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
龙迪勇;
摘要(Abstract):
由语词或话语构成的文本与图像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故事画,探讨了叙事图像与叙事文本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问题。文章认为,语词与图像都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但在和语词的长期共存与竞争中,图像总是处于被贬抑的地位,所以,在中西文化史上,文本都占了叙事作品的绝大多数,是叙事传统中的绝对主流。按照法国学者塔尔德的"模仿律","优势媒介"容易成为"范本"而被模仿,所以,艺术史上就出现了叙事性图像模仿叙事文本的倾向。文章还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对故事画中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KeyWords): 图像叙事;文字叙事;故事画;图像;文本;符号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叙事的空间维度研究”(项目编号:07CWZ007);;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空间叙事学”(项目编号:06WX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龙迪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3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图像研究的纯粹性问题,如葛兆光指出:“很多研究图像的,常常有一个致命的盲点,这就是他们常常忽略图像是‘图’,他们往往把图像转换成内容,又把内容转换为文字叙述,常常是看图说话,把图像资料看成文字资料的辅助说明性材料,所以,要么是拿图像当插图;要么是解释图像的内容,是把图像和文字一样处理。”(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第138页,三联书店,2005年版)因此,他认为“应当注意的是图像所表现出来的文字文献所没有的东西”,如“色彩”、“构图”、“位置”、“变形”等(同上,第139-141页)。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其实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也许更为重要的方面。我们固然应当注意“色彩”、“构图”、“位置”、“变形”等纯粹图像性的问题,但在研究中,尤其是在思想史研究中,我们不能无视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图像和文字间的相互转换问题,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仅仅是“图”,而且是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社会存在的“图”,是经过身处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不断阐释过的“图”。
- 5“图像志”(iconography)是“一种纯描述性的,而且常常是资料统计式的方法”,“它为进一步解释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本身并不试图作出这种解释”(潘诺夫斯基:《图像志和图像学》,见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一书之“附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而图像学则是一种特殊的图像志——“解释性图像志”。
- [1](美)安东尼·卡斯卡蒂.柏拉图之后的文本与图像[J].学术月刊,2007,(2).
- [2](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4]曹意强.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A].曹意强,麦克尔.波德罗等.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 [5](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6](日)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M].陈秋峰,杨国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 [7](德)瓦尔特·舒里安.世界的图像化[A].作为经验的艺术[C].罗悌伦,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 [8]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 [9]曹意强.艺术与历史——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和西方艺术史的发展[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 [10]曹意强.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A].曹意强,麦克尔.波德罗等.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 [11](英)约翰·曼.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M].江正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 [12]龙迪勇.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0,(9).
- [13](美)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时空与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M].暴永宁,吴伯泽,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 [14]郑振铎.中国历史参考图谱.跋[A].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 [15]鲁迅.连环图画琐谈[A].鲁迅全集(第6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16](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模仿律[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17](英)乔治·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陈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 [18](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全集(第17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 [19]耿幼壮.视觉、躯体、文本——古希腊艺术问题[A].破碎的逻各斯——重读西方艺术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20]Jacques Derrida.The Truth in Painting[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 [21](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22](英)吉塞拉·里克特.希腊艺术手册[M].李本正,范景中,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 [23](英)A.S.默里.古希腊雕塑史——从早期到菲迪亚斯时代[M].张铨,孙志刚,刘寒清,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 [24]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25](美)马克·D.富勒顿.希腊艺术[M].李娜,谢瑞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26]Rhys Carpenter.The Aesthetic Basis of Greek Art.An Introduction to Greek Art[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9.
- [27]Nigel Spiver.Greek Art[M].London,Phaidon,1997.
- [28]Charles Homer Haskins.The Renaissance of the Twelfty Centur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7.
- [29]耿幼壮.神圣的符号学——经院哲学写作与中世纪的文学和艺术[A].破碎的逻各斯——重读西方艺术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30]Matin Irvine.The Making of Textual Cultur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7.
- [31]Wendy Steiner.The Colors of Rhetoric:Problem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Modern Literature and Painting[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 [32](英)诺曼·布列逊.语词与图像:旧王政时期的法国绘画[M].王之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 [33]Otto Pacht.Books Illustration in the Middle Ages[M].Trans.Kay Davenpo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 [34](法)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孙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35]钱钟书.读《拉奥孔》[A].钱钟书论学文选(第6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 [36](波)比亚洛斯托基.图像志[A].曹意强,麦克尔·波德罗等.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 [37](法)马可·富马罗利,弗郎索瓦·勒布莱特.100名画:古希腊罗马神话[M].王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38](法)安德烈·马尔罗.无墙的博物馆[M].李瑞华,袁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39]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40](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M].田守真,饶曙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 [41](美)大卫·罗桑德.素描精义——图形的表现与表达[M].徐斌,吴林,王军,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 [42]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 [43]龙迪勇.事件:叙述与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 [44](美)潘诺夫斯基.图像志和图像学[A].(英)E.H.贡布里希.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附录[C].杨思梁,范景中编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
- [45]耿幼壮.德里达的记忆[A].破碎的逻各斯——重读西方艺术史[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46]Jacques Derrida.Memoirs of the Blind:The Self-Portrait and Other Ruin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 [47]W.J.T.Mitchell.Iconology:Image,Text,Ideolog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