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福岩;
揭示并批判政治技术从传统到现代国家的演变及其未来走向,是福柯后现代微观政治哲学富有创见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权力统治方式的独特微观历史考古与谱系学研究,福柯提出政治技术的相关概念,认为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统治的方式是一种传统政治技术。他把现代国家的本质视为日益工具化的政治技术,认为现代性政治技术的日益普遍与强化形成了新的全景敞视与统治,也造成针对个人的"全景敞视主义",走向启蒙理性自由的反面,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缺乏一套自主的政治技术。为克服现代性国家治理的困境,福柯提出政治技术未来发展要走向政治艺术,形成了政治美学的自由主义乌托邦。福柯政治技术论对深刻认识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的本质及问题,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资源,开创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5-1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福岩;
揭示并批判政治技术从传统到现代国家的演变及其未来走向,是福柯后现代微观政治哲学富有创见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权力统治方式的独特微观历史考古与谱系学研究,福柯提出政治技术的相关概念,认为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统治的方式是一种传统政治技术。他把现代国家的本质视为日益工具化的政治技术,认为现代性政治技术的日益普遍与强化形成了新的全景敞视与统治,也造成针对个人的"全景敞视主义",走向启蒙理性自由的反面,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缺乏一套自主的政治技术。为克服现代性国家治理的困境,福柯提出政治技术未来发展要走向政治艺术,形成了政治美学的自由主义乌托邦。福柯政治技术论对深刻认识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的本质及问题,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资源,开创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5-1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笑夷;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2021年07期 v.41;No.416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笑夷;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2021年07期 v.41;No.416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其洪;马文灏;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的哲学和摄影理论都是思想试图决定实在的媒介,他反对这种企图,提出了非摄影思想。非摄影摒弃通过哲学思考摄影的方式,重新思考摄影的本质。非摄影用"克隆"的思维方式审视摄影,接近了彻底内在性的实在本质。拉吕埃勒对科学的看法是在与阿尔都塞的观点交锋中形成的,非摄影拥抱科学以保持自己的开放性,避免自己陷入"哲学决定"的结构,而照片的内容构成自身内在的现实和真理,成为独特的"在照片中的存在",而不是标准哲学认为的那样,是对实在的复制和反映。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与量子学说的互补性原理非常相似:摄影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对立可以通过"量子叠加"的状态来解决。通过克隆分形算法的无限性特征,拉吕埃勒发展出一套可以使摄影的内涵无限延伸的"广义的分形"。
2021年07期 v.41;No.416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其洪;马文灏;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的哲学和摄影理论都是思想试图决定实在的媒介,他反对这种企图,提出了非摄影思想。非摄影摒弃通过哲学思考摄影的方式,重新思考摄影的本质。非摄影用"克隆"的思维方式审视摄影,接近了彻底内在性的实在本质。拉吕埃勒对科学的看法是在与阿尔都塞的观点交锋中形成的,非摄影拥抱科学以保持自己的开放性,避免自己陷入"哲学决定"的结构,而照片的内容构成自身内在的现实和真理,成为独特的"在照片中的存在",而不是标准哲学认为的那样,是对实在的复制和反映。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与量子学说的互补性原理非常相似:摄影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对立可以通过"量子叠加"的状态来解决。通过克隆分形算法的无限性特征,拉吕埃勒发展出一套可以使摄影的内涵无限延伸的"广义的分形"。
2021年07期 v.41;No.416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拯非;张宏;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这能否真正激发企业活力,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利用2016—2018年混合横截面数据,从减税和降费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税和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都有激励作用,且二者的交互项也显著为正,即减税和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互补性。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作用增强。所以减税降费的同时加强营商环境优化,可在激励小微企业创新方面发挥"1+1>2"的作用,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李拯非;张宏;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这能否真正激发企业活力,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利用2016—2018年混合横截面数据,从减税和降费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税和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都有激励作用,且二者的交互项也显著为正,即减税和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互补性。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创新的作用增强。所以减税降费的同时加强营商环境优化,可在激励小微企业创新方面发挥"1+1>2"的作用,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尹忠海;谢岚;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环保支出、环境税收和环保补贴三种环境财税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支出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作用不显著;环境税收政策对东部地区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印证了"绿色悖论"观点,在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环保补贴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形成"倒逼效应",政策作用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环境财税政策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显著作用程度不同,但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环境税收>环保补贴>环保支出。
