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彩色图页_作品选登

学子语类_担保物权立法研讨

  • 民法典担保物权制度修正研究——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为分析对象

    高圣平;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在《物权法》的基础上,主要扩充了担保财产的范围、修正了抵押物转让规则,完善了权利竞存时的优先顺位规则,删除了具体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反映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明定为担保财产;在应收账款之外,增列不动产收费权、收益权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权利。抵押物转让规则除了维系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之外,还要注意平衡抵押权人、抵押人和抵押物取得人之间的利益。优先顺位规则体系由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构成,坚持"先公示者优先""未公示者平等"的一般优先顺位规则,相关特别规则在文字表述上应作完善。在删除登记机构的具体规定之后,应作出授权性规定,赋予国务院参酌机构改革的具体情势作出统一动产担保登记机构的规定。

    2018年10期 v.38;No.383 5-1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3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0 ]
  • 民法典担保物权制度修正研究——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为分析对象

    高圣平;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在《物权法》的基础上,主要扩充了担保财产的范围、修正了抵押物转让规则,完善了权利竞存时的优先顺位规则,删除了具体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反映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明定为担保财产;在应收账款之外,增列不动产收费权、收益权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权利。抵押物转让规则除了维系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之外,还要注意平衡抵押权人、抵押人和抵押物取得人之间的利益。优先顺位规则体系由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构成,坚持"先公示者优先""未公示者平等"的一般优先顺位规则,相关特别规则在文字表述上应作完善。在删除登记机构的具体规定之后,应作出授权性规定,赋予国务院参酌机构改革的具体情势作出统一动产担保登记机构的规定。

    2018年10期 v.38;No.383 5-1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3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0 ]
  • 第三人担保的共通规则梳理与立法规定的完善

    刘保玉;

    我国既有的法律规定以及目前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对担保制度尤其是第三人担保的共通规则提取不足,存在规则疏漏、重复、龃龉等情况,有待改进。在坚持担保的从属性并改进法条表述的同时,还应当承认担保的相对独立性,允许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不受主合同效力影响的独立担保。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时的法律推定规则应予修改,保证责任的消灭事由亦应在保证合同的规定中予以明确。担保物权制度中应明确物上保证人亦享有可独立行使的抗辩权。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与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并存的情况下,物上保证人应享有后顺位清偿的利益。在担保人为第三人的共同担保中,除另有约定外,先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不能的部分,应有权请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第三人担保的共通规则梳理与立法规定的完善

    刘保玉;

    我国既有的法律规定以及目前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对担保制度尤其是第三人担保的共通规则提取不足,存在规则疏漏、重复、龃龉等情况,有待改进。在坚持担保的从属性并改进法条表述的同时,还应当承认担保的相对独立性,允许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不受主合同效力影响的独立担保。保证方式约定不明时的法律推定规则应予修改,保证责任的消灭事由亦应在保证合同的规定中予以明确。担保物权制度中应明确物上保证人亦享有可独立行使的抗辩权。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与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并存的情况下,物上保证人应享有后顺位清偿的利益。在担保人为第三人的共同担保中,除另有约定外,先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不能的部分,应有权请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让与担保的成文化与立法模式选择

    何颖来;

    让与担保在我国金融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因其尚未明文规定于我国实定法,司法实践中对其法律效果的认识不尽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预期的融资担保功能。中国民法典各分编在编纂之时应将其成文化,并采担保物权的法律构造,以让与担保权的设立取代所有权的移转,消除理论上背离所有权传统之疑虑,并在赋予债权人强制清算义务的同时,肯定移转所有权以优先受偿的效力。

    2018年10期 v.38;No.383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让与担保的成文化与立法模式选择

    何颖来;

    让与担保在我国金融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因其尚未明文规定于我国实定法,司法实践中对其法律效果的认识不尽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预期的融资担保功能。中国民法典各分编在编纂之时应将其成文化,并采担保物权的法律构造,以让与担保权的设立取代所有权的移转,消除理论上背离所有权传统之疑虑,并在赋予债权人强制清算义务的同时,肯定移转所有权以优先受偿的效力。

    2018年10期 v.38;No.383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_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

  • 哲学何以成为思想中把握的时代——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重要事件再考察

    杨洪源;

    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重要哲学事件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俗讲话)》在契合时代精神以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贴近大众的语言风格,阐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诸多哲学命题,与其他重要事件一起,极大地推动了这场思想论战的普及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不仅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更成为思想与时代互动的典范。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回溯这本书的时代背景、问世历程和具体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哲学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实现哲学思维和民族思维的有机融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37-46+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哲学何以成为思想中把握的时代——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重要事件再考察

