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星;严新明;
中国已经具有了消费社会的征象,但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因制度设计带来的消费结构断裂现象;传统消费文化所引起的消费不足问题以及新型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了悖论;农民工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社会时空错位。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2006年10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童星;严新明;
中国已经具有了消费社会的征象,但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因制度设计带来的消费结构断裂现象;传统消费文化所引起的消费不足问题以及新型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了悖论;农民工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社会时空错位。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2006年10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旭东;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2006年10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旭东;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2006年10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红娥;
消费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是进入到富裕、自由、民主的千禧王国,还是陷入新一轮发展困厄的开始?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仅仅是对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工作中缺乏获取尊重和自我实现途径的补偿,因此,消费社会的富裕、平等、民主仅仅只是表象而已,消费社会并不是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同样,消费社会中,个体通过对广大媒体的认同来履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奉行一种重视外在形式、不看重内在实质的表现主义价值观,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建立一种与富裕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文化,创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消费社会,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6年10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红娥;
消费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是进入到富裕、自由、民主的千禧王国,还是陷入新一轮发展困厄的开始?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仅仅是对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工作中缺乏获取尊重和自我实现途径的补偿,因此,消费社会的富裕、平等、民主仅仅只是表象而已,消费社会并不是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同样,消费社会中,个体通过对广大媒体的认同来履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奉行一种重视外在形式、不看重内在实质的表现主义价值观,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建立一种与富裕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文化,创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消费社会,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6年10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苏;
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双重构建是21世纪的主流发展模式,这一历史进程中经济竞争的特征是“消费网络控制生产”。优先发展核心信息技术(IC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终端市场连接的生产信息系统和销售网络,对于中国在建设消费社会过程中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10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苏;
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双重构建是21世纪的主流发展模式,这一历史进程中经济竞争的特征是“消费网络控制生产”。优先发展核心信息技术(IC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终端市场连接的生产信息系统和销售网络,对于中国在建设消费社会过程中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10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峰;
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励民间百姓读书应举高中,多数是寓意吉祥、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消极的部分。科举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应忽视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其中的科举习俗亦应作如是观。
2006年10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峰;
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励民间百姓读书应举高中,多数是寓意吉祥、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消极的部分。科举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应忽视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其中的科举习俗亦应作如是观。
2006年10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黄荣坦;谢作栩;
本文利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和在学研究生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的时间序列模型,并由所建立的模型讨论高等教育规模波动的政策效应。
2006年10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荣坦;谢作栩;
本文利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和在学研究生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的时间序列模型,并由所建立的模型讨论高等教育规模波动的政策效应。
2006年10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郑若玲;
考试是一种典型的实现“权利的平等”的手段。但仅靠考试本身并不能达到“机会的公平平等”乃至“民主的平等”。要求考试这样一种甄拔人才的测度工具来承担起“纯粹的程序正义”角色乃至承担起实现社会实质性平等的重大责任,既不符合考试作为一种测度工具的属性,本身也是极不公平的。社会平等需要从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中去寻找。只要考试的程序公平,内容合理,方法科学,就可以认为它是公平的,就应该承认它对平等所作出的贡献。
2006年10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郑若玲;
考试是一种典型的实现“权利的平等”的手段。但仅靠考试本身并不能达到“机会的公平平等”乃至“民主的平等”。要求考试这样一种甄拔人才的测度工具来承担起“纯粹的程序正义”角色乃至承担起实现社会实质性平等的重大责任,既不符合考试作为一种测度工具的属性,本身也是极不公平的。社会平等需要从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中去寻找。只要考试的程序公平,内容合理,方法科学,就可以认为它是公平的,就应该承认它对平等所作出的贡献。
2006年10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0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0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0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10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申丹;杨莉;
西方学界普遍认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互相排斥,且前者取代了后者,本文挑战了这种流行观点,指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诗学(形式叙事学的主体)在过去的20年中实际上一直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互为滋养、相互促进的三重对话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入手,澄清了不同种类的叙事学研究与读者和语境的不同关联,并区分了叙事结构的文类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
2006年10期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申丹;杨莉;
西方学界普遍认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互相排斥,且前者取代了后者,本文挑战了这种流行观点,指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诗学(形式叙事学的主体)在过去的20年中实际上一直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互为滋养、相互促进的三重对话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入手,澄清了不同种类的叙事学研究与读者和语境的不同关联,并区分了叙事结构的文类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
2006年10期 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傅修延;