2021年07期 v.41;No.416 46-57+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尹忠海;谢岚;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环保支出、环境税收和环保补贴三种环境财税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支出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作用不显著;环境税收政策对东部地区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印证了"绿色悖论"观点,在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环保补贴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形成"倒逼效应",政策作用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环境财税政策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显著作用程度不同,但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环境税收>环保补贴>环保支出。
2021年07期 v.41;No.416 46-57+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付智;张人川;
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之间,需在营造创新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才能得到同效的创新产出,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区域间只有寻求合作与融合,才是最终实现协同创新的唯一途径。通过构建创新系统识别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省域创新发展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时空与集聚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协调度、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度整体向好,空间上呈现出梯度变化;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的协调度发展会滞后于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的协调度发展5年;泛长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扩散效应",泛珠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虹吸效应"。
2021年07期 v.41;No.416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付智;张人川;
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之间,需在营造创新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才能得到同效的创新产出,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区域间只有寻求合作与融合,才是最终实现协同创新的唯一途径。通过构建创新系统识别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省域创新发展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时空与集聚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协调度、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度整体向好,空间上呈现出梯度变化;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的协调度发展会滞后于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的协调度发展5年;泛长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扩散效应",泛珠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虹吸效应"。
2021年07期 v.41;No.416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粟勤;熊毅;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新增融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压力迅速扩大。如何继续保障各地融资平台的债务安全已经成了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否在债务压力下实现市场化转型是保障债务安全的关键问题。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依然比较缓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较大的债务存量,在转型过程中如果缺失地方政府的支持,存量的债务可能出现兑付压力,甚至是兑付的安全性风险。
2021年07期 v.41;No.41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粟勤;熊毅;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新增融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压力迅速扩大。如何继续保障各地融资平台的债务安全已经成了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否在债务压力下实现市场化转型是保障债务安全的关键问题。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依然比较缓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较大的债务存量,在转型过程中如果缺失地方政府的支持,存量的债务可能出现兑付压力,甚至是兑付的安全性风险。
2021年07期 v.41;No.41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昉;
作为作家的雨果和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是19世纪法国历史上同等著名的两个伟人。而雨果一生崇拜拿破仑,对他的失败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与惆怅,认为失败反凸显其崇高,但又认为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雨果不仅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而且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通过对滑铁卢战役与拿破仑情结的描写所呈现出来的英雄崇拜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超越战争的文化或文明思想的诸多思考,具有深刻的警醒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78-8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昉;
作为作家的雨果和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是19世纪法国历史上同等著名的两个伟人。而雨果一生崇拜拿破仑,对他的失败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与惆怅,认为失败反凸显其崇高,但又认为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雨果不仅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而且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通过对滑铁卢战役与拿破仑情结的描写所呈现出来的英雄崇拜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超越战争的文化或文明思想的诸多思考,具有深刻的警醒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1年07期 v.41;No.416 78-8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青云;张新木;