    杨洪源;

    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重要哲学事件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俗讲话)》在契合时代精神以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贴近大众的语言风格,阐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诸多哲学命题,与其他重要事件一起,极大地推动了这场思想论战的普及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不仅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更成为思想与时代互动的典范。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回溯这本书的时代背景、问世历程和具体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哲学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实现哲学思维和民族思维的有机融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37-46+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新发展观的成就及其世界意义——以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为参照

    陈硕;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世界在西方主导下整体步入新自由主义发展阶段的40年。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理念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却陷入某种困局。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对新发展理念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整体而言,两种发展思想存在三大核心差别: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同,二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理解不同,三是发展空间结构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可见,新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47-56+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新发展观的成就及其世界意义——以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为参照

    陈硕;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世界在西方主导下整体步入新自由主义发展阶段的40年。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理念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却陷入某种困局。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对新发展理念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整体而言,两种发展思想存在三大核心差别: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同,二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理解不同,三是发展空间结构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可见,新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47-56+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黑格尔到阿多诺

    张严;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展现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充满了差异的"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是贯穿非同一性的同一性,是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同一性,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作为统一性的同一性,是人与存在的共属性。阿多诺提出了否定辩证法,直接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强调二者的非同一性,即贯穿同一性的非同一性,要求为非概念物、非同一物、特殊者、个别者、他者等被边缘化者正名。三者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同解读,折射了西方现代性哲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2018年10期 v.38;No.383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黑格尔到阿多诺

    张严;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展现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充满了差异的"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是贯穿非同一性的同一性,是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同一性,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作为统一性的同一性,是人与存在的共属性。阿多诺提出了否定辩证法,直接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强调二者的非同一性,即贯穿同一性的非同一性,要求为非概念物、非同一物、特殊者、个别者、他者等被边缘化者正名。三者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同解读,折射了西方现代性哲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2018年10期 v.38;No.383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技术的生态应用:莱易斯的“节约型社会”

    程波;钟谟智;

    威廉·莱易斯在批判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技术观基础上,明确区分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科学与技术,他认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都不应该归咎于技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只是控制人与自然的中介,但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必然导致人和自然的反抗。莱易斯指出,要想既让技术造福于人类,又要让人类摆脱技术的控制,就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集体的合理控制的体系,进而建立"节约型社会"。

    2018年10期 v.38;No.383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技术的生态应用:莱易斯的“节约型社会”

    程波;钟谟智;

    威廉·莱易斯在批判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技术观基础上,明确区分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科学与技术,他认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都不应该归咎于技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只是控制人与自然的中介,但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必然导致人和自然的反抗。莱易斯指出,要想既让技术造福于人类,又要让人类摆脱技术的控制,就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集体的合理控制的体系,进而建立"节约型社会"。

    2018年10期 v.38;No.383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共产党宣言》: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最佳入口

    舒前毅;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批判工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丧失的历史发展必然性、资产阶级正义价值观的抽象性和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反动性和保守性,并开显出自身思考正义问题的历史视野转向,确立了判别正义的历史坐标,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存在的固有矛盾出发,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正义道路和革命正义力量。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奠基于其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其基本特征是社会实践性、辩证发展性和阶级属性。

    2018年10期 v.38;No.383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共产党宣言》: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最佳入口

    舒前毅;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批判工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丧失的历史发展必然性、资产阶级正义价值观的抽象性和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反动性和保守性,并开显出自身思考正义问题的历史视野转向,确立了判别正义的历史坐标,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存在的固有矛盾出发,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正义道路和革命正义力量。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奠基于其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其基本特征是社会实践性、辩证发展性和阶级属性。

    2018年10期 v.38;No.383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我国中部地区财政收入重心变迁与影响因素研究

    蒋金法;曹志文;

    运用重心理论,实证研究我国中部地区6省80个地级市1994—2015年间的财政收入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及其相关关系,分析中部地区财税收入时空变迁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重心与几何中心存在偏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变迁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呈现出不规则的弧形变动趋势;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变迁相对较小,不过同样存在区域差距;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变迁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人口规模的作用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

    2018年10期 v.38;No.383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部地区财政收入重心变迁与影响因素研究

    蒋金法;曹志文;

    运用重心理论,实证研究我国中部地区6省80个地级市1994—2015年间的财政收入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及其相关关系,分析中部地区财税收入时空变迁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重心与几何中心存在偏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变迁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呈现出不规则的弧形变动趋势;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变迁相对较小,不过同样存在区域差距;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变迁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人口规模的作用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

