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作品选登

哲学研究

  • 认识和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

    邱耕田;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的论断,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人对自然而言具有的能动改造性;马克思提出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论断,则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具有的"统一性"或"一体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是我们准确把握和有效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阐释的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受动性"的思想以及恩格斯强调的"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平等身份看待并善待自然界、自觉主动地建设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根本的实践遵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双统一"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予以把握。

    2018年11期 v.38;No.384 5-1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认识和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

    邱耕田;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的论断,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人对自然而言具有的能动改造性;马克思提出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论断,则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具有的"统一性"或"一体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是我们准确把握和有效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阐释的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受动性"的思想以及恩格斯强调的"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平等身份看待并善待自然界、自觉主动地建设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根本的实践遵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双统一"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予以把握。

    2018年11期 v.38;No.384 5-1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利益进路与同意进路:政治正当性的两种研究方法

    杨伟清;

    在证成政治正当性时,人们通常诉求两种完全不同的进路,一种可称为利益进路,另一种则是同意进路。按照利益进路,正因为国家能提供人们必需的一些最基本的利益,它因此就有统治的权利。而从同意进路的角度看,只有当人们对某个国家的统治表示同意时,它才有正当的权利来执政。这两种进路各有缺陷。利益进路有悖于人们深为珍视的个人自主性原则,而个人的同意在一些时候不足以决定性地建立起规范性关系。需要将这两种进路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证成政治正当性。利益进路指向的是政治正当性的客观面向,而同意进路刻画的是政治正当性的主观面向。这两个面向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2018年11期 v.38;No.384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益进路与同意进路:政治正当性的两种研究方法

    杨伟清;

    在证成政治正当性时,人们通常诉求两种完全不同的进路,一种可称为利益进路,另一种则是同意进路。按照利益进路,正因为国家能提供人们必需的一些最基本的利益,它因此就有统治的权利。而从同意进路的角度看,只有当人们对某个国家的统治表示同意时,它才有正当的权利来执政。这两种进路各有缺陷。利益进路有悖于人们深为珍视的个人自主性原则,而个人的同意在一些时候不足以决定性地建立起规范性关系。需要将这两种进路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证成政治正当性。利益进路指向的是政治正当性的客观面向,而同意进路刻画的是政治正当性的主观面向。这两个面向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2018年11期 v.38;No.384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斯宾诺莎与海德格尔:奈格里与阿甘本政治理论的不同基调

    宋晓杰;

    在理解生命政治和主权权力、制宪力和宪制权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上,虽然阿甘本和奈格里的政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试图将传统政治的二元区分模式引向一个未分化的原初领域。但前者主要追随海德格尔,建基于以潜能和空无为形式的生命和存在模式,它们与主权权力不可分割,且总是与自身的不可能或非是相连,因而其本源结构内部必然携带着不可消除的自我否定性和缺失性根基;后者则力图激活斯宾诺莎,始终诉诸人类创构性力量的纯粹内在性与肯定性的存在和生命空间,它们通过自身的绝对充足性和自主性张力,彻底拒绝主权权力的超越秩序,完全消解政治规划中的任何否定性和消极性基调。从本质上看,二者的实质分歧源于彻底对立的存在模式和生命形式,而奈格里视域中斯宾诺莎与海德格尔的激烈对抗则充分揭示了它们无法通约的根本原因。

    2018年11期 v.38;No.384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斯宾诺莎与海德格尔:奈格里与阿甘本政治理论的不同基调

    宋晓杰;

    在理解生命政治和主权权力、制宪力和宪制权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上,虽然阿甘本和奈格里的政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试图将传统政治的二元区分模式引向一个未分化的原初领域。但前者主要追随海德格尔,建基于以潜能和空无为形式的生命和存在模式,它们与主权权力不可分割,且总是与自身的不可能或非是相连,因而其本源结构内部必然携带着不可消除的自我否定性和缺失性根基;后者则力图激活斯宾诺莎,始终诉诸人类创构性力量的纯粹内在性与肯定性的存在和生命空间,它们通过自身的绝对充足性和自主性张力,彻底拒绝主权权力的超越秩序,完全消解政治规划中的任何否定性和消极性基调。从本质上看,二者的实质分歧源于彻底对立的存在模式和生命形式,而奈格里视域中斯宾诺莎与海德格尔的激烈对抗则充分揭示了它们无法通约的根本原因。

    2018年11期 v.38;No.384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与社会关系运动的社会经济根源

    戴建平;

    贝尔纳被公认为科学的社会关系运动(SRS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后来被称为贝尔纳主义)是SRS运动的核心理论。我国学术界对贝尔纳的主要思想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缺乏对孕育贝尔纳主义的SRS运动的深入探析。显然,理清20世纪上半叶SRS运动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有助于准确理解和判断这场伟大运动提出的包括贝尔纳主义在内的各种主张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英国SRS运动的兴起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经济危机的结果。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科学界逐渐认识到英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国科学制度和文化脱离了社会和经济现实。SRS运动早期阶段的代表人物对英国科学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上流科学"观念提出了反思和批评,倡导科学帝国主义,最终在英国科学界掀起了科学的社会关系运动。贝尔纳的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显然是早期SRS运动的产物。

    2018年11期 v.38;No.384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与社会关系运动的社会经济根源

    戴建平;

