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唐皇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个极富原创性和标识性的核心概念以及系列重大理论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具有原理性和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深刻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谱系的发展脉络中具有独特的原创性贡献。

    2025年09期 v.45;No.466 5-14+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达到的新高度论析

    张弛;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从培元固本和开拓创新两个角度分析了党的建设的艰巨任务;从“保证”到“引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揭示了党的建设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革命过程;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党的建设的问题导向,深化思想领域的自我革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立足于防范利益关系对党内生活的渗透;最后提出党建引领的实践路径。

    2025年09期 v.45;No.466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重要论述的道理学理哲理

    张妍妍;

    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领导地位,集中体现在党通过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其中,道理主要体现在筑牢文化根基、引导文化思潮、壮大文化力量三个有机衔接、相互贯通的层面;学理主要体现为传承理论基因、重构体系坐标、锻造实力内核三个相互支撑的维度;哲理主要体现为依循辩证逻辑、立足实践观点、秉持唯物史观三重意涵。这一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本质规律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5年09期 v.45;No.466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中国共产党对日本在东北实施鸦片毒化政策的关注和应对(1932—1945)

    张皓;王欣怡;

    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后如何实施鸦片毒化政策,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共产党发现,日本构建鸦片专卖总署、专卖署、专卖分署一套毒化机构体系,钩织零卖所、烟馆毒化网,拟定鸦片增产计划和划定鸦片种植区域,实行鸦片专买专卖,引诱、鼓励吸食大烟、毒品。中国共产党将禁烟禁毒、防堵日本贩卖鸦片作为抗日救国的重要措施,在东北地区纯洁抗日队伍,有的放矢处理被日本划定为鸦片种植区域内的鸦片种植,反对征收鸦片税;在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严厉推行禁种鸦片、禁止鸦片输入的双禁措施。

    2025年09期 v.45;No.466 31-47+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抗战时期中共满洲省委扩大抗日武装的探索与成就

    史桂芳;于泽;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迅速组建并发展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共中央处于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之下,中共满洲省委扩大抗日武装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吸纳和整合东北自发抗日力量一度进展缓慢。面对复杂的战局与严峻的斗争环境,中共满洲省委主动突破“左”倾错误的束缚,制定了适合东北实际的策略,通过教育、引导与吸收民间抗日武装,扩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共满洲省委在局部抗战时期扩大抗日武装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供了重要经验,也为全面抗战时期华北、华中等地扩大人民武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09期 v.45;No.466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化与“三结合”抗日武装体制的形成

    齐晓燕;

    随着敌后战场的形成,八路军等抗日军队如何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的一大问题。面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困境,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敌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方向,提出了主力部队地方化问题,并将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建设作为发展抗日军队的一大战略举措。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化一方面通过改变部队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以敌后武工队、小部队的形式深入敌占区、游击区,以灵活机动的姿态有效打击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在恢复和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八路军主力一部以合并或混编的方式并入地方军区,向地方派遣优秀干部、输送骨干力量,帮助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发展壮大,从上而下地促成了中共抗日根据地主力军、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三结合抗日武装体制的形成。在抗战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化的实施帮助中共渡过困境,坚持了华北抗战,为最终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积蓄了力量。

    2025年09期 v.45;No.466 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以“投资于人”推进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基础理论与根本路径

    黄群慧;王岭;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立足长远、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投资于人”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选择。在论述“投资于人”概念基本内涵基础上,从微观基础、中观机制、宏观动力、制度环境四个维度,分析“投资于人”的理论基础,厘清“投资于人”对消费提振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功能,以及“投资于人”对投资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和促进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性功能,并从消费能力、收入分配与收入预期、人口形势以及教育年限等方面剖析“投资于人”的现实必要性和急迫性。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投资、就业投资、医疗投资、养老投资等四个方面,提出以“投资于人”推进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根本路径。

    2025年09期 v.45;No.466 69-81+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欧阳日辉;徐远彬;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关乎国家竞争力。“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将呈现数字技术持续突破并深化应用、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创新网络化、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四链”融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与数字产业集群深度融合等趋势。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应以高端化、绿色化、创新生态化、定位差异化、产供国际化、区域协同化为发展目标,以梯度培育、区域创新要素一体化和开放协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与竞争力提升为战略重点。在此基础上,需以体系化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育链主企业与产业生态、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全球化协作网络等为实现路径,并从构建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全球协同机制体制,构建创新体系与敏捷化治理体系,打造人才引培与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建立产业基金与风投体系化融资网络,制定梯度培育的分级策略等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2025年09期 v.45;No.466 82-9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基于企业杠杆率对其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彭新万;符小平;李月琛;