传统的一个意义是它属于过去却不断作用于现在。本文提出中国叙事传统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依据为先秦叙事在中华民族叙事思维上打下了根深蒂固的烙印,其形态、倾向与特征对后世叙事发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处于中国叙事史上的拓荒阶段,先秦叙事播下的许多种子为后世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点,它建立的一系列范型亦获得了绵延不绝的发扬光大。
2006年10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傅修延;
传统的一个意义是它属于过去却不断作用于现在。本文提出中国叙事传统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依据为先秦叙事在中华民族叙事思维上打下了根深蒂固的烙印,其形态、倾向与特征对后世叙事发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处于中国叙事史上的拓荒阶段,先秦叙事播下的许多种子为后世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点,它建立的一系列范型亦获得了绵延不绝的发扬光大。
2006年10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龙迪勇;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时候了。本文指出叙事学在今天面临一个“空间转向”问题,并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空间转向”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最后,文章还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认为空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宽广的。
2006年10期 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5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8 ] |[阅读次数:1 ] - 龙迪勇;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时候了。本文指出叙事学在今天面临一个“空间转向”问题,并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空间转向”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最后,文章还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认为空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宽广的。
2006年10期 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5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8 ] |[阅读次数:0 ] - 李祥俊;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2006年10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祥俊;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2006年10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志锋;
“道统”作为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传承历史而人为构拟的历时性谱系。其表现形式是:按不太严密的历史顺序排列的一组被奉为“文化英雄”的精英知识分子。其功能有二:一是论证儒学或儒学中某支派学说的合理性,这是“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二是当这种学术谱系的论证功能被王权所利用时,“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就转变为王权合法性的政治论证功能。
2006年10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潘志锋;
“道统”作为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传承历史而人为构拟的历时性谱系。其表现形式是:按不太严密的历史顺序排列的一组被奉为“文化英雄”的精英知识分子。其功能有二:一是论证儒学或儒学中某支派学说的合理性,这是“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二是当这种学术谱系的论证功能被王权所利用时,“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就转变为王权合法性的政治论证功能。
2006年10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倪锋;黄教珍;
创新需要哲学支撑,创新者需要哲学思维,这是我国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的实践呼唤。本文从人类创新史和哲学思维推动人类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入手,探讨了哲学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哲学思维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6年10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锋;黄教珍;
创新需要哲学支撑,创新者需要哲学思维,这是我国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的实践呼唤。本文从人类创新史和哲学思维推动人类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入手,探讨了哲学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哲学思维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6年10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明;
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为跨文化文本理解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本文从跨文化文本理解的历史性、理解者与原文本作者视域融合的不可或缺性,以及跨文化理解中理解者偏见的合法性等三方面展开研究,可以为跨文化文本理解的研究寻求一种哲学诠释学视域,从而使跨文化文本解读从以往的表面化范式中得到升迁。
2006年10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明;
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为跨文化文本理解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本文从跨文化文本理解的历史性、理解者与原文本作者视域融合的不可或缺性,以及跨文化理解中理解者偏见的合法性等三方面展开研究,可以为跨文化文本理解的研究寻求一种哲学诠释学视域,从而使跨文化文本解读从以往的表面化范式中得到升迁。
2006年10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赞梅;周江平;
济慈诗学常作为东西方学术互参的对象,王国维的“境界”论也是中西文化思想交融的产物。以叔本华的美学理念作枢纽,济慈“两个房间”说又可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相比照,通过阐发济慈诗论中“无思之室”和“初觉之室”与王国维诗学中“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对应关系,或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涵义。
2006年10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赞梅;周江平;
济慈诗学常作为东西方学术互参的对象,王国维的“境界”论也是中西文化思想交融的产物。以叔本华的美学理念作枢纽,济慈“两个房间”说又可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相比照,通过阐发济慈诗论中“无思之室”和“初觉之室”与王国维诗学中“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对应关系,或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涵义。
2006年10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华蓉;
萧红以其坚定的文学信念和女性敏锐的艺术感觉而超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拒绝了“抗战文学”的陈规,她带着自身强烈的生命体验走向战争中的边缘人物,关注人的命运,同情人的遭遇,从中发掘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直达人类生存的某些本质。
2006年10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方华蓉;
萧红以其坚定的文学信念和女性敏锐的艺术感觉而超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拒绝了“抗战文学”的陈规,她带着自身强烈的生命体验走向战争中的边缘人物,关注人的命运,同情人的遭遇,从中发掘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直达人类生存的某些本质。
2006年10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曾燕冰;
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着重分析萨拉这一女性形象。萨拉是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她敢于反抗传统社会,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她用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寻求自己的独立、解放和自由。本文通过分析萨拉的个性和行为中体现出的夏娃原型、替罪羊原型、撒旦原型和再生原型,揭示萨拉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这种四种原型的集合于一身创作技法,也折射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塑造的不确定性。
2006年10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曾燕冰;
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着重分析萨拉这一女性形象。萨拉是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她敢于反抗传统社会,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她用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寻求自己的独立、解放和自由。本文通过分析萨拉的个性和行为中体现出的夏娃原型、替罪羊原型、撒旦原型和再生原型,揭示萨拉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这种四种原型的集合于一身创作技法,也折射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塑造的不确定性。