在传统视角的解读下,罗伯-格里耶的前期作品呈现出描写平面化和叙事碎片化的特征,但平面化和碎片化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深度和连续性,背离传统的形式背后是作者借由人物视角对个体存在经验的直观式呈现。对文学中既存的诗意表达和阐释系统的拒斥构成了作者创新的驱动,而展现个体原初的感知世界和精神生活则是其创作的重要目的之一。人物所意向的画面直接面向读者,它们替代任何解释性的语言,为主体的真实存在进行言说,读者也从而在直观中与作品发生更为深刻的牵连和互动。
2021年07期 v.41;No.41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桂青云;张新木;
在传统视角的解读下,罗伯-格里耶的前期作品呈现出描写平面化和叙事碎片化的特征,但平面化和碎片化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深度和连续性,背离传统的形式背后是作者借由人物视角对个体存在经验的直观式呈现。对文学中既存的诗意表达和阐释系统的拒斥构成了作者创新的驱动,而展现个体原初的感知世界和精神生活则是其创作的重要目的之一。人物所意向的画面直接面向读者,它们替代任何解释性的语言,为主体的真实存在进行言说,读者也从而在直观中与作品发生更为深刻的牵连和互动。
2021年07期 v.41;No.41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广涛;
沼泽是贯穿谢默斯·希尼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并被赋予个人、家族、民族和历史等不同层面的象征含义。作为家族世居之地的沼泽代表了个人和家族的记忆,是诗人的代际之地;作为考古场域的沼泽代表了对往昔知识的好奇与探究,是思古的回忆之地;上演杀戮仪式的沼泽象征了诗人的民族记忆,成为诗人的纪念之地;而当诗人反思自己赋予杀戮以民族政治价值,转而揭示暴力造成的伤口时,沼泽则变成了创伤之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赋予沼泽平实的生活感、森然的仪式感、厚重的历史感、精确的抒情性,使诗人能够借助这片风景探索自我和群体、诗歌和社会、记忆和现实的关系。
2021年07期 v.41;No.416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广涛;
沼泽是贯穿谢默斯·希尼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并被赋予个人、家族、民族和历史等不同层面的象征含义。作为家族世居之地的沼泽代表了个人和家族的记忆,是诗人的代际之地;作为考古场域的沼泽代表了对往昔知识的好奇与探究,是思古的回忆之地;上演杀戮仪式的沼泽象征了诗人的民族记忆,成为诗人的纪念之地;而当诗人反思自己赋予杀戮以民族政治价值,转而揭示暴力造成的伤口时,沼泽则变成了创伤之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赋予沼泽平实的生活感、森然的仪式感、厚重的历史感、精确的抒情性,使诗人能够借助这片风景探索自我和群体、诗歌和社会、记忆和现实的关系。
2021年07期 v.41;No.416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一诺;
要深入开展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需重新审视其思想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乌托邦"是詹姆逊理论批评系统中的关键词,几乎贯穿他所有著作;乌托邦作为一个三元辩证结构,开启了詹姆逊的未来想象,并被赋予寻找资本主义"他者"的历史使命。其次,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基本目标是为乌托邦正名,基本方法是运用历史分析,对其既有意涵进行再转义,由此维护了乌托邦思想反资本主义的基本旨义。再次,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存在悖论,要挖掘其乌托邦思想的精髓,必须正确面对乌托邦与后现代的关系问题。总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是多质多维的,且仍在途中。
2021年07期 v.41;No.416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一诺;
要深入开展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需重新审视其思想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乌托邦"是詹姆逊理论批评系统中的关键词,几乎贯穿他所有著作;乌托邦作为一个三元辩证结构,开启了詹姆逊的未来想象,并被赋予寻找资本主义"他者"的历史使命。其次,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基本目标是为乌托邦正名,基本方法是运用历史分析,对其既有意涵进行再转义,由此维护了乌托邦思想反资本主义的基本旨义。再次,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存在悖论,要挖掘其乌托邦思想的精髓,必须正确面对乌托邦与后现代的关系问题。总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是多质多维的,且仍在途中。
2021年07期 v.41;No.416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汉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擘画了一幅幅具有中国特色理想社会的宏图。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从"小康社会"建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历史上,人们不乏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描绘,但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将宏图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践行理想,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崇高的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1年07期 v.41;No.416 107-11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汉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擘画了一幅幅具有中国特色理想社会的宏图。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从"小康社会"建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历史上,人们不乏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描绘,但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将宏图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践行理想,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崇高的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1年07期 v.41;No.416 107-11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穆艳杰;韩哲;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密切相连的。从建党初期的以农村生态治理为主的土改型生态治理模式到建国初期的中央控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市场二元生态治理模式到新时代的多元主体协作生态治理模式,百年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为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程呈螺旋式升华。中国百年生态治理的现实启示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生根见效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持续提升党的生态治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的宏伟目标;坚持生态治理深化改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持多边主义生态治理原则。