    2018年10期 v.38;No.383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我国就业发展经验及展望

    吴绮雯;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就业质量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就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于市场化改革持续激活就业需求,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广泛吸纳城乡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多重转型的交织过程中,我国就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效率提升为基础和前提,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

    2018年10期 v.38;No.383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改革开放我国就业发展经验及展望

    吴绮雯;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就业质量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就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于市场化改革持续激活就业需求,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广泛吸纳城乡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多重转型的交织过程中,我国就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效率提升为基础和前提,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

    2018年10期 v.38;No.383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变迁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

    甘黎黎;吴仁平;

    通过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农村自然资源的治理政策进行回溯与梳理,分析我国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政策发文主体构成多元化并呈现联合化趋势,政策文本类型多样,政策内容逐步完善;从政策工具来看,政策工具体系已建成,但仍以规制性政策工具为主;从政策客体来看,指向的对象也越来越准确适度。在政策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在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上的改进建议是:不断推动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的民主化、法治化与协调化,进行政策工具的优化,并进一步廓清政策客体。

    2018年10期 v.38;No.383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变迁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

    甘黎黎;吴仁平;

    通过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农村自然资源的治理政策进行回溯与梳理,分析我国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政策发文主体构成多元化并呈现联合化趋势,政策文本类型多样,政策内容逐步完善;从政策工具来看,政策工具体系已建成,但仍以规制性政策工具为主;从政策客体来看,指向的对象也越来越准确适度。在政策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在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上的改进建议是:不断推动农村自然资源治理政策的民主化、法治化与协调化,进行政策工具的优化,并进一步廓清政策客体。

    2018年10期 v.38;No.383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殷功利;

    本文基于1978—2017年的数据,借助外生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本结论如下: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长期来看存在结构突变,但是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产业结构的短期变动受到要素禀赋的正向影响,其偏离均衡会在下一期得到修正。

    2018年10期 v.38;No.38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殷功利;

    本文基于1978—2017年的数据,借助外生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本结论如下:中国对外开放、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长期来看存在结构突变,但是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产业结构的短期变动受到要素禀赋的正向影响,其偏离均衡会在下一期得到修正。

    2018年10期 v.38;No.38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诗学的形态与哲学的诉求——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学术功绩

    凌建侯;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在小说理论领域建功卓著。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概念、新范畴来阐发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提高了小说这一体裁的辨识度,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巴赫金的理论顺应并推动了"语言学转向",为各种"后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在"后理论"时代又成为克服传统文学研究困境的思想源泉。他的学术功绩还特别体现在诗学研究与哲学求索的珠联璧合上,他预见了人文研究跨学科、跨文化时代的来临,构建了独白主义与反独白主义思维体系,使任何思想与行为都能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丰富这个体系。

    2018年10期 v.38;No.383 115-123+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诗学的形态与哲学的诉求——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学术功绩

    凌建侯;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在小说理论领域建功卓著。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概念、新范畴来阐发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提高了小说这一体裁的辨识度,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巴赫金的理论顺应并推动了"语言学转向",为各种"后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在"后理论"时代又成为克服传统文学研究困境的思想源泉。他的学术功绩还特别体现在诗学研究与哲学求索的珠联璧合上,他预见了人文研究跨学科、跨文化时代的来临,构建了独白主义与反独白主义思维体系,使任何思想与行为都能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丰富这个体系。

    2018年10期 v.38;No.383 115-123+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接受(1921—1933)

    李金花;

    弗理契文艺思想在中国的翻译主要集中在1921年到1933年间,尤以"艺术社会学"相关著作为主。根据这一期间弗理契"艺术社会学"的翻译文献以及不同批评家对这一思想的阐释,可知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在当时的接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论初识阶段、学理反思阶段和政治批判阶段。日本、苏联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弗理契批判和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共同影响了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命运。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命运从侧面反映出左翼内部根据现实的发生不断调整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即抛弃了普列汉诺夫-弗理契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转向列宁主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接受(1921—1933)

    李金花;

    弗理契文艺思想在中国的翻译主要集中在1921年到1933年间,尤以"艺术社会学"相关著作为主。根据这一期间弗理契"艺术社会学"的翻译文献以及不同批评家对这一思想的阐释,可知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在当时的接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论初识阶段、学理反思阶段和政治批判阶段。日本、苏联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弗理契批判和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共同影响了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命运。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命运从侧面反映出左翼内部根据现实的发生不断调整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即抛弃了普列汉诺夫-弗理契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转向列宁主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接受美学