    贝尔纳被公认为科学的社会关系运动(SRS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后来被称为贝尔纳主义)是SRS运动的核心理论。我国学术界对贝尔纳的主要思想理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缺乏对孕育贝尔纳主义的SRS运动的深入探析。显然,理清20世纪上半叶SRS运动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有助于准确理解和判断这场伟大运动提出的包括贝尔纳主义在内的各种主张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英国SRS运动的兴起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经济危机的结果。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科学界逐渐认识到英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国科学制度和文化脱离了社会和经济现实。SRS运动早期阶段的代表人物对英国科学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上流科学"观念提出了反思和批评,倡导科学帝国主义,最终在英国科学界掀起了科学的社会关系运动。贝尔纳的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显然是早期SRS运动的产物。

    2018年11期 v.38;No.384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理想国》的认知结构与教育理念

    杨涵深;

    《理想国》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作品。在该书中,柏拉图以追寻正义的本质为线索,以辩论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念世界,并提出理想城邦的设想。在理想城邦的设想背后,是柏拉图对世界本质、灵魂和教育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人类认识真实世界需要灵魂进行一次关键的转向,理想城邦的建设则需要灵魂进行第二次关键转向,而教育则是实现灵魂两次转向的关键所在。

    2018年11期 v.38;No.38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理想国》的认知结构与教育理念

    杨涵深;

    《理想国》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作品。在该书中,柏拉图以追寻正义的本质为线索,以辩论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念世界,并提出理想城邦的设想。在理想城邦的设想背后,是柏拉图对世界本质、灵魂和教育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人类认识真实世界需要灵魂进行一次关键的转向,理想城邦的建设则需要灵魂进行第二次关键转向,而教育则是实现灵魂两次转向的关键所在。

    2018年11期 v.38;No.38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风险分析与防范

    闫泽涛;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分析,发现中国经济正在累积形成五大结构性风险:社会融资结构问题演化成经济主体财务风险;行业发展结构性失衡催生行业性泡沫风险;银行业超额高利润推升实体经济部门盈利能力恶化风险;行业性泡沫稀释后引发内生性通货膨胀风险;国民财富分配结构性失衡导致需求结构扭曲风险。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其形成的五大结构性经济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关联,需切实增强实体经济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向市场主导型方向发展、大力调整和优化国民财富分配结构、积极促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四大综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

    2018年11期 v.38;No.384 53-61+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风险分析与防范

    闫泽涛;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分析,发现中国经济正在累积形成五大结构性风险:社会融资结构问题演化成经济主体财务风险;行业发展结构性失衡催生行业性泡沫风险;银行业超额高利润推升实体经济部门盈利能力恶化风险;行业性泡沫稀释后引发内生性通货膨胀风险;国民财富分配结构性失衡导致需求结构扭曲风险。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其形成的五大结构性经济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关联,需切实增强实体经济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向市场主导型方向发展、大力调整和优化国民财富分配结构、积极促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四大综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

    2018年11期 v.38;No.384 53-61+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国博弈下的天然气贸易态势及中国对策分析

    马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出:发展清洁型能源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而天然气作为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型能源,已成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随着美国对"全球化战略"的再定义和全球天然气消费的不断增长,基于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天然气国际贸易态势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正确认识和处理跨新型大国间关系和跨国间的天然气贸易流转,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018年11期 v.38;No.384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大国博弈下的天然气贸易态势及中国对策分析

    马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出:发展清洁型能源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而天然气作为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型能源,已成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随着美国对"全球化战略"的再定义和全球天然气消费的不断增长,基于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天然气国际贸易态势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正确认识和处理跨新型大国间关系和跨国间的天然气贸易流转,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018年11期 v.38;No.384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与能源化双重视角下的国内粮食安全研究

    高群;曾明;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选取全球化属性和能源化属性兼具的玉米作为粮食市场的典型代表。利用2008—2017年数据,基于VAR-BEKK-GARCH(1,1)模型,从全球化、能源化双重维度考察粮食市场相关价格的联动与溢出效应,并识别溢出效应的类别、方向、作用程度,实证表明:能源市场和中国粮食市场各自对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单向价格均值溢出,国际粮食市场已然成为生物质能源和国内粮市价格变动指示器。生物质能源和中外粮食市场价格均受到自身往期价格较大的影响,且三大价格序列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生物质能源市场对国际粮市、国际粮市对中国粮市均表现为ARCH和GARCH类兼具的波动溢出,而生物质能源市场对中国粮食价格仅表现为GARCH类波动溢出。未来,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建议从全球化、能源化双重维度构建国内粮食价格预测预警体系。

    2018年11期 v.38;No.384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与能源化双重视角下的国内粮食安全研究

    高群;曾明;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选取全球化属性和能源化属性兼具的玉米作为粮食市场的典型代表。利用2008—2017年数据,基于VAR-BEKK-GARCH(1,1)模型,从全球化、能源化双重维度考察粮食市场相关价格的联动与溢出效应,并识别溢出效应的类别、方向、作用程度,实证表明:能源市场和中国粮食市场各自对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单向价格均值溢出,国际粮食市场已然成为生物质能源和国内粮市价格变动指示器。生物质能源和中外粮食市场价格均受到自身往期价格较大的影响,且三大价格序列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生物质能源市场对国际粮市、国际粮市对中国粮市均表现为ARCH和GARCH类兼具的波动溢出,而生物质能源市场对中国粮食价格仅表现为GARCH类波动溢出。未来,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建议从全球化、能源化双重维度构建国内粮食价格预测预警体系。

    2018年11期 v.38;No.384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李智明;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并非简单地以"创造"或是"抑制"就能概之。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发展决定了其对就业影响从历史角度借鉴指导的不可靠性。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文献以及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两者实际为总体"抑制",某段时期为"抑制"与"创造"交替的特征。但由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供需条件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影响了对两者关系的准确判断。而随着这几个条件的稳定,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替代人力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很关键。