2006年10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袁萍;
本文主要从茨威格小说的情爱主题入手,分析了茨威格作品中激情、艳遇、爱情这三大主题的差异,并阐释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作家隐藏在这三种情爱主题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期待。
2006年10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袁萍;
本文主要从茨威格小说的情爱主题入手,分析了茨威格作品中激情、艳遇、爱情这三大主题的差异,并阐释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作家隐藏在这三种情爱主题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期待。
2006年10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平欲晓;张生;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教会大学中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为中心,揭示陈裕光校长在教会、师生、社会、政府等诸种因素作用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人类学范本,使我们对陈裕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006年10期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平欲晓;张生;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教会大学中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为中心,揭示陈裕光校长在教会、师生、社会、政府等诸种因素作用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人类学范本,使我们对陈裕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006年10期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吴雯;
新县制是民国后期国民政府努力推行的关于基层政权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经济极度困难、人才措施不力、汲取资源不公、基层政治空气恶劣等原因,最终这一改革不仅没有取得成效,反而大大损害了国民政府形象,乡村也愈渐疏离于国家政权之外,成为革命根源。
2006年10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雯;
新县制是民国后期国民政府努力推行的关于基层政权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经济极度困难、人才措施不力、汲取资源不公、基层政治空气恶劣等原因,最终这一改革不仅没有取得成效,反而大大损害了国民政府形象,乡村也愈渐疏离于国家政权之外,成为革命根源。
2006年10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熊吉陵;黄诚;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开展经济建设,推广合作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合作社运动,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苏区的工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和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10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熊吉陵;黄诚;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开展经济建设,推广合作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合作社运动,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苏区的工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和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10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王强;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主张保障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权、财产所有权、企业发展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党的统一战线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对于建设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06年10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强;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主张保障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权、财产所有权、企业发展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党的统一战线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对于建设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06年10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东有;李曜;
为适应先进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需要,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宽广的战略眼光、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过硬的工作本领等基本素质以及胜任各自岗位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素质。宣传文化系统应根据这些素质要求,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有效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队伍。
2006年10期 12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东有;李曜;
为适应先进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需要,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宽广的战略眼光、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过硬的工作本领等基本素质以及胜任各自岗位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素质。宣传文化系统应根据这些素质要求,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有效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队伍。
2006年10期 12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钟添生;邓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理论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其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因此,要提高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力,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机制。本文认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发展态势以及社会文化的分化发展态势,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整合要求。为此,本文从分层整合方式、规范整合方式、强制整合方式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方式作了分析。
2006年10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钟添生;邓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理论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其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因此,要提高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力,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机制。本文认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发展态势以及社会文化的分化发展态势,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整合要求。为此,本文从分层整合方式、规范整合方式、强制整合方式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方式作了分析。
2006年10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论;
普遍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全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紧迫感,切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06年10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论;
普遍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全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紧迫感,切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06年10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邹勇文;汤慧;
18年前,由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提供援助,德国巴伐利亚州选择山东青州南张楼村实施“巴伐利亚试验”,对当地进行土地整理、村庄规划,重视教育和农村福利。项目实施十多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本文拟从试验区实施的背景、现状、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巴伐利亚试验区”中国式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当前实施的多样化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几点启示和借鉴。