    吕辛福;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接受美学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学界缺少总结和反思。本文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接受研究个案,梳理了接受美学理论传入中国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探索和演变情况,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在中国大陆学界形成潮流,出现了针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接受史研究成果,随后引起中国台湾学界和海外汉学家的兴趣,也开始借鉴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近年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接受史研究仍然是学界重镇,虽因陷入理论困境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相信经过认真总结和反思,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史研究仍将大有可为。

    2018年10期 v.38;No.38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接受美学

    吕辛福;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接受美学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学界缺少总结和反思。本文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接受研究个案,梳理了接受美学理论传入中国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探索和演变情况,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在中国大陆学界形成潮流,出现了针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接受史研究成果,随后引起中国台湾学界和海外汉学家的兴趣,也开始借鉴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近年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接受史研究仍然是学界重镇,虽因陷入理论困境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相信经过认真总结和反思,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史研究仍将大有可为。

    2018年10期 v.38;No.38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女性文学传统与现代意识:希尔达·杜丽特尔的“感性”诗学

    李应雪;

    杜丽特尔虽身处现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其卓越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正典",文学研究者对其艺术及思想的评论亦乏善可陈。杜丽特尔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感性秘仪、女性生命力与历史重构、超意识与艺术想象、艺术之美与精神拯救等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其"感性"思想体系并挖掘其中与男性诗人迥异的"现代意识"。重启对杜丽特尔的研究,可以看出现代诗歌嬗变中的不同观念及创作倾向,重塑现代诗坛的多元化形态。

    2018年10期 v.38;No.383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文学传统与现代意识:希尔达·杜丽特尔的“感性”诗学

    李应雪;

    杜丽特尔虽身处现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其卓越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正典",文学研究者对其艺术及思想的评论亦乏善可陈。杜丽特尔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感性秘仪、女性生命力与历史重构、超意识与艺术想象、艺术之美与精神拯救等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其"感性"思想体系并挖掘其中与男性诗人迥异的"现代意识"。重启对杜丽特尔的研究,可以看出现代诗歌嬗变中的不同观念及创作倾向,重塑现代诗坛的多元化形态。

    2018年10期 v.38;No.383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卡尔维诺小说的后现代疏离性表征

    陈曲;

    卡尔维诺被学界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家,然而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表现手法及写作模式是以卡尔维诺的深层宇宙观为依托,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渊源与路径。贯穿卡尔维诺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孤独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录意义的旅程。在这条追寻之旅中,卡尔维诺始终都没有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始终都是意义的看护者。他的古典主义态度与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卡尔维诺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纳入到后现代小说范畴中去解读的。

    2018年10期 v.38;No.38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卡尔维诺小说的后现代疏离性表征

    陈曲;

    卡尔维诺被学界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家,然而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表现手法及写作模式是以卡尔维诺的深层宇宙观为依托,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渊源与路径。贯穿卡尔维诺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孤独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录意义的旅程。在这条追寻之旅中,卡尔维诺始终都没有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始终都是意义的看护者。他的古典主义态度与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卡尔维诺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纳入到后现代小说范畴中去解读的。

    2018年10期 v.38;No.38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清代渡运管理模式的转向:从“假手于役”到“假手于民”——以湖南益阳碧津渡为中心

    何孝荣;肖奔;

    清代前期,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差役治理渡运。湖南益阳碧津官渡因工食拮据和政府放任,引发了官渡夫勒索行人、交通拥堵等问题。乾隆中期,民众不堪其扰,自设碧津义渡,官渡、义渡并峙。光绪年间,益阳县调整策略,以义渡首士顶替官渡夫,通过民间组织进行渡口管理。役与民都是清代地方政府进行渡运管理的工具,碧津渡的变迁反映了清代渡运管理模式由"假手于役"到"假手于民"的转向。这一转向,正是清代的大势所趋,史料证明,清代中后期各地官渡或早或晚都出现了这么一种变化趋势:人事上官渡夫让位于民间组织,经济上民间善款超过工食银成为主要财源,也就是说原有的徭役系统正被民间系统所取代。

    2018年10期 v.38;No.383 152-16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清代渡运管理模式的转向:从“假手于役”到“假手于民”——以湖南益阳碧津渡为中心

    何孝荣;肖奔;

