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 生态伦理思想的幸福之维

    张彭松;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利益与幸福的"环境法西斯主义",陷入缺失人文价值的道德责难。究其原因,生态伦理探究常常受制于或限定在"现代性"道德框架内的规范伦理范畴,无法进入超越"现代性"道德展开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伦理文化传承的历史视野中考察,遮蔽了生态伦理思想原本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幸福之维。通过对现代社会"幸福悖论"的伦理反思,并借助于生态文学、生态心理学,生态伦理沿着精神生态的价值凸显与幸福之维的内在指引,寻求以德配享幸福的伦理信念和道德实践。因之,生态伦理思想就不能止于生态价值论的外显层面,而要深入人类社会的"内部自然",唤醒或激活人与自然天然联结的"生态潜意识",探寻人对待自然的"环境美德",获得精神生态的内在平衡,逐步达到社会生活中消费适度、精神自足的生态幸福。

    2019年01期 v.39;No.386 5-1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生态伦理思想的幸福之维

    张彭松;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利益与幸福的"环境法西斯主义",陷入缺失人文价值的道德责难。究其原因,生态伦理探究常常受制于或限定在"现代性"道德框架内的规范伦理范畴,无法进入超越"现代性"道德展开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伦理文化传承的历史视野中考察,遮蔽了生态伦理思想原本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幸福之维。通过对现代社会"幸福悖论"的伦理反思,并借助于生态文学、生态心理学,生态伦理沿着精神生态的价值凸显与幸福之维的内在指引,寻求以德配享幸福的伦理信念和道德实践。因之,生态伦理思想就不能止于生态价值论的外显层面,而要深入人类社会的"内部自然",唤醒或激活人与自然天然联结的"生态潜意识",探寻人对待自然的"环境美德",获得精神生态的内在平衡,逐步达到社会生活中消费适度、精神自足的生态幸福。

    2019年01期 v.39;No.386 5-1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福柯的治理范式及其方法论启示

    翁寒冰;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法兰西学院系列讲座中,福柯从谱系学方法出发,以"治理范式"作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从治理的视角观之,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特殊的治理技艺,是治理实践建构的结果。通过治理范式的方法论透视,福柯一方面揭示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假象,另一方面强调治理实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能动的建构意义: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是历史宏观规律或经济必然规律机械决定的结果,而是通过治理实践建构并实现出来的社会现实,这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视角。同时,福柯对社会主义治理术的探讨也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

    2019年01期 v.39;No.38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福柯的治理范式及其方法论启示

    翁寒冰;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法兰西学院系列讲座中,福柯从谱系学方法出发,以"治理范式"作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从治理的视角观之,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特殊的治理技艺,是治理实践建构的结果。通过治理范式的方法论透视,福柯一方面揭示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假象,另一方面强调治理实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能动的建构意义: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是历史宏观规律或经济必然规律机械决定的结果,而是通过治理实践建构并实现出来的社会现实,这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视角。同时,福柯对社会主义治理术的探讨也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

    2019年01期 v.39;No.38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郑湘萍;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包含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性三大因素。它主张从整体视角建构多元正义理论,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关注全球化时代穷人和女性群体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坚持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态正义,推进全球正义进程,强调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地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正义现象出发,试图挖掘资本主义不正义现象背后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共同体利益立场来思考正义问题,主张建立一种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的分配体系,把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探讨,向往全球正义与地球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其正义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9年01期 v.39;No.386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郑湘萍;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包含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性三大因素。它主张从整体视角建构多元正义理论,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关注全球化时代穷人和女性群体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坚持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态正义,推进全球正义进程,强调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地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正义现象出发,试图挖掘资本主义不正义现象背后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共同体利益立场来思考正义问题,主张建立一种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的分配体系,把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探讨,向往全球正义与地球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其正义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9年01期 v.39;No.386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

    肖宁;

    "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隐而不显的哲学前提和基础,这一原则的形成吸收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首先站在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基础上批判黑格尔"自我活动"的"非对象性",又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拯救被费尔巴哈忽略的"活动"原则,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同时理解为"对象性活动"。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意义上谈论"对象性活动",而是将"对象性活动"诉诸现实劳动,将劳动的实现诉诸"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进而将真正的劳动规定为占有了对象本质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揭示了"对象性活动"的真实含义。

    2019年01期 v.39;No.386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

    肖宁;