2006年10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邹勇文;汤慧;
18年前,由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提供援助,德国巴伐利亚州选择山东青州南张楼村实施“巴伐利亚试验”,对当地进行土地整理、村庄规划,重视教育和农村福利。项目实施十多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本文拟从试验区实施的背景、现状、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巴伐利亚试验区”中国式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当前实施的多样化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几点启示和借鉴。
2006年10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关小燕;
政策要发挥效应和效益,不仅仅在于政策制定对路,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政策管理。本文从政策管理的角度,以江西创业政策为个案,对江西创业政策的制定进行了逻辑论证,对江西由此而形成的创业政策现状如创业政策目标、创业政策主体、创业政策对象、创业政策工具进行了分析。
2006年10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小燕;
政策要发挥效应和效益,不仅仅在于政策制定对路,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政策管理。本文从政策管理的角度,以江西创业政策为个案,对江西创业政策的制定进行了逻辑论证,对江西由此而形成的创业政策现状如创业政策目标、创业政策主体、创业政策对象、创业政策工具进行了分析。
2006年10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秀香;唐红霞;
目前,发达国家采取的又一新贸易保护手段———“劳工标准认证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从有无劳工标准认证制两方面比较了劳资间博弈结果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劳工标准认证制存在的价值,并对劳工标准认证制与工会对劳资间博弈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从而对现阶段中国推行劳工标准认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加强工会组织的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6年10期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秀香;唐红霞;
目前,发达国家采取的又一新贸易保护手段———“劳工标准认证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从有无劳工标准认证制两方面比较了劳资间博弈结果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劳工标准认证制存在的价值,并对劳工标准认证制与工会对劳资间博弈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从而对现阶段中国推行劳工标准认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加强工会组织的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6年10期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卢晓勇;孙宏;李红;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资本、产业、来源结构变化十分明显,这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影响和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影响分析研究,揭示出我国国际收支远期的危机较大,将会由潜在风险向显性化发展。
2006年10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卢晓勇;孙宏;李红;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资本、产业、来源结构变化十分明显,这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影响和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影响分析研究,揭示出我国国际收支远期的危机较大,将会由潜在风险向显性化发展。
2006年10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熊建;王海平;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两个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西省FDI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GDP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两者并不互为因果关系,在短期内,FDI的引进有利于GDP的增长,但从长期看,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GDP增长反而是使FDI增多的原因。这与大部分文献的结论不一样,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006年10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熊建;王海平;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两个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西省FDI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GDP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两者并不互为因果关系,在短期内,FDI的引进有利于GDP的增长,但从长期看,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GDP增长反而是使FDI增多的原因。这与大部分文献的结论不一样,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006年10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于波;甘峰明;
成本的劣加性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才是决定一行业自然垄断性大小的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其成本曲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情况下的成本曲线。通过对传统成本曲线的修正,本文认为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竞争性市场结构是可以而且有必要建立起来的。
2006年10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波;甘峰明;
成本的劣加性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才是决定一行业自然垄断性大小的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其成本曲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情况下的成本曲线。通过对传统成本曲线的修正,本文认为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竞争性市场结构是可以而且有必要建立起来的。
2006年10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志;黄丽娜;
顾客异议作为顾客一个独立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存在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三维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三个维度(即影响顾客异议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分别是顾客在异议中所表现出的情绪,顾客所掌握的、与交易行为有关的事实以及顾客在异议中所表现的观点与主张。顾客异议以其中的一种因素为主导,销售人员在处理顾客异议时应积极分辨异议中的这三个因素,然后站在顾客立场上寻求有策略而专业的方法化解异议,最终引向成交。
2006年10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志;黄丽娜;
顾客异议作为顾客一个独立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存在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三维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三个维度(即影响顾客异议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分别是顾客在异议中所表现出的情绪,顾客所掌握的、与交易行为有关的事实以及顾客在异议中所表现的观点与主张。顾客异议以其中的一种因素为主导,销售人员在处理顾客异议时应积极分辨异议中的这三个因素,然后站在顾客立场上寻求有策略而专业的方法化解异议,最终引向成交。
2006年10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叶芹;
在管理学实证研究中,广泛存在着多层数据结构的样本特征和背景效应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介绍多层分析这一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模型和样本要求,阐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管理学问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
2006年10期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周叶芹;
在管理学实证研究中,广泛存在着多层数据结构的样本特征和背景效应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介绍多层分析这一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模型和样本要求,阐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管理学问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
2006年10期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吴可;