    2018年11期 v.38;No.384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李智明;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并非简单地以"创造"或是"抑制"就能概之。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发展决定了其对就业影响从历史角度借鉴指导的不可靠性。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文献以及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两者实际为总体"抑制",某段时期为"抑制"与"创造"交替的特征。但由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供需条件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影响了对两者关系的准确判断。而随着这几个条件的稳定,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替代人力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很关键。

    2018年11期 v.38;No.384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PPP项目评价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张婷;尹伟洁;

    物有所值(VFM)评价作为PPP项目的评价标准,在我国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2008—2017年间收录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266篇PPP项目VFM研究的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外VFM研究的现状、演进与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国内外VFM研究的发文量呈先低后高的阶段性特点;国外的研究较为完整,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PSC测算法的优化及VFM关键因素分析等;国内的研究主题集中,共现网络重叠度较高,前沿分支较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VFM评价方法的适用性、PPP项目特性对VFM的影响及PSC测算法的引进。未来国内VFM研究方向应为:针对区域差异和行业特征设置VFM评价标准;开展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研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VFM评价理念。

    2018年11期 v.38;No.38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PPP项目评价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张婷;尹伟洁;

    物有所值(VFM)评价作为PPP项目的评价标准,在我国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2008—2017年间收录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266篇PPP项目VFM研究的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外VFM研究的现状、演进与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国内外VFM研究的发文量呈先低后高的阶段性特点;国外的研究较为完整,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PSC测算法的优化及VFM关键因素分析等;国内的研究主题集中,共现网络重叠度较高,前沿分支较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VFM评价方法的适用性、PPP项目特性对VFM的影响及PSC测算法的引进。未来国内VFM研究方向应为:针对区域差异和行业特征设置VFM评价标准;开展全生命周期的VFM评价研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VFM评价理念。

    2018年11期 v.38;No.38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_唐宋诗词与后世的接受[三篇]

  • 试论唐诗第三家的定位与接受

    王宏林;

    对唐诗第三家的定位与接受是唐诗接受学研究的焦点。中晚唐时期,李白、杜甫作为唐代最优秀的两位诗人渐成公论,但对于谁是第三家并没有形成共识,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白居易均一度受到推崇。宋元时期,韩愈被众多诗论家推举为李杜之下的最优秀诗人。明清时期,王维和白居易先后被标举为唐诗第三家。现代学术建立之后,白居易、李商隐分别在一些文学史中独立成章,隐隐处于与李、杜鼎立为三的位置。唐诗第三家的变化,与时代审美思潮及创作风尚息息相关,宋人对韩诗的效仿,明清格调派"诗必盛唐"的核心主张,清代对"诗教"传统的推崇,新中国成立后对政治标准的强调以及现代文学史家回归文学本位的编撰理念,分别是韩愈、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成为唐诗第三家的关键因素。

    2018年11期 v.38;No.384 94-10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唐诗第三家的定位与接受

    王宏林;

    对唐诗第三家的定位与接受是唐诗接受学研究的焦点。中晚唐时期,李白、杜甫作为唐代最优秀的两位诗人渐成公论,但对于谁是第三家并没有形成共识,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白居易均一度受到推崇。宋元时期,韩愈被众多诗论家推举为李杜之下的最优秀诗人。明清时期,王维和白居易先后被标举为唐诗第三家。现代学术建立之后,白居易、李商隐分别在一些文学史中独立成章,隐隐处于与李、杜鼎立为三的位置。唐诗第三家的变化,与时代审美思潮及创作风尚息息相关,宋人对韩诗的效仿,明清格调派"诗必盛唐"的核心主张,清代对"诗教"传统的推崇,新中国成立后对政治标准的强调以及现代文学史家回归文学本位的编撰理念,分别是韩愈、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成为唐诗第三家的关键因素。

    2018年11期 v.38;No.384 94-10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与再接受:闻一多与当代唐诗文献学的形成

    白金;

    闻一多在唐诗文献学研究中,改变了古典形态唐诗文献学的研究方式,扩展了唐诗文献学的史料范围,给唐诗整理与研究特别是清编《全唐诗》的整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以作家考证、作品甄辨、作品辑补为核心内容,采用史料爬梳、文献整理、文字训诂等文献考据的方法进行研究,建构了崭新的唐诗文献学学科体系。这种新的研究理路对当代阐释唐诗历史风貌与诗学艺术,对唐诗在新文化背景下的再接受都带来重大启发,也对当代唐诗文献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唐诗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2018年11期 v.38;No.384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与再接受:闻一多与当代唐诗文献学的形成

    白金;

    闻一多在唐诗文献学研究中,改变了古典形态唐诗文献学的研究方式,扩展了唐诗文献学的史料范围,给唐诗整理与研究特别是清编《全唐诗》的整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以作家考证、作品甄辨、作品辑补为核心内容,采用史料爬梳、文献整理、文字训诂等文献考据的方法进行研究,建构了崭新的唐诗文献学学科体系。这种新的研究理路对当代阐释唐诗历史风貌与诗学艺术,对唐诗在新文化背景下的再接受都带来重大启发,也对当代唐诗文献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唐诗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2018年11期 v.38;No.384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诗中的长题对其诗歌接受的影响研究——以苏轼诗歌为中心

    张鹏宇;