    清代前期,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差役治理渡运。湖南益阳碧津官渡因工食拮据和政府放任,引发了官渡夫勒索行人、交通拥堵等问题。乾隆中期,民众不堪其扰,自设碧津义渡,官渡、义渡并峙。光绪年间,益阳县调整策略,以义渡首士顶替官渡夫,通过民间组织进行渡口管理。役与民都是清代地方政府进行渡运管理的工具,碧津渡的变迁反映了清代渡运管理模式由"假手于役"到"假手于民"的转向。这一转向,正是清代的大势所趋,史料证明,清代中后期各地官渡或早或晚都出现了这么一种变化趋势:人事上官渡夫让位于民间组织,经济上民间善款超过工食银成为主要财源,也就是说原有的徭役系统正被民间系统所取代。

    2018年10期 v.38;No.383 152-16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有限的自主与统一:1906—1937年中国铁路运价权的构建

    黄华平;

    1906—1937年,尤其是清末至北洋时期,中国铁路运价乱象丛生,究其根源在于铁路运价权的不自主与不统一,因此要消除运价乱象,构建自主和统一的运价权就成了铁路主管机构治理运价的核心目标。从清末开始,历届铁路主管机构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尝试,一方面通过赎路废约、裁汰洋员和取缔不公平运价收回外国资本集团对运价权的操控;另一方面则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筹办运输会议和货等运价委员会谋求对各路运价的统一。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铁路主管机构在运价权构建方面取得了有限的自主与统一,尽管这一结局并不理想,但对维护近代中国铁路运价权独立、促进运价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6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限的自主与统一:1906—1937年中国铁路运价权的构建

    黄华平;

    1906—1937年,尤其是清末至北洋时期,中国铁路运价乱象丛生,究其根源在于铁路运价权的不自主与不统一,因此要消除运价乱象,构建自主和统一的运价权就成了铁路主管机构治理运价的核心目标。从清末开始,历届铁路主管机构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尝试,一方面通过赎路废约、裁汰洋员和取缔不公平运价收回外国资本集团对运价权的操控;另一方面则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筹办运输会议和货等运价委员会谋求对各路运价的统一。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铁路主管机构在运价权构建方面取得了有限的自主与统一,尽管这一结局并不理想,但对维护近代中国铁路运价权独立、促进运价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6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对世界高等教育知识的引进与接受

    王少芳;吴霓;

    民国时期,中国借鉴输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制度和思想,并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形成了一幅高等教育知识转移的生动图景。从高等教育知识转移国别来看,高等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高等教育知识构建呈现零星介绍、系统描述和学理探讨三重维度。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背景下的跨国知识转移,高等教育知识的工具价值得到极度放大,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和逻辑被忽视和压制。这一基调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高教知识体系形成,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教理论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反思早期知识转移中的问题,对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对世界高等教育知识的引进与接受

    王少芳;吴霓;

    民国时期,中国借鉴输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制度和思想,并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形成了一幅高等教育知识转移的生动图景。从高等教育知识转移国别来看,高等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高等教育知识构建呈现零星介绍、系统描述和学理探讨三重维度。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背景下的跨国知识转移,高等教育知识的工具价值得到极度放大,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和逻辑被忽视和压制。这一基调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高教知识体系形成,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教理论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反思早期知识转移中的问题,对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我国环境法治的信任缺失与建构

    徐忠麟;

    基于不同学科视野的信任是研究我国环境法治的新视角。从心理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人际信任分析、从社会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社会信任分析以及从政治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政治信任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环境法治信任缺失与环境法治观念冲突、环境法律制度权威不足、环境法治运行不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可诠释我国环境法治困境的原因。走出环境法治困境,需要通过建构环境法治的观念信任、制度信任和运行信任来提升信任对环境法治的支撑作用。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9-19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环境法治的信任缺失与建构

    徐忠麟;

    基于不同学科视野的信任是研究我国环境法治的新视角。从心理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人际信任分析、从社会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社会信任分析以及从政治学视野对我国环境法治的政治信任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环境法治信任缺失与环境法治观念冲突、环境法律制度权威不足、环境法治运行不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可诠释我国环境法治困境的原因。走出环境法治困境,需要通过建构环境法治的观念信任、制度信任和运行信任来提升信任对环境法治的支撑作用。

    2018年10期 v.38;No.383 179-19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协调发展理念下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法治化

    曾晓昀;

    协调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宏观调控制度高度契合。从协调发展理念出发,未来《粮食法》必须构建"主体-权利(力)-客体-行为-责任"模型,实现粮食行业宏观调控的法治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体而言,宜建立统一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凸显协调发展理念之主体担当;宏观调控权要有效适用于粮食行业,推动协调发展理念之权利(力)实现;宏观调控客体要具体化、类型化,实现协调发展理念之客体确认;宏观调控行为要区分一般情形与特别情形,激励协调发展理念之行为落实;宏观调控责任要与救济机制相配套,推动协调发展理念之责任履行。

