    1986年05期 125-12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利益原则在外资银行法律管制中的运用

    陈小敏

    <正> 随着国际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国对外资银行法律管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越来越重视。本文涉及的公共利益原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公共利益原则是东道国在外资银行法律管制中运用最广泛、弹性最大的原则之一,它几乎涉及有关外资银行的一切方面。东道国可以利用此原则给予外资银行以最严厉的限制,也可利用此原则对外资银行采取放任

    1986年05期 125-12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方法概念之我见

    徐广林

    <正> 法律方法是社会经济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方法对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对法律方法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又透彻地了解。

    1986年05期 128-13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方法概念之我见

    徐广林

    <正> 法律方法是社会经济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方法对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对法律方法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又透彻地了解。

    1986年05期 128-13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文艺社会系统引论

    吴慧 ,潘一

    <正>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能构成一个系统。我们也把文艺看作是一个系统:一个社会系统。因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它不仅是个系统,而且是个大系统,它由诸多子系统构成。这里试加引论。

    1986年05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艺社会系统引论

    吴慧 ,潘一

    <正>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能构成一个系统。我们也把文艺看作是一个系统:一个社会系统。因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它不仅是个系统,而且是个大系统,它由诸多子系统构成。这里试加引论。

    1986年05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美——先秦与古希腊美学的同一性

    侯铁军

    <正> 中国先秦美学与古希腊美学,因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背景不同形成了两大美学体系,这两种体系之间,存在种种根本差异,如摹仿说和言志说。然而,先秦以和为美的思想与古希腊流行的美是和谐说,又何其相似乃尔!将社会形态类同、时代相近,但遥天相隔,互无交通的先秦社会和古希腊社会的和

    1986年05期 136-1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美——先秦与古希腊美学的同一性

    侯铁军

    <正> 中国先秦美学与古希腊美学,因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背景不同形成了两大美学体系,这两种体系之间,存在种种根本差异,如摹仿说和言志说。然而,先秦以和为美的思想与古希腊流行的美是和谐说,又何其相似乃尔!将社会形态类同、时代相近,但遥天相隔,互无交通的先秦社会和古希腊社会的和

    1986年05期 136-1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李玉的戏剧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林智勇

    <正> 李玉(字玄玉,又作元玉)是我国明末清初剧坛上的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江苏吴县人。约生于一五九一年(明万历十八年)左右,卒于一六七一年(清康熙十年)以后。过去因对李玉缺乏正确评价和足够重视,他的事迹一直淹没不彰,甚至连他的行年记载也看不到。其祖辈父氏,也无从稽考。关于他的出身,记载甚少,焦循在《剧

    1986年05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李玉的戏剧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林智勇

    <正> 李玉(字玄玉,又作元玉)是我国明末清初剧坛上的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江苏吴县人。约生于一五九一年(明万历十八年)左右,卒于一六七一年(清康熙十年)以后。过去因对李玉缺乏正确评价和足够重视,他的事迹一直淹没不彰,甚至连他的行年记载也看不到。其祖辈父氏,也无从稽考。关于他的出身,记载甚少,焦循在《剧

    1986年05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情报科学的本质功能

    真安基

    <正> 情报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情报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探讨,但一直众说纷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有的学者从情报科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来给情报科学下定义。有的学者则从情报学科与其他

    1986年05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情报科学的本质功能

    真安基

    <正> 情报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情报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探讨,但一直众说纷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有的学者从情报科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来给情报科学下定义。有的学者则从情报学科与其他

    1986年05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