    由于宋代科举考试对诗赋的贬抑及诗人自身欲寻求诗歌艺术的突破等原因,一部分宋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随性而抒发,表现之一就是诗歌的题目相当冗长。但由于传播的便利性原则的规律使然,这些长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诗歌在当时和后世的接受有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宋诗的印象。苏轼就是这些喜用长题的宋代诗人中的典型代表,尽管诗歌长题是苏轼"以文为诗"的一种艺术拓殖,但长题还是对这部分诗歌传播接受的不利影响甚大;尽管如此,从在宋代及之后的元明清的苏轼诗歌接受过程来看,苏轼诗歌也在不同的声音中成就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2018年11期 v.38;No.38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诗中的长题对其诗歌接受的影响研究——以苏轼诗歌为中心

    张鹏宇;

    由于宋代科举考试对诗赋的贬抑及诗人自身欲寻求诗歌艺术的突破等原因,一部分宋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随性而抒发,表现之一就是诗歌的题目相当冗长。但由于传播的便利性原则的规律使然,这些长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诗歌在当时和后世的接受有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宋诗的印象。苏轼就是这些喜用长题的宋代诗人中的典型代表,尽管诗歌长题是苏轼"以文为诗"的一种艺术拓殖,但长题还是对这部分诗歌传播接受的不利影响甚大;尽管如此,从在宋代及之后的元明清的苏轼诗歌接受过程来看,苏轼诗歌也在不同的声音中成就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2018年11期 v.38;No.38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电子媒介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性

    杨拓;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媒介的重心也正在经历着从非电子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转变,媒介自身主体理性慢慢开始觉醒。文学开始呈现出在不同媒介间转换的现象,文本由单一的媒介性走向了跨媒介性。在不同媒介下的文本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学样式、新的文学审美,为文学未来的发展产生新的助力。因此,如何看待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性转变,将会成为研究文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018年11期 v.38;No.38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电子媒介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性

    杨拓;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媒介的重心也正在经历着从非电子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转变,媒介自身主体理性慢慢开始觉醒。文学开始呈现出在不同媒介间转换的现象,文本由单一的媒介性走向了跨媒介性。在不同媒介下的文本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文学样式、新的文学审美,为文学未来的发展产生新的助力。因此,如何看待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性转变,将会成为研究文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018年11期 v.38;No.38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女性形象与“五四”文学传统——以子君、陈白露、颂莲为例

    黄传波;

    基于启蒙立场,"五四"先哲看到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的一面。在现代文学书写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传统被承继下来。以现代文学中子君、陈白露、颂莲三个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例,新女性觉醒后的自我定位模糊,女性解放面临精神自由与物质化困境的冲突,她们虽有娜拉式自由发展的主体性诉求,但最终无法摆脱"第二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他塑"视角更深刻地揭示了新女性在进行人格自我定位时所面临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阻力。

    2018年11期 v.38;No.384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女性形象与“五四”文学传统——以子君、陈白露、颂莲为例

    黄传波;

    基于启蒙立场,"五四"先哲看到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的一面。在现代文学书写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传统被承继下来。以现代文学中子君、陈白露、颂莲三个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例,新女性觉醒后的自我定位模糊,女性解放面临精神自由与物质化困境的冲突,她们虽有娜拉式自由发展的主体性诉求,但最终无法摆脱"第二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他塑"视角更深刻地揭示了新女性在进行人格自我定位时所面临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阻力。

    2018年11期 v.38;No.384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太昊伏羲氏与王朝合法性

    杜谆;

    君权神授时代,"受命于天"是王朝宣示合法性的重要方式。历代王朝借助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理论和实践,来证明君主们的"受命于天"。出于政权更迭的需要,原无关涉的太昊与伏羲在五德终始说中合体成太昊伏羲氏,以帝王之首的身份助力新生政权的稳定。每当皇嗣艰难,王朝统治者举行高禖祀祭拜太昊伏羲氏,祈求皇子以继承大统。尤其是政权合法性遭遇挑战时,更需祈神赐予受天命之皇子以维系万方。为从治统上证明王朝合法性,统治者建构了以太昊伏羲氏为首的帝王世系,并通过陵祀和庙祀以明治统之绪,寄望王朝在政治祖先的荫庇下千秋万代。

    2018年11期 v.38;No.384 125-13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昊伏羲氏与王朝合法性

    杜谆;

    君权神授时代,"受命于天"是王朝宣示合法性的重要方式。历代王朝借助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理论和实践,来证明君主们的"受命于天"。出于政权更迭的需要,原无关涉的太昊与伏羲在五德终始说中合体成太昊伏羲氏,以帝王之首的身份助力新生政权的稳定。每当皇嗣艰难,王朝统治者举行高禖祀祭拜太昊伏羲氏,祈求皇子以继承大统。尤其是政权合法性遭遇挑战时,更需祈神赐予受天命之皇子以维系万方。为从治统上证明王朝合法性,统治者建构了以太昊伏羲氏为首的帝王世系,并通过陵祀和庙祀以明治统之绪,寄望王朝在政治祖先的荫庇下千秋万代。

    2018年11期 v.38;No.384 125-13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汉代文吏的流变——兼论“儒法合流”的路径选择

    李巍涛;

    秦代以降,文吏成为帝国体系存续不可或缺的因素,汉代文吏的演变以一种鲜活的形态呈现出汉代社会思潮的变革,更作为一个例证,说明了"儒法合流"的路径选择并非由一二智者主导,不应做"人治"之维的简单描述,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尝试与博弈之后的历史选择与文化自觉。前人有关汉代法制思想变迁、"儒法合流"的叙述已经非常详尽,但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选择一个关联性强的文化主体加以考察的做法并不多见,而汉代文吏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视角。"儒法合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整体都影响至深,基于社会本身的继承性与延续性,这种影响在今天依然保有其特定的温度。

    2018年11期 v.38;No.384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代文吏的流变——兼论“儒法合流”的路径选择