2021年07期 v.41;No.416 1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穆艳杰;韩哲;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密切相连的。从建党初期的以农村生态治理为主的土改型生态治理模式到建国初期的中央控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市场二元生态治理模式到新时代的多元主体协作生态治理模式,百年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为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程呈螺旋式升华。中国百年生态治理的现实启示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生根见效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持续提升党的生态治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的宏伟目标;坚持生态治理深化改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持多边主义生态治理原则。
2021年07期 v.41;No.416 1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瑞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一方面兴建了众多的大型水利工程,基本控制了黄河水患泛滥问题,有效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多重功能,让黄河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各种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了黄河中下游的安澜,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仅仅用了短短70多年时间,就保障了黄河安澜,根本解决了中国数千年来的黄河水患问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治黄奇迹。这既是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理政能力的集中体现。
2021年07期 v.41;No.416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瑞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一方面兴建了众多的大型水利工程,基本控制了黄河水患泛滥问题,有效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多重功能,让黄河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各种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了黄河中下游的安澜,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仅仅用了短短70多年时间,就保障了黄河安澜,根本解决了中国数千年来的黄河水患问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治黄奇迹。这既是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理政能力的集中体现。
2021年07期 v.41;No.416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光;向静洁;
不同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目的,但实现创作目的却是基本相同的路径,即作品的利用与传播。法定许可创造了一种无须授权只需付费的作品利用与传播方式,其降低交易成本与预防垄断的制度价值,实质上增加了作品利用与传播的机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催生了作品传播的去中心化模式,但中心化传播模式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法定许可制度作为实现创作目的的一种制度,依然具有存续的价值,但应允许权利人拒绝。2020年修订的《著作权法》,非但未在作品广播法定许可中增加权利人有权拒绝的"声明保留",反而在教材汇编的法定许可中删除了"声明保留"的规定,这应在未来修订中予以调整。
2021年07期 v.41;No.416 136-144+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光;向静洁;
不同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目的,但实现创作目的却是基本相同的路径,即作品的利用与传播。法定许可创造了一种无须授权只需付费的作品利用与传播方式,其降低交易成本与预防垄断的制度价值,实质上增加了作品利用与传播的机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催生了作品传播的去中心化模式,但中心化传播模式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法定许可制度作为实现创作目的的一种制度,依然具有存续的价值,但应允许权利人拒绝。2020年修订的《著作权法》,非但未在作品广播法定许可中增加权利人有权拒绝的"声明保留",反而在教材汇编的法定许可中删除了"声明保留"的规定,这应在未来修订中予以调整。
2021年07期 v.41;No.416 136-144+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忠麟;夏虹;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较大冲突,引发后者的法院受理之争、生存之危,以及前者的规则适用之惑。从理论根源分析,其冲突主要源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的内存缺陷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权争议。从权力视角分析,其冲突映射行政权、司法权和监督权的逻辑演变:司法权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掌控监督权并涉嫌僭越行政权,行政权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挤压监督权并有效反击司法权,而监督权从张扬趋向式微。协调二者冲突,可以按"微调""整合""重构"三种进路推进,形成以"行政执法先行、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民事公益诉讼补位"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法律救济体系。
2021年07期 v.41;No.416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徐忠麟;夏虹;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较大冲突,引发后者的法院受理之争、生存之危,以及前者的规则适用之惑。从理论根源分析,其冲突主要源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的内存缺陷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权争议。从权力视角分析,其冲突映射行政权、司法权和监督权的逻辑演变:司法权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掌控监督权并涉嫌僭越行政权,行政权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挤压监督权并有效反击司法权,而监督权从张扬趋向式微。协调二者冲突,可以按"微调""整合""重构"三种进路推进,形成以"行政执法先行、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民事公益诉讼补位"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法律救济体系。
2021年07期 v.41;No.416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陈幸欢;
对两高工作报告等的分析表明,司法机关通过个案生态修复、司法或检察建议、配合党政机关的治理行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这契合了环保行政机关治理能力不足的制度需求;并产出了高性价比的司法效益。经此,司法权在环境治理领域得以扩张,司法机关在体制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以提升,环境司法及治理功能的正当性得到证明。但弊病在于,司法权行使方向偏离导致功能异化;着力点错位导致环境行政权虚化和效能低下。据此匡正路径在于:模式上基于功能主义对方向进行纠偏,司法机关从参与治理转向保障督促行政机关履职;路径上基于边际均衡各有侧重,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法院致力于修复性和预防性判决,行政处罚应扩张修复功能。