    2018年10期 v.38;No.383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协调发展理念下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法治化

    曾晓昀;

    协调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宏观调控制度高度契合。从协调发展理念出发,未来《粮食法》必须构建"主体-权利(力)-客体-行为-责任"模型,实现粮食行业宏观调控的法治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体而言,宜建立统一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凸显协调发展理念之主体担当;宏观调控权要有效适用于粮食行业,推动协调发展理念之权利(力)实现;宏观调控客体要具体化、类型化,实现协调发展理念之客体确认;宏观调控行为要区分一般情形与特别情形,激励协调发展理念之行为落实;宏观调控责任要与救济机制相配套,推动协调发展理念之责任履行。

    2018年10期 v.38;No.383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时代精神控制行为的刑法规制——以“蓝鲸死亡游戏”案件为切入点

    吴之欧;

    精神控制手段在邪教、传销及恐怖主义等犯罪活动中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匿名性和无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精神控制的社会危害。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精神控制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蓝鲸死亡游戏"案件正是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控制相结合的典型例证,该游戏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任务,操控玩家精神并教唆他人自杀自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游戏组织者非法利用互联网的行为有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游戏组织者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是无论认定为哪个罪名都存在问题,折射出深层次的刑事立法缺陷:精神控制行为特别是网络精神控制行为在我国无法被刑法准确评价。为了有效规制网络时代的精神控制行为,有必要通过刑事立法扩大邪教定义并对教唆自杀行为单独定罪。

    2018年10期 v.38;No.383 200-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时代精神控制行为的刑法规制——以“蓝鲸死亡游戏”案件为切入点

    吴之欧;

    精神控制手段在邪教、传销及恐怖主义等犯罪活动中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匿名性和无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精神控制的社会危害。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精神控制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蓝鲸死亡游戏"案件正是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控制相结合的典型例证,该游戏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任务,操控玩家精神并教唆他人自杀自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游戏组织者非法利用互联网的行为有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游戏组织者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是无论认定为哪个罪名都存在问题,折射出深层次的刑事立法缺陷:精神控制行为特别是网络精神控制行为在我国无法被刑法准确评价。为了有效规制网络时代的精神控制行为,有必要通过刑事立法扩大邪教定义并对教唆自杀行为单独定罪。

    2018年10期 v.38;No.383 200-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惩治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调整

    麦买提·乌斯曼;

    自我国确立"严刑禁毒"刑事政策以来,刑事立法对毒品犯罪先后设置了死刑、量刑时对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没有规定下限、毒品的处罚范围不断泛化且不区分毒品犯罪的既遂和未遂形态。但是"严刑禁毒"刑事政策忽视毒品市场和禁毒成本,侧重于打击惩处、无法根治毒品犯罪,抵牾"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落实。然而,"严刑禁毒"刑事政策对毒品犯罪惩治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对刑罚功能和毒品犯罪生成机理的误解而确立的"严打—控制—预防"的刑事政策不能有效控制毒品滥用行为。所以,应当转换思维方式,对禁毒工作的重点进行适当调整,使"严刑禁毒"刑事政策调整为"预防—控制—严打"。

    2018年10期 v.38;No.383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惩治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调整

    麦买提·乌斯曼;

    自我国确立"严刑禁毒"刑事政策以来,刑事立法对毒品犯罪先后设置了死刑、量刑时对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没有规定下限、毒品的处罚范围不断泛化且不区分毒品犯罪的既遂和未遂形态。但是"严刑禁毒"刑事政策忽视毒品市场和禁毒成本,侧重于打击惩处、无法根治毒品犯罪,抵牾"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落实。然而,"严刑禁毒"刑事政策对毒品犯罪惩治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对刑罚功能和毒品犯罪生成机理的误解而确立的"严打—控制—预防"的刑事政策不能有效控制毒品滥用行为。所以,应当转换思维方式,对禁毒工作的重点进行适当调整,使"严刑禁毒"刑事政策调整为"预防—控制—严打"。

    2018年10期 v.38;No.383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公共治理理论对破解我国协商治理困境的意义

    陈勇军;魏崇辉;