    降低企业杠杆率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杠杆率下降和经营效率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9—2024年64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杠杆率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杠杆率对其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跨期抑制效应,呈现“当年显现-次年强化”的动态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杠杆率可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三重作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异质性分析显示,三线城市、经济大省、高杠杆率水平和高政府财政补助的企业杠杆率对经营效率的抑制效果更强。

    2025年09期 v.45;No.466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审计数字化对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应

    王冰冰;宋健;赵树宽;

    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背景下,以国家审计数字化赋能国有企业治理效能提升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以200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数字化对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数字化能够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改善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效率以及增强审计机关监管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审计数字化对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由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监督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家审计数字化的现实效果研究,对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监督效能、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9期 v.45;No.466 10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叙事研究

  • 荒野文学中的“感与听”:论瑞克·巴斯的听觉叙事

    邱小轻;

    美国荒野文学中具有很多的听觉因素,但这一角度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荒野文学作家瑞克·巴斯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听觉事件。他/人物与各种物的“感与听”展示了人与物之间的相互感知,“灵听”再现了大自然重新令人魅惑的特质,“聆察”体现了人在清空自己后,听到乃至听懂自然的故事,“因声而听”则揭露了人类在意识到荒野遭受“声音帝国主义”的侵扰后,要求还原其“语音独一性”所做的努力。因此,研究美国荒野文学的听觉特色,有助于体悟非人类自然的本体地位,让人类意识到感知钝化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

    2025年09期 v.45;No.466 120-128+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叙事传统与影像伦理重建——兼论“作为方法的中国性”之可能性

    解建峰;

    在数字技术与算法逻辑主导的影像环境中,观看行为正在逐渐丧失伦理判断功能,“观看即判断”的退场成为当代影像的核心危机。中国叙事传统提供了独特的回应机制:节奏上的“慢”与“节制”凸显观看的伦理张力,人物关系的“位置伦理”强调责任与结构性制约,象征与留白则为观众保留意义生成与自我反思的空间。在当代电影实践中,从主流电影到探索性影像,都体现了这一观看机制的延续与重构,展现出传统叙事节奏与伦理张力的现代回响。由此可见,“作为方法的中国性”不仅是一种文化视角,更是一种实践路径,其通过节奏伦理、关系结构与观看机制的再激活,为影像伦理重建提供方法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意义。

    2025年09期 v.45;No.466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反垄断法研究

  • 平台反垄断面临的新挑战与因应——以交通运输类平台为例

    喻玲;徐同;

    近年来,在创新理念推动下,交通运输业呈现平台化发展趋势,引发市场竞争主体双重替代、竞争范式双边变革、竞争关系多维呈现等市场状况变化,深刻重构市场主体的竞争逻辑与发展路径。交通运输类平台反垄断面临行政性垄断的隐蔽性与审查难度增加、经营者集中审查标准缺失与范式危机、轴辐式算法合谋识别手段不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体系的结构性崩塌四大难题。对此,反垄断制度应秉持包容审慎的理念,锚定双层反垄断损害分析框架,以“预防—审查—矫正”全链条监管体系建设为核心路径,推动创新友好型市场环境的塑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v.45;No.466 139-15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平台自我优待的性质与反垄断规制

    赖丽华;

    数字平台自我优待行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新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自我优待行为主要表现为数字平台利用数据、算法和平台规则,优先提供自身产品或服务、竞价排名、利用平台优势获取第三方商家数据销售、开发自己的产品。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自我优待行为,要求数字平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存在“恶意”的主观目的,且实施了排除、限制竞争的自我优待行为,但是不需要达到必要基础设施的程度。数字平台自我优待行为的反垄断法律规制,需要从制度上确立“搜索中立”原则,对严重遏制竞争的数字平台强制业务拆分。采取强制业务拆分规制手段必须是行为规制无效情形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2025年09期 v.45;No.466 15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跨国反垄断诉讼法律适用多边方法的突破、实践与中国进路