    "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隐而不显的哲学前提和基础,这一原则的形成吸收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首先站在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基础上批判黑格尔"自我活动"的"非对象性",又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拯救被费尔巴哈忽略的"活动"原则,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同时理解为"对象性活动"。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意义上谈论"对象性活动",而是将"对象性活动"诉诸现实劳动,将劳动的实现诉诸"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进而将真正的劳动规定为占有了对象本质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揭示了"对象性活动"的真实含义。

    2019年01期 v.39;No.386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经济研究

  • 基于避税动机的利润转移行为研究——来自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经验证据

    潘红波;吴迪倩;

    基于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引起的税率变化,以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为样本,分析集团企业基于避税动机的利润转移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间税率差异扩大时,双方会开展更多基于非公允价格定价的关联交易,进而提高具有税率优势一方的税前利润水平;进一步地,对于内部税率优势扩大的集团企业,其整体利润水平也会较税率差异不变的集团企业更高,说明集团企业内部会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低税率的成员公司,进而降低整体税负,提升整体利润;最后,上述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民营企业中,国有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避税成本和风险、较弱的避税能力及动机,因而不会基于税率变化对利润分配水平进行调整。因此,政府需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切实给予企业更多的税费减免,降低税费。

    2019年01期 v.39;No.386 34-45+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避税动机的利润转移行为研究——来自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经验证据

    潘红波;吴迪倩;

    基于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引起的税率变化,以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为样本,分析集团企业基于避税动机的利润转移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间税率差异扩大时,双方会开展更多基于非公允价格定价的关联交易,进而提高具有税率优势一方的税前利润水平;进一步地,对于内部税率优势扩大的集团企业,其整体利润水平也会较税率差异不变的集团企业更高,说明集团企业内部会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低税率的成员公司,进而降低整体税负,提升整体利润;最后,上述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民营企业中,国有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避税成本和风险、较弱的避税能力及动机,因而不会基于税率变化对利润分配水平进行调整。因此,政府需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切实给予企业更多的税费减免,降低税费。

    2019年01期 v.39;No.386 34-45+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

    杨筝;

    基于Baker等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资源错配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理论机制检验发现:无论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地区视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加剧了资源错配;但从技术进步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这表明资源错配效应主导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拓展性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生产率损失更为严重。

    2019年01期 v.39;No.386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

    杨筝;

    基于Baker等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资源错配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理论机制检验发现:无论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地区视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加剧了资源错配;但从技术进步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这表明资源错配效应主导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拓展性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生产率损失更为严重。

    2019年01期 v.39;No.386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测度

    刘小瑜;彭瑛琪;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净利差收窄构成了商业银行盈利的严重利空因素,商业银行自身指标对盈利的影响程度不一,银行业垄断经营不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大型商业银行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能力更强。商业银行应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拓宽非利息收入的渠道,通过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科技布局提高客户黏性,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全面风险管理增强盈利能力。

    2019年01期 v.39;No.38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测度

    刘小瑜;彭瑛琪;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净利差收窄构成了商业银行盈利的严重利空因素,商业银行自身指标对盈利的影响程度不一,银行业垄断经营不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大型商业银行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能力更强。商业银行应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拓宽非利息收入的渠道,通过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科技布局提高客户黏性,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全面风险管理增强盈利能力。

    2019年01期 v.39;No.38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谢谋盛;刘伟明;王明;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及不同省份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外资利用四个层面分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湖北和江西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先增后减再增的"N型"特征,湖南则呈"正U型"特征。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口密度、科技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因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019年01期 v.39;No.386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谢谋盛;刘伟明;王明;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及不同省份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外资利用四个层面分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湖北和江西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先增后减再增的"N型"特征,湖南则呈"正U型"特征。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口密度、科技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因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019年01期 v.39;No.386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

    何风琴;邹奥博;

    通过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双重视角检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是否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以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影响,表现为影响方向上不均衡性和影响尺度上的不对称性,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产出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应理顺科研投入-产出转化机制、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创新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

    2019年01期 v.39;No.386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

    何风琴;邹奥博;

    通过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双重视角检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是否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以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影响,表现为影响方向上不均衡性和影响尺度上的不对称性,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科研投入-产出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应理顺科研投入-产出转化机制、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创新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

    2019年01期 v.39;No.386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_“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文学理论热点研究”专题三篇