2021年07期 v.41;No.416 15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陈幸欢;
对两高工作报告等的分析表明,司法机关通过个案生态修复、司法或检察建议、配合党政机关的治理行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这契合了环保行政机关治理能力不足的制度需求;并产出了高性价比的司法效益。经此,司法权在环境治理领域得以扩张,司法机关在体制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以提升,环境司法及治理功能的正当性得到证明。但弊病在于,司法权行使方向偏离导致功能异化;着力点错位导致环境行政权虚化和效能低下。据此匡正路径在于:模式上基于功能主义对方向进行纠偏,司法机关从参与治理转向保障督促行政机关履职;路径上基于边际均衡各有侧重,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法院致力于修复性和预防性判决,行政处罚应扩张修复功能。
2021年07期 v.41;No.416 15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王娱瑷;
初步证据这一概念在我国立法及司法中运用广泛,却因其内涵不清、规则不明导致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初步证据的适用存在极大的随意性。通过对初步证据的适用情况进行梳理,可将初步证据分为证明紧迫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证明程序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证明前提性事实的初步证据以及证明要件事实的初步证据四类。其中,前三类初步证据发源于本土司法实践,与大陆法系的疏明规则相类似,可产生减轻当事人举证责任、降低证明标准以及转移具体举证责任的效果;而第四类证明要件事实的初步证据规范来源于英美法系,与我国司法实践已不相适应,应予修改完善。
2021年07期 v.41;No.416 16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娱瑷;
初步证据这一概念在我国立法及司法中运用广泛,却因其内涵不清、规则不明导致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初步证据的适用存在极大的随意性。通过对初步证据的适用情况进行梳理,可将初步证据分为证明紧迫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证明程序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证明前提性事实的初步证据以及证明要件事实的初步证据四类。其中,前三类初步证据发源于本土司法实践,与大陆法系的疏明规则相类似,可产生减轻当事人举证责任、降低证明标准以及转移具体举证责任的效果;而第四类证明要件事实的初步证据规范来源于英美法系,与我国司法实践已不相适应,应予修改完善。
2021年07期 v.41;No.416 16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徐静;
伴随着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实施,中国司法场域中的案例指导行为如火如荼。制度形成及其影响力发挥的关键在于制度形成背后的权力主体及其权力关系,其中权力主体及其分布关系到制度内部的权利义务结构和制度运行的逻辑,而权力关系及其配置则关系着制度的运行机理与效能。从司法判例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它受到来自国家、地方与社会三方主体及其力量的影响,这些权力主体及其权力关系不仅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也推动着制度从略带松散型悄然走向严整规范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静;
伴随着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实施,中国司法场域中的案例指导行为如火如荼。制度形成及其影响力发挥的关键在于制度形成背后的权力主体及其权力关系,其中权力主体及其分布关系到制度内部的权利义务结构和制度运行的逻辑,而权力关系及其配置则关系着制度的运行机理与效能。从司法判例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它受到来自国家、地方与社会三方主体及其力量的影响,这些权力主体及其权力关系不仅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也推动着制度从略带松散型悄然走向严整规范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细嘉;韩晶晶;
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因子的一种认知表达。对于红色基因,应该溯本追源,从内在与外在、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分析中,对其定义、表现形态、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首先从基因内隐形态和外显形态中分析红色基因的结构形态,继而在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基础上,探析红色基因具有的信念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本质内涵,最后从传承性、进化性、稳定性探究其基本特征。这是对红色基因概念进行深层次解释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进行研究和追寻的过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凝结、生成和发展的,被中国人民所认同、自觉遵循和传承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系统的先进因子。
2021年07期 v.41;No.416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黄细嘉;韩晶晶;
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因子的一种认知表达。对于红色基因,应该溯本追源,从内在与外在、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分析中,对其定义、表现形态、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首先从基因内隐形态和外显形态中分析红色基因的结构形态,继而在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基础上,探析红色基因具有的信念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本质内涵,最后从传承性、进化性、稳定性探究其基本特征。这是对红色基因概念进行深层次解释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进行研究和追寻的过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凝结、生成和发展的,被中国人民所认同、自觉遵循和传承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系统的先进因子。