    李巍涛;

    秦代以降,文吏成为帝国体系存续不可或缺的因素,汉代文吏的演变以一种鲜活的形态呈现出汉代社会思潮的变革,更作为一个例证,说明了"儒法合流"的路径选择并非由一二智者主导,不应做"人治"之维的简单描述,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尝试与博弈之后的历史选择与文化自觉。前人有关汉代法制思想变迁、"儒法合流"的叙述已经非常详尽,但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角度选择一个关联性强的文化主体加以考察的做法并不多见,而汉代文吏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视角。"儒法合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整体都影响至深,基于社会本身的继承性与延续性,这种影响在今天依然保有其特定的温度。

    2018年11期 v.38;No.384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市民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城市谣谚

    王柳芳;

    在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背景下,宋代城市谣谚呈现出前代未有的新面貌。受市民趣味的影响,宋代谣谚呈现出时政性、世俗性、非正统性、诙谐性的特点。宋代城市谣谚的传播也呈现出鲜明的市民色彩,民间艺人、商贩、太学生是城市谣谚的重要传播者,瓦市、宴集、市场等公共场合成为谣谚的重要传播地。宋代城市谣谚内容丰富,表现出典型的市民社会特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考察宋代市民文化的重要资料。

    2018年11期 v.38;No.384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市民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城市谣谚

    王柳芳;

    在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背景下,宋代城市谣谚呈现出前代未有的新面貌。受市民趣味的影响,宋代谣谚呈现出时政性、世俗性、非正统性、诙谐性的特点。宋代城市谣谚的传播也呈现出鲜明的市民色彩,民间艺人、商贩、太学生是城市谣谚的重要传播者,瓦市、宴集、市场等公共场合成为谣谚的重要传播地。宋代城市谣谚内容丰富,表现出典型的市民社会特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考察宋代市民文化的重要资料。

    2018年11期 v.38;No.384 14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文益禅师在江西的弘法及传嗣

    欧阳镇;虞文霞;

    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弘法的时间和道场以及创立宗派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从王荣国、谢重光和黄诚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推断出,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弘法的时长范围在20到40年,而且可以表明,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寺大力弘法,为创立法眼宗奠定了坚实的信众基础,并在抚州崇寿院传承众多法嗣,为法眼宗形成储备了众多人才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江西抚州崇寿院就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

    2018年11期 v.38;No.38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益禅师在江西的弘法及传嗣

    欧阳镇;虞文霞;

    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弘法的时间和道场以及创立宗派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从王荣国、谢重光和黄诚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推断出,文益禅师在江西抚州临川崇寿院弘法的时长范围在20到40年,而且可以表明,文益禅师在抚州崇寿寺大力弘法,为创立法眼宗奠定了坚实的信众基础,并在抚州崇寿院传承众多法嗣,为法眼宗形成储备了众多人才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江西抚州崇寿院就是法眼宗的第一道场或祖庭。

    2018年11期 v.38;No.38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中期江南文人艺术家文化场域的建构

    熊震;俞航芳;

    明中期江南文人艺术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场域,该场域中各种力量并存,左右着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文化选择。从宏观社会视角看,明中期的江南社会普遍出现"乐世主义"的趋势,这里面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这三者共同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习惯、审美诉求等一系列因素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特有的社会景观。他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私家园林,营造山水模型化的自我空间,体现了"自然的投射"和他们的审美化生存。与此同时,他们也重视文艺社交活动,与士、商两大阶层在社会的文艺交往和文化互渗成为常态,以赢得自我的"文化资本"。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本来界定圈层的范畴,并使其资本得到最大化展现,从而在协作与共谋的基础上构建有影响力的文化场域。

    2018年11期 v.38;No.384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明中期江南文人艺术家文化场域的建构

    熊震;俞航芳;

    明中期江南文人艺术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场域,该场域中各种力量并存,左右着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文化选择。从宏观社会视角看,明中期的江南社会普遍出现"乐世主义"的趋势,这里面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这三者共同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习惯、审美诉求等一系列因素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特有的社会景观。他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私家园林,营造山水模型化的自我空间,体现了"自然的投射"和他们的审美化生存。与此同时,他们也重视文艺社交活动,与士、商两大阶层在社会的文艺交往和文化互渗成为常态,以赢得自我的"文化资本"。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本来界定圈层的范畴,并使其资本得到最大化展现,从而在协作与共谋的基础上构建有影响力的文化场域。

    2018年11期 v.38;No.384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国家豁免

    李庆明;

    在中美经贸摩擦中,中国国有企业更多地被诉至美国法院,国有企业是否享有豁免权至关重要。《美国法典》第1603条上的"外国国家"包括外国国有企业,其在美国法院被诉时有权主张国家豁免。依据《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303条,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中国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适用中国国有企业设立地的中国法来认定。依据美国《联邦民事程序规则》第44.1条,美国联邦法院应将中国法作为外国法予以查明。中国国有企业应特别出庭抗辩美国法院的事项管辖权和对人管辖权,以免美国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虽然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控股的国有企业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有权依据《外国主权豁免法》在美国法院主张国家豁免。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被诉时主张国家豁免并不会导致与国家责任的混同,也不会导致其他国有企业财产被牵连执行。

    2018年11期 v.38;No.384 168-177+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国家豁免

    李庆明;