  • 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及其文学生成物

    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心理重建解释学与当代哲学解释学形成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二者对意义的观点截然不同。我提出的文学解释学的意义观强调:意义是对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这是由意义形成过程中的对立观、中介观、第三说和生成论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究其实践品格来说是一种"事件",事件是主体间的对话、"谈判"、互释与融汇创新,阅读即事件。

    2019年01期 v.39;No.386 85-9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及其文学生成物

    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心理重建解释学与当代哲学解释学形成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二者对意义的观点截然不同。我提出的文学解释学的意义观强调:意义是对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这是由意义形成过程中的对立观、中介观、第三说和生成论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究其实践品格来说是一种"事件",事件是主体间的对话、"谈判"、互释与融汇创新,阅读即事件。

    2019年01期 v.39;No.386 85-9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李缙英;曾军;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2019年01期 v.39;No.386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李缙英;曾军;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2019年01期 v.39;No.386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意娜;

    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的努力中,少数民族古代文艺理论、多民族文学史观、口头传统理论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焦点。理论建设之路颇多起伏,学科设置局限、自身定位不明、学理性思考不足,导致文学批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理想。在学科越界扩容与转向的新环境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构需要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机遇,迎接新发展,实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2019年01期 v.39;No.386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意娜;

    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的努力中,少数民族古代文艺理论、多民族文学史观、口头传统理论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焦点。理论建设之路颇多起伏,学科设置局限、自身定位不明、学理性思考不足,导致文学批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理想。在学科越界扩容与转向的新环境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构需要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机遇,迎接新发展,实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2019年01期 v.39;No.386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

    王建国;

    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三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由此形成江州地区的隐逸诗派,而南阳籍隐士群体对江州隐逸文化的形成影响尤为深远。

    2019年01期 v.39;No.386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

    王建国;

    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三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由此形成江州地区的隐逸诗派,而南阳籍隐士群体对江州隐逸文化的形成影响尤为深远。

    2019年01期 v.39;No.386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明清易代之际山左文人风貌与诗风的嬗变

    马瑜理;

    明末结社之风盛行,莱阳宋继澄倡导"山左大社",社员受复社影响,诗歌创作上多有宗唐仿杜之作,气节上大都坚守正义。甲申之变,山左文人出路有三种情况:殉国者,多为山左大社成员,受复社气节激励与家风濡染显著;隐逸者,或避地山林著书课孙,或被迫守节身隐心不隐;仕清者,守志弃节,进退两难。文人风貌的变化是朝代更迭的客观因素及家族发展、文化传承、生存状况、复杂内心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对山左文人风貌、心态的考察,有助于认识明清之际诗风转变的轨迹,把握易代时士风与诗风的嬗变。

    2019年01期 v.39;No.386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明清易代之际山左文人风貌与诗风的嬗变

    马瑜理;

    明末结社之风盛行,莱阳宋继澄倡导"山左大社",社员受复社影响,诗歌创作上多有宗唐仿杜之作,气节上大都坚守正义。甲申之变,山左文人出路有三种情况:殉国者,多为山左大社成员,受复社气节激励与家风濡染显著;隐逸者,或避地山林著书课孙,或被迫守节身隐心不隐;仕清者,守志弃节,进退两难。文人风貌的变化是朝代更迭的客观因素及家族发展、文化传承、生存状况、复杂内心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对山左文人风貌、心态的考察,有助于认识明清之际诗风转变的轨迹,把握易代时士风与诗风的嬗变。

    2019年01期 v.39;No.386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论欧阳修的“好贤”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李昌舒;

    北宋以文治国,文官身份的士人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较之于魏晋隋唐的门阀士族,北宋士人大多出身庶族,经由科举考试跻身仕途。因此,出于维护、发展自己政治理想的需要,普遍有好贤荐才的特征,欧阳修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不仅通过个人发现、推荐贤才,而且通过诸多政策影响,培养更多的人才。欧阳修一生荐才无数,而且推荐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成为此后北宋政坛的主宰者,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大多继承了他的政治人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欧阳修的"好贤"对于北宋此后的政治走向具有深刻影响。

    2019年01期 v.39;No.386 126-13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欧阳修的“好贤”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李昌舒;