沉浸在问题与思考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问题在传统的研究领域内已找不到答案,而这即是隐喻由一个单纯的修辞手段蓬勃发展成为一门热门学科的前提和原因。本文概述了二千多年来中西方隐喻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日趋白热化的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以及90年代首次亮出“隐喻学”旗号的中方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对西方语言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及观点亦进行了借鉴,将隐喻理论引入到文学翻译实践理论中,并提出了非传统的文学文本翻译实践的思维方式与观点。
2006年10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吴可;
沉浸在问题与思考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问题在传统的研究领域内已找不到答案,而这即是隐喻由一个单纯的修辞手段蓬勃发展成为一门热门学科的前提和原因。本文概述了二千多年来中西方隐喻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日趋白热化的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以及90年代首次亮出“隐喻学”旗号的中方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对西方语言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及观点亦进行了借鉴,将隐喻理论引入到文学翻译实践理论中,并提出了非传统的文学文本翻译实践的思维方式与观点。
2006年10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陈欣;
本文讨论了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广泛传播和运用,从英语的多种变体、英语语言特点和英语语言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必然性,阐述了语言的发展变迁与其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2006年10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欣;
本文讨论了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广泛传播和运用,从英语的多种变体、英语语言特点和英语语言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必然性,阐述了语言的发展变迁与其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2006年10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颖;黄淑芳;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已有众多研究者利用语域理论分析不同文体的翻译问题。本文利用刘泽权提出的模式,对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原文及四种译本进行语域分析与对比,证明语域分析的完整模式不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而且可以作为翻译评析的基本理论依据。
2006年10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颖;黄淑芳;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已有众多研究者利用语域理论分析不同文体的翻译问题。本文利用刘泽权提出的模式,对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原文及四种译本进行语域分析与对比,证明语域分析的完整模式不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而且可以作为翻译评析的基本理论依据。
2006年10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伟萍;肖友群;
在语篇中代词除了具有衔接上下文的功能之外,还常常能发挥一定的传递语用功能的作用。本文以“人家”为例,用《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为语料,分析了代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2006年10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吴伟萍;肖友群;
在语篇中代词除了具有衔接上下文的功能之外,还常常能发挥一定的传递语用功能的作用。本文以“人家”为例,用《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为语料,分析了代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2006年10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曾学龙;贺佃奎;
荣辱观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本文分析了荣辱观教育是如何实现道德价值向智能价值、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换的过程与机制,认为人的智能价值是人的精神能量、知识能量与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的函数关系,强调要在人的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荣辱观教育的应有价值。
2006年10期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学龙;贺佃奎;
荣辱观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本文分析了荣辱观教育是如何实现道德价值向智能价值、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换的过程与机制,认为人的智能价值是人的精神能量、知识能量与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的函数关系,强调要在人的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荣辱观教育的应有价值。
2006年10期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严小莲;曾青云;
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发现农村新教育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基点与支点,在建设新农村与农村新教育建设之间,集中表现了过去与现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蕴育着中国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与光明未来。农村新教育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重新设置教育内容,重新调整教育结构,重新确立教育体制,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2006年10期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严小莲;曾青云;
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发现农村新教育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基点与支点,在建设新农村与农村新教育建设之间,集中表现了过去与现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蕴育着中国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与光明未来。农村新教育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重新设置教育内容,重新调整教育结构,重新确立教育体制,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2006年10期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干;李忠;游河;
教育公平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本文研究了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教育公平的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年10期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小干;李忠;游河;
教育公平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本文研究了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教育公平的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年10期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宇;
法律语言学必须服务于法律实践,这是法律语言学的性质决定的。本文认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中,虽然出现大量语言学术语,但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语言学也不应属于法学。从长远来看,法律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故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独立学科。目前,法律语言学归属于边缘法学,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已经成为事实。
2006年10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宇;
法律语言学必须服务于法律实践,这是法律语言学的性质决定的。本文认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中,虽然出现大量语言学术语,但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语言学也不应属于法学。从长远来看,法律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故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独立学科。目前,法律语言学归属于边缘法学,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已经成为事实。
2006年10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章季;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本文论述了法治理念的概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司法为民”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实现“司法为民”理念进行了探讨。