    在中美经贸摩擦中,中国国有企业更多地被诉至美国法院,国有企业是否享有豁免权至关重要。《美国法典》第1603条上的"外国国家"包括外国国有企业,其在美国法院被诉时有权主张国家豁免。依据《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303条,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中国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适用中国国有企业设立地的中国法来认定。依据美国《联邦民事程序规则》第44.1条,美国联邦法院应将中国法作为外国法予以查明。中国国有企业应特别出庭抗辩美国法院的事项管辖权和对人管辖权,以免美国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虽然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控股的国有企业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有权依据《外国主权豁免法》在美国法院主张国家豁免。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被诉时主张国家豁免并不会导致与国家责任的混同,也不会导致其他国有企业财产被牵连执行。

    2018年11期 v.38;No.384 168-177+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贪污受贿犯罪“但书”规定之出罪机制研究

    商浩文;

    我国刑法典第13条"但书"规定与我国犯罪构成定量因素相契合,其属于犯罪概念的"补充"规定,对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也具有指导作用,因而"但书"的出罪规定也应适用于贪污受贿犯罪。《刑法修正案(九)》中确立的贪污受贿犯罪"概括数额+情节"的定罪模式,决定了数额并非唯一的定罪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对于定罪的影响力,"犯罪情节"可以作为调节标准,进而综合考量案件是否符合"但书"规定的出罪标准。

    2018年11期 v.38;No.384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贪污受贿犯罪“但书”规定之出罪机制研究

    商浩文;

    我国刑法典第13条"但书"规定与我国犯罪构成定量因素相契合,其属于犯罪概念的"补充"规定,对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也具有指导作用,因而"但书"的出罪规定也应适用于贪污受贿犯罪。《刑法修正案(九)》中确立的贪污受贿犯罪"概括数额+情节"的定罪模式,决定了数额并非唯一的定罪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对于定罪的影响力,"犯罪情节"可以作为调节标准,进而综合考量案件是否符合"但书"规定的出罪标准。

    2018年11期 v.38;No.384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实困境与完善举措

    关昕;

    缓刑作为刑罚轻缓化与人道主义的产物,在弥补监禁刑的弊端、贯彻刑事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缓刑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已趋于完善,但在适用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缓刑适用比例偏低、实质条件的审查过于原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上述问题,应当通过细化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法官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加强缓刑的监管力度、提高缓刑的执行效果等举措予以完善,以求缓刑效果最佳化。

    2018年11期 v.38;No.384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实困境与完善举措

    关昕;

    缓刑作为刑罚轻缓化与人道主义的产物,在弥补监禁刑的弊端、贯彻刑事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缓刑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已趋于完善,但在适用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缓刑适用比例偏低、实质条件的审查过于原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上述问题,应当通过细化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法官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加强缓刑的监管力度、提高缓刑的执行效果等举措予以完善,以求缓刑效果最佳化。

    2018年11期 v.38;No.384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 ]
  • 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企业破产重整债权人权益保护

    徐凤英;

    破产重整是由濒临危机的债务人申请、在司法机关主持下进行的资产重组和债务调整活动。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的今天,破产重整制度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活力再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破产重整消弭不良资产,盘活债务人存量资产,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已成为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重要法治途径。但因该制度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尤其是债权人承受着企业重整的主要风险以及社会成本,债权人权益的保障亟须创新,需要优化债权偿付机制。破产重整制度在确保所有利害关系人得到最大限度财产恢复的前提下,通过偿债计划中的债务人财产清算和变价分配,实现债权人受偿权益的最大化,同时助力我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

    2018年11期 v.38;No.384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企业破产重整债权人权益保护

    徐凤英;

    破产重整是由濒临危机的债务人申请、在司法机关主持下进行的资产重组和债务调整活动。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的今天,破产重整制度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活力再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破产重整消弭不良资产,盘活债务人存量资产,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已成为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重要法治途径。但因该制度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尤其是债权人承受着企业重整的主要风险以及社会成本,债权人权益的保障亟须创新,需要优化债权偿付机制。破产重整制度在确保所有利害关系人得到最大限度财产恢复的前提下,通过偿债计划中的债务人财产清算和变价分配,实现债权人受偿权益的最大化,同时助力我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

    2018年11期 v.38;No.384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类型的司法扩张及其限缩

    余行飞;郭彦玖;

    受过行政处罚作为被拟制的犯罪不法行为类型,《刑法》中涉及四个罪名,但司法解释对"受过行政处罚"作为入罪条件予以了扩张,拟制入罪约30个罪名。"受过行政处罚"作为入罪类型的司法扩张表现为标准的不统一、地位的不对等、罪量影响的不规则、刑罚质与量调节的不一致、主客观因素的混同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刑法典尊重的缺乏、科层制行政思维惯性和司法解释权过度扩张。在司法谦抑理念下,有必要对其予以限缩:作为入罪条件的司法拟制及自然犯中"受过行政处罚"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应当禁止;主观要素认定之推定以"明知"为限;加大从重处罚或限制加重处罚的适用力度;加大限制性或禁止性从宽处罚的适用力度。

    2018年11期 v.38;No.384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类型的司法扩张及其限缩

    余行飞;郭彦玖;

    受过行政处罚作为被拟制的犯罪不法行为类型,《刑法》中涉及四个罪名,但司法解释对"受过行政处罚"作为入罪条件予以了扩张,拟制入罪约30个罪名。"受过行政处罚"作为入罪类型的司法扩张表现为标准的不统一、地位的不对等、罪量影响的不规则、刑罚质与量调节的不一致、主客观因素的混同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刑法典尊重的缺乏、科层制行政思维惯性和司法解释权过度扩张。在司法谦抑理念下,有必要对其予以限缩:作为入罪条件的司法拟制及自然犯中"受过行政处罚"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应当禁止;主观要素认定之推定以"明知"为限;加大从重处罚或限制加重处罚的适用力度;加大限制性或禁止性从宽处罚的适用力度。