    北宋以文治国,文官身份的士人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较之于魏晋隋唐的门阀士族,北宋士人大多出身庶族,经由科举考试跻身仕途。因此,出于维护、发展自己政治理想的需要,普遍有好贤荐才的特征,欧阳修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不仅通过个人发现、推荐贤才,而且通过诸多政策影响,培养更多的人才。欧阳修一生荐才无数,而且推荐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成为此后北宋政坛的主宰者,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大多继承了他的政治人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欧阳修的"好贤"对于北宋此后的政治走向具有深刻影响。

    2019年01期 v.39;No.386 126-13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濌伯与贤相:常衮相业的宋代叙事

    陈晔;

    两《唐书》等关于常衮相业的早期主流文献中,其基本叙事由增官俸、辞赐予、绝咨访、严进用、贺祥瑞、争丧服六事构成,表达的主要态度倾向是讥议与责难。然而,这些事迹在宋代更多文献中所呈现出的面貌颇为复杂。不同性质文本因其具体的言说语境,或接受传统观点,将其当成一般性的典故征引;或重议其是非得失,借以探求恰当的为相作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在常衮任相叙事中将"公议"与"濌伯"相联系所引发的疑虑。这当中反映的问题既有词汇意义变化所带来的理解困难,也有宋人对理想宰相标准的调适。尽管常衮是否算贤相宋人并无一致看法,但宋以后的政治体制显然更容易接受常衮式的"守法"宰相。

    2019年01期 v.39;No.386 13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濌伯与贤相:常衮相业的宋代叙事

    陈晔;

    两《唐书》等关于常衮相业的早期主流文献中,其基本叙事由增官俸、辞赐予、绝咨访、严进用、贺祥瑞、争丧服六事构成,表达的主要态度倾向是讥议与责难。然而,这些事迹在宋代更多文献中所呈现出的面貌颇为复杂。不同性质文本因其具体的言说语境,或接受传统观点,将其当成一般性的典故征引;或重议其是非得失,借以探求恰当的为相作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在常衮任相叙事中将"公议"与"濌伯"相联系所引发的疑虑。这当中反映的问题既有词汇意义变化所带来的理解困难,也有宋人对理想宰相标准的调适。尽管常衮是否算贤相宋人并无一致看法,但宋以后的政治体制显然更容易接受常衮式的"守法"宰相。

    2019年01期 v.39;No.386 13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轻罪过”与“重罪过”:元代的诉讼分类与司法秩序

    郑鹏;

    元代刑名与婚田钱债等诉讼有着明显区别,但二者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更多是统一在公权裁决下的轻重、大小之别,即所谓的"轻罪过"与"重罪过"。相应的,元代司法制度中不同案件的诉讼程序亦没有严格区分,而是在某些环节有所差异,以及在审级制度下形成的"自理"与"奏报"的潜在分离。但在地方官员的司法实践中,不同诉讼案件又展现出相比制度设计更为明显的差异。从制度设计到现实司法秩序,元代的诉讼分类展现出十分复杂的图景,同时对明清时期有着重要影响。

    2019年01期 v.39;No.386 14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轻罪过”与“重罪过”:元代的诉讼分类与司法秩序

    郑鹏;

    元代刑名与婚田钱债等诉讼有着明显区别,但二者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更多是统一在公权裁决下的轻重、大小之别,即所谓的"轻罪过"与"重罪过"。相应的,元代司法制度中不同案件的诉讼程序亦没有严格区分,而是在某些环节有所差异,以及在审级制度下形成的"自理"与"奏报"的潜在分离。但在地方官员的司法实践中,不同诉讼案件又展现出相比制度设计更为明显的差异。从制度设计到现实司法秩序,元代的诉讼分类展现出十分复杂的图景,同时对明清时期有着重要影响。

    2019年01期 v.39;No.386 14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宏观调控法治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的转型

    冯辉;

    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平竞争的要求与法治政府的建设,促使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产业调控模式。从资金补贴到积分制的转变,展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在理念、机制和方法等多方面的进步。除了需克服长期资金补贴形成的路径依赖外,积分制调控还存在着权利交易机制设计尚不成熟、组织与监督成本较高、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和隐患。宏观调控法治化要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的积分制完善路径是:提升积分制调控的立法层级并构建调控内容的合理性审查制度;合理应对资金补贴形成的"双刃剑"效应,以分级限额和价格调节为核心完善积分交易规则;在组织和监督环节向行业协会合理分权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和信用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制度建设。

    2019年01期 v.39;No.386 156-16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宏观调控法治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的转型

    冯辉;