2021年07期 v.41;No.416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郑士鹏;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百年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保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是党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结果,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整体,具有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意蕴。中国正处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应把握革命精神的灵魂,坚持革命精神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精神,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1年07期 v.41;No.416 195-20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士鹏;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百年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保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是党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结果,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整体,具有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意蕴。中国正处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应把握革命精神的灵魂,坚持革命精神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精神,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1年07期 v.41;No.416 195-20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江国华;罗栋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层级,是各项改革政策落实的前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乡镇政府在基层治理职能的现代化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治理职能定位与基层治理实际存在偏差、公共服务职能扩张与财政投入不匹配、基层治理力量下沉不足及治理理念未转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现代化转变,应通过治理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构建协同合作的乡镇治理模式以及完成治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四个方面的调整与实施,层层递进,以期实现乡镇政府基层治理职能的现代化转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20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江国华;罗栋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层级,是各项改革政策落实的前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乡镇政府在基层治理职能的现代化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治理职能定位与基层治理实际存在偏差、公共服务职能扩张与财政投入不匹配、基层治理力量下沉不足及治理理念未转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现代化转变,应通过治理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构建协同合作的乡镇治理模式以及完成治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四个方面的调整与实施,层层递进,以期实现乡镇政府基层治理职能的现代化转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20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李梦琰;战炤磊;
信息不对称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成因,腐败治理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撑。当前我国反腐工作面临信息来源碎片化、可信度低、查证成本高、缺乏统一规范、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腐败治理的效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开放透明的扁平化的信息传输体系,能够实现价值传输的泛化管控。合理运用区块链,能提高监督效用,打造"不敢腐"的监督利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建设"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全社会联动,开展"不想腐"的廉政教育。区块链在腐败治理领域中的有效运用还需一系列支撑条件,重点是优化腐败治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保障、清除利益与观念障碍等。
2021年07期 v.41;No.416 211-218+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梦琰;战炤磊;
信息不对称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成因,腐败治理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撑。当前我国反腐工作面临信息来源碎片化、可信度低、查证成本高、缺乏统一规范、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腐败治理的效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开放透明的扁平化的信息传输体系,能够实现价值传输的泛化管控。合理运用区块链,能提高监督效用,打造"不敢腐"的监督利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建设"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全社会联动,开展"不想腐"的廉政教育。区块链在腐败治理领域中的有效运用还需一系列支撑条件,重点是优化腐败治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保障、清除利益与观念障碍等。
2021年07期 v.41;No.416 211-218+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振生;陈雪丽;李丽清;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2011—2018年公立医院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公立医院生产效率进行估测,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未考虑社会职能产出会低估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各地公立医院生产效率在8年间有小幅增长,但增长的源泉不同,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助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均门诊费、参保人数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人均住院费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财政补助与生产效率之间不显著。为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应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应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对重症患者应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财政补助应建立"养事不养人"的补助方式等。