    2018年11期 v.38;No.384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全球安全治理的缘起及挑战

    肖欢容;张沙沙;

    全球安全治理是国际关系和安全研究新出现的研究范式,学术界对其内涵与实现途径等层面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全球安全治理是全球不安全议程出现后,深化和扩展化的国际安全研究范式无法应对的背景下出现的。国际安全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实现途径的前提,非国家行为体和私人安保公司等越来越成为全球安全治理重要参与者。全球不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安全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和国际格局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挑战因素。全球安全治理的发展和推动力在于联合国和大国协调政治。

    2018年11期 v.38;No.384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安全治理的缘起及挑战

    肖欢容;张沙沙;

    全球安全治理是国际关系和安全研究新出现的研究范式,学术界对其内涵与实现途径等层面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全球安全治理是全球不安全议程出现后,深化和扩展化的国际安全研究范式无法应对的背景下出现的。国际安全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实现途径的前提,非国家行为体和私人安保公司等越来越成为全球安全治理重要参与者。全球不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安全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和国际格局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挑战因素。全球安全治理的发展和推动力在于联合国和大国协调政治。

    2018年11期 v.38;No.384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安全治理——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例

    伍建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核心,也是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理论纲领。作为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活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可行路径。全球安全治理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是价值理想方面,二者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二是规范诉求方面,二者都主张通过伙伴关系、多边主义和正确义利观共同应对全球各种危机、威胁和挑战;三是秩序理念方面,二者都倡导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和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秩序理念。

    2018年11期 v.38;No.384 218-22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安全治理——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例

    伍建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核心,也是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理论纲领。作为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活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可行路径。全球安全治理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是价值理想方面,二者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二是规范诉求方面,二者都主张通过伙伴关系、多边主义和正确义利观共同应对全球各种危机、威胁和挑战;三是秩序理念方面,二者都倡导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和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秩序理念。

    2018年11期 v.38;No.384 218-22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当代社会消费价值观四大困境及其消解

    曾建平;李琳;

    在当代中国社会,以过度消费为手段,以挥霍浪费、炫耀攀比、追求享乐为目的的奢侈型消费价值观、炫耀型消费价值观、享乐型消费价值观,开始滋生和蔓延。它们打破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剧了物质需要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张力关系,造成了消费自由与消费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曲解了人的需要与人的幸福之间的正当关系。最终,使当代中国陷入由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反向引发的价值危机,无限需要与有限资源的矛盾引发的生态危机,过度消费与消费不足的对立引发的社会危机,以及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矛盾引发的人的危机的困境之中。

    2018年11期 v.38;No.384 22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社会消费价值观四大困境及其消解

    曾建平;李琳;

    在当代中国社会,以过度消费为手段,以挥霍浪费、炫耀攀比、追求享乐为目的的奢侈型消费价值观、炫耀型消费价值观、享乐型消费价值观,开始滋生和蔓延。它们打破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剧了物质需要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张力关系,造成了消费自由与消费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曲解了人的需要与人的幸福之间的正当关系。最终,使当代中国陷入由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反向引发的价值危机,无限需要与有限资源的矛盾引发的生态危机,过度消费与消费不足的对立引发的社会危机,以及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矛盾引发的人的危机的困境之中。

    2018年11期 v.38;No.384 22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体育文化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曾芳桂;

    全民健身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但一方面城市社区健身活动仍然存在着参与人群单一、参与方式单调、锻炼效果不理想、缺乏组织和指导、参与者较难体会运动的好处等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体育运动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建设和有效治理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分析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文化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可以看出:社区成员对体育文化的认知由表及里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并通过对城市社区成员群体规范和群体认同的传导,最终影响城市社区成员的集体意愿和关系质量。

    2018年11期 v.38;No.384 234-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体育文化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曾芳桂;

    全民健身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但一方面城市社区健身活动仍然存在着参与人群单一、参与方式单调、锻炼效果不理想、缺乏组织和指导、参与者较难体会运动的好处等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体育运动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建设和有效治理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分析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文化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可以看出:社区成员对体育文化的认知由表及里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并通过对城市社区成员群体规范和群体认同的传导,最终影响城市社区成员的集体意愿和关系质量。

    2018年11期 v.38;No.384 234-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文化研究

  • 后真相: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现象?

    李铁锤;

    后真相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热门概念,被认为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然而,后真相并不是当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早已存在于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后真相不完全是注重情感宣泄而忽视新闻事实。如今的后真相现象恰恰表明了调查性报道式微和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恶性循环传播下,网民对事实的追求与技术利用下的接受心理微变。

    2018年11期 v.38;No.384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后真相: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现象?

    李铁锤;

    后真相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热门概念,被认为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然而,后真相并不是当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早已存在于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后真相不完全是注重情感宣泄而忽视新闻事实。如今的后真相现象恰恰表明了调查性报道式微和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恶性循环传播下,网民对事实的追求与技术利用下的接受心理微变。

    2018年11期 v.38;No.384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教育研究

  • 重视发挥地方戏曲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樊凤龙;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但是长久以来,思想教育工作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让一些在高中阶段经历过思想教育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地方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有其积极、优秀的成分,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中虽包含地方戏曲,但大多只是单纯地进行戏曲的学习,并没有联系到地方戏曲地域性的特点和戏曲自身的积极意义,将其利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地方戏曲中爱国主义、优良美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会有效地转化为思想教育方式,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改善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2018年11期 v.38;No.384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重视发挥地方戏曲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樊凤龙;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但是长久以来,思想教育工作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让一些在高中阶段经历过思想教育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地方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有其积极、优秀的成分,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中虽包含地方戏曲,但大多只是单纯地进行戏曲的学习,并没有联系到地方戏曲地域性的特点和戏曲自身的积极意义,将其利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地方戏曲中爱国主义、优良美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会有效地转化为思想教育方式,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改善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2018年11期 v.38;No.384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书评选登