    单娟;

    传统上,在解决跨国反垄断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契合维护国家利益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和将本国反垄断法作为直接适用的法的单边方法被各国立法和司法所普遍采纳。多边方法突破的本质即一国承认他国反垄断法的域内效力,“公法禁忌原则”的可突破性以及国际私法意义上反垄断法律冲突存在的可能性,这使多边方法成为跨国反垄断诉讼法律适用中一种最不激进的方法。单边方法和多边方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多边方法更注重实质正义,能促进判决结果的一致性,有利于判决承认与执行,体现对他国监管利益的考量,二者有效结合有利于全球竞争秩序的维护。目前少数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专门的双边冲突规则的方式和相关司法实践积极尝试。中国存在立法与司法不明确的问题,构建专门的多边冲突规则、对单边方法予以适当限制是中国当下的应然选择。

    2025年09期 v.45;No.466 164-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化·“想象力消费”

  • 革新、超越与争夺:电影“想象力消费”的人工智能模式

    陈旭光;陈璐明;

    生成式AI影响电影创作,推动“想象力消费”理论创新发展。在电影本体上,AI想象力影像兼具“有源”性与“无源”性,依赖现实数据库“有源”素材,生成超越现实的虚拟“无源”影像;当“意识奇点”降临,AI或涌现等同甚至超越人类的想象力,但当前AI想象力受算法数据限制,人类想象力仍占优势。在美学维度上,AI推动“想象力消费”多维升级:“智能震惊”解放电影想象力、提升影像生产效率;要达到“智能沉浸”,需智能技术与贴合现实的想象力相结合;“智能共情”则助力构建“人工智能想象力共同体”,突破分众化局限。在全球竞争中,需争夺AI想象力数据元模块,构建中华文化、经典人物及后人类文化相关模块并加强语料库交流,同时坚守“想象力主权”、弥合“想象力鸿沟”,为中国电影在全球“想象力消费”竞争中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向。

    2025年09期 v.45;No.466 173-183+2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电影是什么”的中国式探寻——以“想象力消费”理论为例

    赵立诺;

    “想象力消费”理论作为中国本土电影理论的重要建构,其突破传统电影本体论局限于“索引性”、影像现象学与心理机制的讨论,将电影本质问题置于文化消费、产业机制与美学共谋的语境重新审视,是继“影戏”观之后中国本土电影本体论的一次再出发。该理论强调“想象力”在连接电影创作、审美与消费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能够融合艺术性与产业性,为回应电影产业的“成本病”等问题提供新路径。作为新兴理论,该理论在融入电影史与理论史框架、拓展全球文化经济视野、构建跨学科价值链模型等方面有所欠缺,需要继续深入与完善,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2025年09期 v.45;No.466 184-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新锐论坛

  • 互联网司法技术治理的功能、风险与优化路径

    于晴晴;

    互联网司法技术治理是一个技术与制度缠绕的实践命题,旨在遵循司法制度规律的前提下将技术嵌入司法,继而通过技术治理减少技术嵌入司法后的“排异”风险。技术治理具有提高司法效率、服务司法正义性、增强司法时代性等功能,但由于技术发展不成熟和不均衡、技术使用主体应用和认同能力不高、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等原因,互联网司法甚至出现技术主导司法的悖论,存在技术遮蔽司法价值实现、弱化司法参与主体地位、增加司法活动的潜在风险。以技术治理为契合点促进技术调整与司法制度完善的双向奔赴与融合,可打造以人为本的交互式互联网司法技术产品、强化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的互联网司法风控系统、建构互联网司法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出台专门的电子诉讼法,达到优化互联网司法技术治理的目标。

    2025年09期 v.45;No.466 194-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学术新锐论坛”征稿启事

    <正>《江西社会科学》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学术探索和理论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刊发了大量高质量、高品位、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文章,形成了学术品位高雅、大家风范淳厚、刊物特色鲜明的独特风格,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2025年09期 v.45;No.466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当代史料存留制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在当今史料大爆发且多元化的时代,如何为未来的历史研究存留充足、可靠的史料?构建怎样的中国当代史料存留制度?是目前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背景下的一个重大理论选题,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应引起政界与学界的高度重视。

    2025年09期 v.45;No.466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