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
余悦
摘要(Abstract):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真正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可以说起始于近20来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就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层面的深入,逐步形成了围绕着茶研究的三个子学科———茶学(属自然科学)、茶业学(亦称茶业经营学或茶叶商品学)和茶文化学(属人文社会科学),并在茶文化学术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走进新世纪,中国茶文化研究面临着学科地位、学术视野、资料发掘、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新问题。只有理性地面对和成功地解决,茶文化研究才能充满锐气和后劲,在基本理论的深化、茶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探讨方面有新的作为,促进中国茶文化学科的完善与提升。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茶文化;茶文化研究;当代历程;未来走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5年学术回眸”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05LS26)
作者(Author): 余悦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阅余悦主编、赖功欧选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该专论还刊载于《农业考古》2002年第2期(《中国茶文化专号》总23期)296-299页。
- [2]陈祖、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称中国古代茶书100种(农业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的《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入茶书64种,另附已佚存目茶书60种(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余悦在为《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撰写的专论《让茶文化的恩惠洒满人间———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一文中,认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知的古代茶书有124种”。余悦主持正在编撰的《中国历代茶书详解》一书,又辑轶了几本古代茶书的遗篇。这一研究成果,计划在2006年底推出。
- [3]参阅余悦、周志刚编《中国古今茶书简目》(见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中国茶文化经典》第829-839页)。该书目分为8个部分:1、唐五代茶书(618-960),2、宋元茶书(960-1368),3、明代茶书(1368-1644),4、清代茶书(1644-1811),5、现代茶书(1912-1949.9),6、当代茶书(1949.10-1978),7、新时期茶书(1978-1999),8、港台茶书(1972-1992)。
- [4]陈香白《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农业考古》1992年第4期(《中国茶文化专号》总第4期)17-21页。
- [5]赖功欧《茶哲睿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 [6]陈文华编著《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11页。
- [7]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93页。
- [8]余悦《中国茶文化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唐代茶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总第13期,后收入《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五洲传播出版社2000年出版。
- [9]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311-361页。
- [10]余悦《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农业考古》2005年第5期115-129页。
-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陈文华、余悦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茶艺师(基础知识)》第18-19页。
- [12]余悦《探求中国茶道的真谛》,系为林治《中国茶道》一书写的序言,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 [13]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31-144页。
- [14]台湾《中华茶艺协会专刊》第一集,1987年10月初版64页。
- [15]陈香白、陈再《“茶艺”论释》,《农业考古》2001年第2期(中国茶文化专号总21期)30-32页。
- [16]蔡荣章《现代茶艺》,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3月出版,第202页。
- [17]陈文华《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102页。
- [18]范增平《茶艺界论》(1987年10月12日写),见《台湾茶文化论》,台湾碧山岩出版公司1992年6月初版88页。该文后收入作者的《台湾茶艺观》一书,由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233页。在范增平著《中华茶艺学》(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4页)有同样的表述。
- [19]寇丹《茶艺初探》,《农业考古》1997年第4期(《中国茶文化专号》总14期)。
- [20]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146页。
- [21]陈宗懋主编《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576页。
- [22]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147-149页。
- [23]吴旭霞《茶馆闲情———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连振娟《中国茶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 [24]这几部书,分别为:陈祖、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11月;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对于这类资料集,既是茶学家又是茶文化专家的程启坤先生有详细的分析:“回顾历史,想汇编茶书的人很多,但做成者寥寥。自唐代陆羽著《茶经》之后,仿效者有之,补遗者有之,抄袭拼凑者有之。当然也真有一些认真补正汇编者,如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列有历代茶书72种;1941年胡山源编《古今茶事》,列茶书23部;1958年万国鼎编著《茶书总目提要》,共列98种茶书提要,其中包括现存的53种,已佚失的45种;1981年陈祖、朱自振编的手写本《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收有茶书58种,还收有一些记述茶事的文献;1987年日本布目潮编的《中国茶书全集》收有33种茶书;1999年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汇编的释注校点本《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有64种茶书,并列存目茶书提要60种。以上这些,都可认为是为茶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前不久刚获得厚厚的一本《中国茶文化经典》,有250万字,因来不及细读,只能粗粗地翻阅一下,因此是‘观感’,不是‘读后感’。这本巨著除收有历代茶著外,还有茶文、茶诗、杂著等;除正文外,还有可供参考的附录,其中包括中国古今茶书简目,历代茶著茶诗文作者小传等。粗粗统计了一下,这本经典收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资料42篇,隋唐五代时期的315篇,宋代1406篇,辽金元时期的186篇,明代584篇,清代1184篇,附录8篇,共计有3725篇。收集资料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见《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9年第4期63页)。
- [25]吴觉农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 [26]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方志茶叶资料汇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 [27]王冰泉、余悦主编《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 [28]王冰泉、余悦主编《清茗拾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同类型的书还有,如华积庆选编《中国名茶传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陈斯福、陈金水主编《福建茶叶民间传说》,新华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 [29]余悦主编《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全套5本,分别为《茶吟遣兴———茶诗茶词撷英》、《茶情雅致———茶文散记粹编》、《茶间况味———茶事小说辑录》、《茶韵悠然———茶歌茶曲集萃》、《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 [30]可参阅余悦《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 [31]参阅余悦《茶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农业考古》2002年第4期(《中国茶文化专号》68期)120-128页。
- [32]参阅余悦《家庭茶知识手册》,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3-38页。
- [33]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2月初版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