    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平竞争的要求与法治政府的建设,促使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产业调控模式。从资金补贴到积分制的转变,展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在理念、机制和方法等多方面的进步。除了需克服长期资金补贴形成的路径依赖外,积分制调控还存在着权利交易机制设计尚不成熟、组织与监督成本较高、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和隐患。宏观调控法治化要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的积分制完善路径是:提升积分制调控的立法层级并构建调控内容的合理性审查制度;合理应对资金补贴形成的"双刃剑"效应,以分级限额和价格调节为核心完善积分交易规则;在组织和监督环节向行业协会合理分权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和信用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制度建设。

    2019年01期 v.39;No.386 156-16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否定之否定:国资委监管职能之未来回归

    漆思剑;

    国家在国有企业之中具有三种职能,即国家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职能、国家所有权者监管职能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下的国资委是一个"具有监管职能的出资人"。《企业国有资产法》去除了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使之转变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从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来考察,把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只是权宜之计。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设计的监管体系中缺乏专门的行政监管机构,导致难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常态化监管。在未来,国资委应该定位为"干净的监管人"。国资委监管职能"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符合国家职能分离和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国资委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其监管职能的回归。

    2019年01期 v.39;No.386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否定之否定:国资委监管职能之未来回归

    漆思剑;

    国家在国有企业之中具有三种职能,即国家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职能、国家所有权者监管职能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下的国资委是一个"具有监管职能的出资人"。《企业国有资产法》去除了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使之转变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从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来考察,把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只是权宜之计。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设计的监管体系中缺乏专门的行政监管机构,导致难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常态化监管。在未来,国资委应该定位为"干净的监管人"。国资委监管职能"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符合国家职能分离和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国资委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其监管职能的回归。

    2019年01期 v.39;No.386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出口退税的合规性问题研究

    徐泉;陈颖洪;

    出口退税的基本规则在于通过退还出口商品的间接税以避免双重征税,中国出口退税除此功能外,还通过不彻底退税在事实上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从国际法层面而言,中国出口退税的不彻底退税率并未违背WTO规则,但在具体制度形式上与WTO的要求存在差距。从国内法层面而言,中国出口退税未能符合税收法定原则,同时在授权立法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基于出口退税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中国出口退税的完善应当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的调节功能,并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与此同时,中国出口退税应当加强立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立法层次并规范授权立法。

    2019年01期 v.39;No.386 174-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出口退税的合规性问题研究

    徐泉;陈颖洪;

    出口退税的基本规则在于通过退还出口商品的间接税以避免双重征税,中国出口退税除此功能外,还通过不彻底退税在事实上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从国际法层面而言,中国出口退税的不彻底退税率并未违背WTO规则,但在具体制度形式上与WTO的要求存在差距。从国内法层面而言,中国出口退税未能符合税收法定原则,同时在授权立法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基于出口退税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中国出口退税的完善应当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的调节功能,并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与此同时,中国出口退税应当加强立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立法层次并规范授权立法。

    2019年01期 v.39;No.386 174-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限定的实证考察与改进路径

    邢钢;

    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限定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关事项是否属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列明调整的事项面临再次识别和归类,同一事项是否属于第14条调整事项存在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这是由于第14条所列明调整事项过于笼统、简略和抽象所致。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确立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客观标准,尽可能扩大和细化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列举事项,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的方式列举公司适用法所调整的事项,这是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限定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问题的正确路径。

    2019年01期 v.39;No.386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限定的实证考察与改进路径

    邢钢;

    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限定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关事项是否属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列明调整的事项面临再次识别和归类,同一事项是否属于第14条调整事项存在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这是由于第14条所列明调整事项过于笼统、简略和抽象所致。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确立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客观标准,尽可能扩大和细化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列举事项,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的方式列举公司适用法所调整的事项,这是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限定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问题的正确路径。

    2019年01期 v.39;No.386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法律制度之重构

    曾祥生;苏沂琦;

    伴随着投资市场的日趋活跃,隐名出资行为频繁发生。对于隐名出资之股东身份的认定标准,学界存在不同学术观点,司法实务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严重,这既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不利于建构健康、有序、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隐名股东的成因极其复杂,不同成因对于其身份认定具有重要价值,从大量司法案例情况看,当事人选择隐名的动机纷繁复杂,可以将其区分为十种不同情形。隐名股东身份的确认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重大的利益纠葛,其身份认定包括实质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两项标准,且必须综合考量及平衡各方利益,在类型区分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2019年01期 v.39;No.386 193-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0 ]
  • 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法律制度之重构