2006年10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章季;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本文论述了法治理念的概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司法为民”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实现“司法为民”理念进行了探讨。
2006年10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江向琳;曾健生;
刑罚效益是国家动用刑罚自身成本即刑罚的制定、刑罚的实际适用、执行所获得的对罪犯应有的惩罚效果和迫使人们不去或不再犯罪的效果。刑罚效益实现受制于刑罚权实现的三个阶段中,本文在分析刑罚效益实现障碍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障碍消除机制。
2006年10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向琳;曾健生;
刑罚效益是国家动用刑罚自身成本即刑罚的制定、刑罚的实际适用、执行所获得的对罪犯应有的惩罚效果和迫使人们不去或不再犯罪的效果。刑罚效益实现受制于刑罚权实现的三个阶段中,本文在分析刑罚效益实现障碍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障碍消除机制。
2006年10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颜河清;刘吉如;唐灵芝;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性质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争论较大。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它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本文从立法、司法、非刑罚处罚方法性质本身等多个角度论证,认为其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而是一种由犯罪行为属性所决定的附随性后果,体现的是法律对犯罪行为追究的多重性、多层次性。
2006年10期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颜河清;刘吉如;唐灵芝;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性质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争论较大。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它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本文从立法、司法、非刑罚处罚方法性质本身等多个角度论证,认为其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而是一种由犯罪行为属性所决定的附随性后果,体现的是法律对犯罪行为追究的多重性、多层次性。
2006年10期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徐立;丁理;
飞车劫夺他人财物,行为人采取的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犯罪方法,与传统的抢劫、劫夺有着很大区别。“飞车劫夺”行为的目的是当场劫取财物,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性,在实施过程中致被害人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并且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其中致人伤残或死亡的,应定抢劫罪;没有致人伤残或者死亡的,应定抢夺罪。
2006年10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立;丁理;
飞车劫夺他人财物,行为人采取的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犯罪方法,与传统的抢劫、劫夺有着很大区别。“飞车劫夺”行为的目的是当场劫取财物,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性,在实施过程中致被害人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并且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其中致人伤残或死亡的,应定抢劫罪;没有致人伤残或者死亡的,应定抢夺罪。
2006年10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梁丹丹;封世文;
兼类词在《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究其根源在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本文将语言共性论下的汉语研究和神经语言学研究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得到的实验结果结合起来,认为汉语存在与英语等语言性质相同的屈折变化机制,但语音层面未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一结论动摇了传统的兼类处理原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2006年10期 23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梁丹丹;封世文;
兼类词在《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究其根源在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本文将语言共性论下的汉语研究和神经语言学研究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得到的实验结果结合起来,认为汉语存在与英语等语言性质相同的屈折变化机制,但语音层面未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一结论动摇了传统的兼类处理原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2006年10期 23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梦雯;
外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的分行或者业务点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呈多元化,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吸引中国的高端客户;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入股中国本地银行。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银行业唯有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才能面对挑战。
2006年10期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梦雯;
外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的分行或者业务点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呈多元化,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吸引中国的高端客户;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入股中国本地银行。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银行业唯有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才能面对挑战。
2006年10期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梅毅;
本文试图对旅游业的和平外交属性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深厚的和平底蕴是和平旅游外交的基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和平旅游外交的本质,广泛的“人流”与关注是和平旅游外交的途径,无边界发展和民间特色是和平旅游外交的空间。旅游业是完全意义上的和平外交产业。
2006年10期 24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梅毅;
本文试图对旅游业的和平外交属性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深厚的和平底蕴是和平旅游外交的基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和平旅游外交的本质,广泛的“人流”与关注是和平旅游外交的途径,无边界发展和民间特色是和平旅游外交的空间。旅游业是完全意义上的和平外交产业。
2006年10期 24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朱青;罗志红;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对降低房地产信贷风险、丰富金融产品、改善房地产业投融资结构、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仍存在一些障碍,本文从产权、法律、制度、管理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对策建议。
2006年10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青;罗志红;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对降低房地产信贷风险、丰富金融产品、改善房地产业投融资结构、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仍存在一些障碍,本文从产权、法律、制度、管理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对策建议。
2006年10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含笑;
正确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当前客观环境的制约和本身的发展不够成熟,在市场竞争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政府政策不到位的问题、资金问题、企业自身结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政府的政策、融资的渠道和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2006年10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含笑;
正确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当前客观环境的制约和本身的发展不够成熟,在市场竞争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政府政策不到位的问题、资金问题、企业自身结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政府的政策、融资的渠道和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2006年10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