2021年07期 v.41;No.416 21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振生;陈雪丽;李丽清;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2011—2018年公立医院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公立医院生产效率进行估测,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未考虑社会职能产出会低估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各地公立医院生产效率在8年间有小幅增长,但增长的源泉不同,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助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均门诊费、参保人数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人均住院费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财政补助与生产效率之间不显著。为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应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应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对重症患者应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财政补助应建立"养事不养人"的补助方式等。
2021年07期 v.41;No.416 21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曹成竹;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侧重又因不同文艺类型在创作机制、传播途径和读者受众等方面的特性而有所差异。可以说"中国故事"在文艺实践中的显现方式是迫切的又是混杂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以及理论批评的介入才更有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既体现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又表征着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族寓言"诉求,从理论立场和文化导向方面影响了"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感觉结构"的明晰化和再度构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2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曹成竹;
威廉斯的"感觉结构"为理解"中国故事"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当代电影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种文艺实践中普遍萌生的感觉结构,总体上强调以新的视角和自觉的态度面对"中国性",表达"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和侧重又因不同文艺类型在创作机制、传播途径和读者受众等方面的特性而有所差异。可以说"中国故事"在文艺实践中的显现方式是迫切的又是混杂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以及理论批评的介入才更有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既体现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又表征着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族寓言"诉求,从理论立场和文化导向方面影响了"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感觉结构"的明晰化和再度构型。
2021年07期 v.41;No.416 2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华芳;
当今正处于读图时代,图像叙事成为叙事的主流之一。图像叙事给视觉元素赋予了叙事的意义和功能,由图像和叙事相结合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电影海报是对电影情节和主题进行阐释的图像语篇。电影海报的图像叙事方式及其美学意蕴,可以从构图意义、隐喻、海报服饰、图像化文字等方面展开讨论。构图意义体现了电影的内涵和美学风格。隐喻的修辞手法能实现美与情感的传达。服饰能够体现电影的社会时代背景并带给观众审美感悟。文字图像化的电影片名能够叙述电影情节和展现文字的笔画美韵。
2021年07期 v.41;No.416 2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胡华芳;
当今正处于读图时代,图像叙事成为叙事的主流之一。图像叙事给视觉元素赋予了叙事的意义和功能,由图像和叙事相结合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电影海报是对电影情节和主题进行阐释的图像语篇。电影海报的图像叙事方式及其美学意蕴,可以从构图意义、隐喻、海报服饰、图像化文字等方面展开讨论。构图意义体现了电影的内涵和美学风格。隐喻的修辞手法能实现美与情感的传达。服饰能够体现电影的社会时代背景并带给观众审美感悟。文字图像化的电影片名能够叙述电影情节和展现文字的笔画美韵。
2021年07期 v.41;No.416 2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水华;查明辉;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0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希望民办幼儿园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研究发现,当前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非普惠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保教费居高不下,师资状况令人担忧,举办者和教师缺乏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未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提供给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资源有限;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过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成本。因此,应通过加大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成本承担,多方面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经营成本,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提高教育费用分担能力,以推动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07期 v.41;No.416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水华;查明辉;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0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希望民办幼儿园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研究发现,当前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非普惠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保教费居高不下,师资状况令人担忧,举办者和教师缺乏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未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提供给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资源有限;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过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成本。因此,应通过加大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成本承担,多方面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经营成本,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提高教育费用分担能力,以推动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07期 v.41;No.416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