    曾祥生;苏沂琦;

    伴随着投资市场的日趋活跃,隐名出资行为频繁发生。对于隐名出资之股东身份的认定标准,学界存在不同学术观点,司法实务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严重,这既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不利于建构健康、有序、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隐名股东的成因极其复杂,不同成因对于其身份认定具有重要价值,从大量司法案例情况看,当事人选择隐名的动机纷繁复杂,可以将其区分为十种不同情形。隐名股东身份的确认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重大的利益纠葛,其身份认定包括实质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两项标准,且必须综合考量及平衡各方利益,在类型区分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2019年01期 v.39;No.386 193-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线

    丛松日;李昭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结构性失衡又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现。解决"不平衡"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分析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加强制度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简政放权制度,以求平衡制度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供需结构;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9年01期 v.39;No.386 204-21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线

    丛松日;李昭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结构性失衡又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现。解决"不平衡"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分析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加强制度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简政放权制度,以求平衡制度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供需结构;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9年01期 v.39;No.386 204-21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蕴

    郭杰忠;于东;郭宗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01期 v.39;No.386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蕴

    郭杰忠;于东;郭宗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01期 v.39;No.386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基于集体行为理论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

    袁蕊;徐艳玲;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群体情绪的释放和群体行为的激情表现,与直接利益冲突相比,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共同点是和原发事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针对当前中国各类群体性事件,以勒庞、布鲁默为代表的集体行为理论有关心理层面的研究,为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无直接利益冲突"爆发的宏观层面根源已然是物质利益的博弈与重构,深层次指向社会公平正义,微观层面是不满情绪的蔓延和累积。因此,防范、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应该注重标本兼治。

    2019年01期 v.39;No.386 21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集体行为理论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

    袁蕊;徐艳玲;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群体情绪的释放和群体行为的激情表现,与直接利益冲突相比,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共同点是和原发事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针对当前中国各类群体性事件,以勒庞、布鲁默为代表的集体行为理论有关心理层面的研究,为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无直接利益冲突"爆发的宏观层面根源已然是物质利益的博弈与重构,深层次指向社会公平正义,微观层面是不满情绪的蔓延和累积。因此,防范、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应该注重标本兼治。

    2019年01期 v.39;No.386 21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的抽样调查

    周水平;徐新峰;

    农民合作社禀赋是影响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西省224份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社员文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越强烈,参与程度也越高;随着合作社注册资金的增加,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和参与程度都会显著提升;拥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意愿和参与程度更高;合作社的供货规模会促进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会降低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

    2019年01期 v.39;No.386 227-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的抽样调查

    周水平;徐新峰;

    农民合作社禀赋是影响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西省224份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社员文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越强烈,参与程度也越高;随着合作社注册资金的增加,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和参与程度都会显著提升;拥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意愿和参与程度更高;合作社的供货规模会促进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会降低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

    2019年01期 v.39;No.386 227-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研究

  • 论大数据视阈下公职人员腐败治理

    廖晓明;郑燕;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新形势下腐败形式更加隐蔽和复杂,对腐败治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职人员腐败既与其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和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形成的内动力有关,又与个别地区和部门监督失灵产生的外部条件有关。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海量数据消除公职人员的侥幸心理,使用云计算破解他们的从众心理,通过数据结构的多样性分析解决外部监督不力的问题。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规范的数据处理机制、合理的数据使用机制、有效的数据监管机制是实现腐败问题数据治理的有效路径。

    2019年01期 v.39;No.386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论大数据视阈下公职人员腐败治理

    廖晓明;郑燕;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新形势下腐败形式更加隐蔽和复杂,对腐败治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职人员腐败既与其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和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形成的内动力有关,又与个别地区和部门监督失灵产生的外部条件有关。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海量数据消除公职人员的侥幸心理,使用云计算破解他们的从众心理,通过数据结构的多样性分析解决外部监督不力的问题。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规范的数据处理机制、合理的数据使用机制、有效的数据监管机制是实现腐败问题数据治理的有效路径。