    公共治理理论的工具意义体现在评价手段上。比照公共治理理论的标准,反观中国的问题与现象,可以促使我们以问题倒逼改革。借鉴并超越西方公共治理的当代中国协商治理要面对共识缺失、官本位以及民众的治理应对等问题与现象,必须坚定凝练开放与改革的共识,在破除官本位的同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公民教育以锤炼现代公民。在开放语境下,我们要努力运用公共治理理论,推动本土治理与国家现代化的协同并进。

    2018年10期 v.38;No.383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治理理论对破解我国协商治理困境的意义

    陈勇军;魏崇辉;

    公共治理理论的工具意义体现在评价手段上。比照公共治理理论的标准,反观中国的问题与现象,可以促使我们以问题倒逼改革。借鉴并超越西方公共治理的当代中国协商治理要面对共识缺失、官本位以及民众的治理应对等问题与现象,必须坚定凝练开放与改革的共识,在破除官本位的同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公民教育以锤炼现代公民。在开放语境下,我们要努力运用公共治理理论,推动本土治理与国家现代化的协同并进。

    2018年10期 v.38;No.383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与价值实现

    曹京燕;卢忠萍;

    井冈山精神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刻影响,成为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井冈山精神作了不同论述,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党员干部的行动提供精神引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经验;为全国人民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价值引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2018年10期 v.38;No.383 225-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与价值实现

    曹京燕;卢忠萍;

    井冈山精神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刻影响,成为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井冈山精神作了不同论述,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党员干部的行动提供精神引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经验;为全国人民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价值引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2018年10期 v.38;No.383 225-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管理研究

  • 绿色信贷对企业节能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梅国平;朱四荣;封福育;

    根据企业的横截面微观经验数据,应用平滑转换模型研究绿色信贷和企业节能之间的联动关系,可以发现:绿色信贷和节能之间的联动具有非线性和不对称特征。当绿色信贷金额低于阈值水平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程度较大;当绿色信贷金额高于阈值水平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程度较小;当绿色信贷金额处于阈值水平附近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将在两个机制之间平滑转换,并且机制转换速度非常快。

    2018年10期 v.38;No.383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绿色信贷对企业节能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梅国平;朱四荣;封福育;

    根据企业的横截面微观经验数据,应用平滑转换模型研究绿色信贷和企业节能之间的联动关系,可以发现:绿色信贷和节能之间的联动具有非线性和不对称特征。当绿色信贷金额低于阈值水平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程度较大;当绿色信贷金额高于阈值水平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程度较小;当绿色信贷金额处于阈值水平附近时,绿色信贷变动对节能的影响将在两个机制之间平滑转换,并且机制转换速度非常快。

    2018年10期 v.38;No.383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文化研究

  • 外宣翻译的中国特色与话语融通

    曾剑平;

    外宣话语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注意中外话语融通。保持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制度使然;注意中外话语融通,是出于跨文化交际的考虑。没有话语融通,对外传播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翻译融通可以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给目标语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并消除误解。翻译融通策略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策略。就翻译融通的微观策略而言,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弥补文化缺省,二是使语义清晰,三是寻找中外语言的公约数。

    2018年10期 v.38;No.383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外宣翻译的中国特色与话语融通

    曾剑平;

    外宣话语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注意中外话语融通。保持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制度使然;注意中外话语融通,是出于跨文化交际的考虑。没有话语融通,对外传播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翻译融通可以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给目标语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并消除误解。翻译融通策略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策略。就翻译融通的微观策略而言,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弥补文化缺省,二是使语义清晰,三是寻找中外语言的公约数。

    2018年10期 v.38;No.383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礼貌文化研究的范式及理论建构

    吴亚欣;周晓丽;

    国际礼貌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对于中国文化中礼貌现象的原创性研究还十分匮乏。结合国际礼貌研究的新趋势,中国礼貌文化研究应重视理论建构:就研究视角而言,应该基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用动态的建构观视角和交际参与者视角对汉语本族语成员真实交际活动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应该采用会话分析这种基于真实语料的、没有理论预设、重视交际互动过程、能够获取客观证据的研究方法。

    2018年10期 v.38;No.383 24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礼貌文化研究的范式及理论建构

    吴亚欣;周晓丽;

    国际礼貌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对于中国文化中礼貌现象的原创性研究还十分匮乏。结合国际礼貌研究的新趋势,中国礼貌文化研究应重视理论建构:就研究视角而言,应该基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用动态的建构观视角和交际参与者视角对汉语本族语成员真实交际活动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应该采用会话分析这种基于真实语料的、没有理论预设、重视交际互动过程、能够获取客观证据的研究方法。