  • 庞朴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反思——评《师道师说:庞朴卷》

    吕泳庆;

    <正>在改革开放兴起的那个年代,庞朴作为有识之士的知识分子代表,为席卷全国之文化热的蓬勃开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师道师说:庞朴卷》(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分上下两编,精选庞朴的文化思想研究成果,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他的史学、哲学研究中一气贯注,引发后人追随并反思其学术思想。一、文化思想编有利于读者继承传统文化该书上编为文化思想编,撷取了庞朴较有影响的文章、讲演、采访稿等36篇。中华传统文化

    2018年11期 v.38;No.384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朴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反思——评《师道师说:庞朴卷》

    吕泳庆;

    <正>在改革开放兴起的那个年代,庞朴作为有识之士的知识分子代表,为席卷全国之文化热的蓬勃开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师道师说:庞朴卷》(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分上下两编,精选庞朴的文化思想研究成果,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他的史学、哲学研究中一气贯注,引发后人追随并反思其学术思想。一、文化思想编有利于读者继承传统文化该书上编为文化思想编,撷取了庞朴较有影响的文章、讲演、采访稿等36篇。中华传统文化

    2018年11期 v.38;No.384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指南——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探索》

    钭利珍;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需要内化于心,也需要外化于行;既需要通过制度来保障,也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推进;既需要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也需要通过重点人群塑造来实现。浙江科技学院李泽泉博士所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从上述各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路径参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宏观

    2018年11期 v.38;No.384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指南——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探索》

    钭利珍;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需要内化于心,也需要外化于行;既需要通过制度来保障,也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推进;既需要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也需要通过重点人群塑造来实现。浙江科技学院李泽泉博士所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从上述各方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路径参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宏观

    2018年11期 v.38;No.384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不同阶段与实践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

    康健;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对人、自然、社会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文明思想。刘希刚与徐民华合著《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科学价值、历史传承、中国实践及理论创新。一、有利于读者理解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不同阶段与实践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

    康健;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对人、自然、社会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文明思想。刘希刚与徐民华合著《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科学价值、历史传承、中国实践及理论创新。一、有利于读者理解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展开的体育统计实践性与有效性评论

    臧海波;

    <正>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自古主要是通过个人持之以恒的艰苦锻炼获得体质的提升。在个人不断付出的锻炼过程中,究竟哪些是有效付出?哪些是无效付出?如何以最小的付出实现个人体质的最快提升?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在体育科学研究出现之前,无人能够回答。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尤其是系统性体育科学研究,出现不到200年,代表性成果来自英国学者米歇尔来勒特和前苏联学者c.b.纳斯卡恢、h.b.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展开的体育统计实践性与有效性评论

    臧海波;

    <正>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自古主要是通过个人持之以恒的艰苦锻炼获得体质的提升。在个人不断付出的锻炼过程中,究竟哪些是有效付出?哪些是无效付出?如何以最小的付出实现个人体质的最快提升?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在体育科学研究出现之前,无人能够回答。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尤其是系统性体育科学研究,出现不到200年,代表性成果来自英国学者米歇尔来勒特和前苏联学者c.b.纳斯卡恢、h.b.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改革新时期推动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策略——评《实践理性批判》

    邓焱;

    <正>构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是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在改革新时期培养高校人才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在知识经济不断创新的态势下,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构建新型通识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创新符合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塑造科学健康的人才。高校教育不仅需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新时期通识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改革新时期推动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策略——评《实践理性批判》

    邓焱;

    <正>构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是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在改革新时期培养高校人才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在知识经济不断创新的态势下,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构建新型通识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创新符合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塑造科学健康的人才。高校教育不仅需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新时期通识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城市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兼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赵建昌;

    <正>当前,城市旅游与环境问题已上升为社会热点。如何开展旅游环境评价,旅游景点遭遇生态问题该怎么办?吴静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给出了答案。作者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对城市景点进行规划及建设的观点,即在景点建设中强调生态的理念。生态理念已被很多学者重点关注并研究,但从生态角度对景点进行规划及建设,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城市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兼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赵建昌;

    <正>当前,城市旅游与环境问题已上升为社会热点。如何开展旅游环境评价,旅游景点遭遇生态问题该怎么办?吴静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给出了答案。作者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对城市景点进行规划及建设的观点,即在景点建设中强调生态的理念。生态理念已被很多学者重点关注并研究,但从生态角度对景点进行规划及建设,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黄鑫昊;

    <正>21世纪是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基于创新和创业。相对而言,中国的高校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模式构建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并未从根本问题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的方向。孙惠敏编著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针对创业教育问题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黄鑫昊;

    <正>21世纪是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基于创新和创业。相对而言,中国的高校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模式构建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并未从根本问题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的方向。孙惠敏编著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针对创业教育问题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众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

    屈春艳;

    <正>赵光锋编写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版)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在转型阶段的实际需要,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和目标与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相结合,由此探索提高当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意义。第一,研究对象明确,脉络清晰。该书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绪论中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分六个章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众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

    屈春艳;

    <正>赵光锋编写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版)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在转型阶段的实际需要,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和目标与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相结合,由此探索提高当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意义。第一,研究对象明确,脉络清晰。该书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绪论中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分六个章

    2018年11期 v.38;No.384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