    2019年01期 v.39;No.386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海外传真

  • 计算机建模协助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奈杰尔·吉尔伯特;佩特拉·阿维韦尔布;贾晗;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型被协助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研究表明,计算机模型之所以能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允许政策制定者在虚拟世界中先行先试,这与随机对照试验(RCT)和政策试点相比无疑具有更大优势。在政策建模实践中提炼出的一般性经验包括:设计和使用模型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对政策的解读而不仅仅在于它所生成的数字;模型是在一定的抽象条件下设计的;尽管有时会缺乏用于校验的相关数据,但建模仍然是有价值的;建模的协作性要求使得模型被用于满足建模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目的的可能性增大;需要注意建模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仔细考量公共政策建模涉及的道德问题。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建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如想将其潜能充分释放,则需要将计算机建模与政策制定的内在文化相融合。

    2019年01期 v.39;No.386 24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计算机建模协助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奈杰尔·吉尔伯特;佩特拉·阿维韦尔布;贾晗;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型被协助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研究表明,计算机模型之所以能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允许政策制定者在虚拟世界中先行先试,这与随机对照试验(RCT)和政策试点相比无疑具有更大优势。在政策建模实践中提炼出的一般性经验包括:设计和使用模型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对政策的解读而不仅仅在于它所生成的数字;模型是在一定的抽象条件下设计的;尽管有时会缺乏用于校验的相关数据,但建模仍然是有价值的;建模的协作性要求使得模型被用于满足建模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目的的可能性增大;需要注意建模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仔细考量公共政策建模涉及的道德问题。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建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如想将其潜能充分释放,则需要将计算机建模与政策制定的内在文化相融合。

    2019年01期 v.39;No.386 24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江西社会科学》是创刊于1980年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目前所设主要栏目有:学子语类、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海外传真等,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就以上栏目赐稿。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请作者来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2019年01期 v.39;No.3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江西社会科学》是创刊于1980年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目前所设主要栏目有:学子语类、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海外传真等,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就以上栏目赐稿。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请作者来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2019年01期 v.39;No.3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毕业展系列招贴

    徐进;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毕业展系列招贴

    徐进;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棠堂金属新中式椅

    陈振益;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棠堂金属新中式椅

    陈振益;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爽爽作品选登

    陈爽爽;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爽爽作品选登

    陈爽爽;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沛作品选登

    张俊沛;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沛作品选登

    张俊沛;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EC体系在大学生创新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评《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周潇烨;

    <正>赵纪新主编《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从量化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系统梳理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解析全方位优化管理法(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的理论内涵,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从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五阶段入手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和管理普遍比较僵化,亟

    2019年01期 v.39;No.38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OEC体系在大学生创新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评《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周潇烨;

    <正>赵纪新主编《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从量化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系统梳理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解析全方位优化管理法(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的理论内涵,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从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五阶段入手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和管理普遍比较僵化,亟

    2019年01期 v.39;No.38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倪要武作品选登

    倪要武;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要武作品选登

    倪要武;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机构的发展研究——谈《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胡昌桢;

    <正>丁伟所著《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1915-1946年)》(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将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事业作为研究重点,对读者理解当时的英语函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该书内容详实,层次鲜明。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的侧重点是研究背景及办学条件,旨在准确地定位主客观条件;第二章是对社会变迁中的办学经历重点研究,分析了英语函授教育的四个阶

    2019年01期 v.39;No.386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机构的发展研究——谈《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胡昌桢;

    <正>丁伟所著《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1915-1946年)》(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将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事业作为研究重点,对读者理解当时的英语函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该书内容详实,层次鲜明。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的侧重点是研究背景及办学条件,旨在准确地定位主客观条件;第二章是对社会变迁中的办学经历重点研究,分析了英语函授教育的四个阶

    2019年01期 v.39;No.386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滢滢作品选登

    汪滢滢;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汪滢滢作品选登

    汪滢滢;

    <正>~~

    2019年01期 v.39;No.386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翻译教学中文学翻译的原则及重要性研究——评《翻译教学原理及其文学应用研究》

    张敏;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对外交流的需求日益广泛,国家对翻译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向世界前沿迈进,这对翻译教学中的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赵丹著《翻译教学原理及其文学应用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紧跟时代需求,对英汉翻译教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文学

    2019年01期 v.39;No.386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翻译教学中文学翻译的原则及重要性研究——评《翻译教学原理及其文学应用研究》

    张敏;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对外交流的需求日益广泛,国家对翻译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向世界前沿迈进,这对翻译教学中的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赵丹著《翻译教学原理及其文学应用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紧跟时代需求,对英汉翻译教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文学

    2019年01期 v.39;No.386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