    2018年10期 v.38;No.383 24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彩色图页_书评选登

  • 从民众视角审视唐代经济发展——评《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杨敏;

    <正>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唐代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研究古代历史的目的是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但传统的唐史研究,多从片面单一的政治视角或社会发展的某个角度来认识,忽略了对民众与国家经济体制影响力的合理、有效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要形态的小农经济,

    2018年10期 v.38;No.383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从民众视角审视唐代经济发展——评《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杨敏;

    <正>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唐代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研究古代历史的目的是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但传统的唐史研究,多从片面单一的政治视角或社会发展的某个角度来认识,忽略了对民众与国家经济体制影响力的合理、有效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要形态的小农经济,

    2018年10期 v.38;No.383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评《当代商务英语翻译研究》

    赵青;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商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人才,才能更为高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和商务活动。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的关键分支领域,要求译者不但要熟知与掌握翻译理论,还应不断扩大自身的翻译视野,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具备中英

    2018年10期 v.38;No.383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评《当代商务英语翻译研究》

    赵青;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商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人才,才能更为高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和商务活动。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的关键分支领域,要求译者不但要熟知与掌握翻译理论,还应不断扩大自身的翻译视野,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具备中英

    2018年10期 v.38;No.383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德行伦理和责任伦理: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评《周秦伦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谭明贤;

    <正>刘刚的《周秦伦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在深厚的周秦文化中探寻极具特色和内涵的伦理文化,从德行和责任的角度,为当前更好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核心指引,解决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应用的关系问题。书中讲述的周秦伦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特殊的文化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德行伦理和责任伦理: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评《周秦伦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谭明贤;

    <正>刘刚的《周秦伦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在深厚的周秦文化中探寻极具特色和内涵的伦理文化,从德行和责任的角度,为当前更好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核心指引,解决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应用的关系问题。书中讲述的周秦伦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特殊的文化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特质分析及设计对策——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

    刘强;孟庆凯;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艺术创意设计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展现了城市特色文化。王鹤编著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探究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对城市形象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建设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该书从文字的使用与表达上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内容的阐述中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是一本值得研究与鉴赏的好书。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特质分析及设计对策——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

    刘强;孟庆凯;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艺术创意设计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展现了城市特色文化。王鹤编著的《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探究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对城市形象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建设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该书从文字的使用与表达上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内容的阐述中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是一本值得研究与鉴赏的好书。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发展探究——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

    龚应军;

    <正>近些年,国内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动画片、动画大电影以及动漫书籍层出不穷,质量颇高。中国动画产业目前正由弱小逐渐壮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肖永亮编著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介绍了当前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发展的概貌,其中对动画产业发展的独到认识,对于动画产业相关从业者有丰富的学习价值。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发展探究——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

    龚应军;

    <正>近些年,国内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动画片、动画大电影以及动漫书籍层出不穷,质量颇高。中国动画产业目前正由弱小逐渐壮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肖永亮编著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介绍了当前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发展的概貌,其中对动画产业发展的独到认识,对于动画产业相关从业者有丰富的学习价值。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音乐修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姜秦丰;

    <正>王瑞、钟国富、李孟璇撰写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紧扣高校声乐课程特点,研究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为今后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概念清晰,理论阐释深入,体现了该教材的理论性该书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参考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对理论的阐释深入浅出,概念讲解清晰准确。该书具体介绍了歌唱的身体器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音乐修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姜秦丰;

    <正>王瑞、钟国富、李孟璇撰写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紧扣高校声乐课程特点,研究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为今后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概念清晰,理论阐释深入,体现了该教材的理论性该书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参考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对理论的阐释深入浅出,概念讲解清晰准确。该书具体介绍了歌唱的身体器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电子管风琴的基础教学体系——评《电子管风琴综合教程》

    邢艳华;

    <正>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直深受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重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或音乐爱好者而言,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乐器教育,有助于他们夯实乐理基础,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音乐水平等。在众多乐器中,电子管风琴作为传统与现代乐器的结合体,既有古典键盘乐器的影子,又有现代流行乐器的风格,属当下较为时兴的乐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教育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急需语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电子管风琴的基础教学体系——评《电子管风琴综合教程》

    邢艳华;

    <正>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直深受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重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或音乐爱好者而言,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乐器教育,有助于他们夯实乐理基础,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音乐水平等。在众多乐器中,电子管风琴作为传统与现代乐器的结合体,既有古典键盘乐器的影子,又有现代流行乐器的风格,属当下较为时兴的乐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教育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急需语

    2018年10期 v.38;No.383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